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不断普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因其室内舒适度高、建筑气密性好、建筑能效高等特点,成为建筑行业节能减排重要发展方向。基于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前屯幼儿园项目设计实践,结合建筑外围护结构性能参数、环境参数对通风空调及内部热源能耗进行模拟计算,在保证幼儿舒适感的前提下,通过无热桥设计、高效保温系统、高效节能门窗、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严苛的气密性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等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需求,达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线路纵断面的设计中引入节能坡设计理念,对优化线路纵断面设计、降低牵引能耗值和节省运营支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速铁路的特点,提出高速铁路进站节能坡的设计方法和计算算法,给出计算流程,确定各影响参数的约束条件。开发进站节能坡设计程序模块,实现多参数化的进站节能坡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对车站坡段坡度、车站中心至节能坡变坡点距离、动车组编组质量、进站制动力使用系数、节能坡进入初始速度5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确定各因素对进站节能坡的影响程度,为进站节能坡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解决常规建筑热回收空调系统在特殊气候条件(极冷或酷热)无法保障送风温度以及热回收不充分问题,一种基于热泵的室内排风热回收系统被提出,并通过实验对该系统冬季工况热回收性能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论:基于热泵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冬季工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该系统冬季排风热回收量大于常规热回收装置的回热量;(2)该系统的效率(COPsys)在2.6以上是一种有效的节能系统,具有较高的节能环保价值;(3)该系统能充分回收室内排风中热量并能保证特殊环境的送风温度,提高了室内排风热回收空调系统中室内排风的热回收效率;(4)该研究成果可为基于热泵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在建筑排风热回收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立州 《铁道车辆》2001,39(9):29-31
论述了红外线探头设计过程中,针对热敏元件的特性及使用条件,如何使室内输入温度与输出的电压值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校园教学综合体人员密度高,单位面积建筑能耗高,节能潜力大。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基础教学楼项目节能设计为基础,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从建筑平面和造型、室内布局及建筑细部等方面,利用Phoenics、Ecotect、eQUEST等模拟软件,展开校园综合体空间设计与建筑节能的耦合设计方法图解分析,提出结合微气候因素的综合体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策略,为今后寒冷地区的高校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节能坡设计是高速铁路节省牵引能耗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高速铁路特点,提出高速铁路出站节能坡的设计方法和计算算法。采用计算机仿真计算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最高运行目标速度、列车编组质量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出站节能坡设计的影响程度和节能坡取值范围,为高速铁路出站节能坡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寒冷地区既有高速服务区室内舒适状况实测统计分析发现,TSV-TCV平均投票统计分析结果不能满足室内热舒适Ⅱ级要求,存在室内热扰多、冬季冷风渗透导致的温度过低现象。基于此,本文采用RWI与HDR指标对其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评价,计算出不同工况下各区域所对应的RWI值与HDR值,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建立适用于高速服务区建筑的RWI*与HDR*修正计算公式,并分析服务区人员的RWI*、HDR*值与室内温度对应关系,给出高速服务区室内环境热舒适范围;采用“走行路线实验法”对既有服务区热湿环境及舒适情况进行实测分析,以便对能源孤岛型建筑——高速服务区室内热舒适环境营造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小型宾馆客房空调设计常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其原因是各房间单独设风机盘管,可由住客根据各自需要调节室内温度;当空房时可关闭风机盘管而有利于节能,因此受到业主、客人的欢迎。在此类空调设计中,必然涉及风机盘管选择,新风管路布置等工作。本文通过笔者设计上海铁路局贵州路招待所大修、改建(现为上海铁道宾馆)空调工程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市某小区住宅楼为例,介绍一户一表系统设计中负荷计算、室内系统方案、室内管道的材质及其敷设方法,说明一户一表系统具有分室控制、分户计量、按户收费的功能,为供热过程中的节能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温度和加载频率对弹性垫层刚度影响的规律,需要对弹性垫层在不同温度和频率下做相应的室内试验.为尽量降低除温度和加载频率外其他因素对垫层刚度的影响,对其他主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降低这些因素影响的相应措施,为正式试验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铁路房屋建筑作为交通运输房屋,功能繁多、空间复杂、人员流动量大,耗能量大,给节能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项研究针对铁路房屋功能划分和耗能状况,重点对工业建筑(检修库)不同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并且对厂房热压自然通风热环境作分析,提出建筑节能设计中应采用的建筑节能策略.研究结论: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整体观的节能策略,将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结合起来,并通过改变进风条件、工艺布置及采取隔热、机械送风等降温措施,使铁路系统房屋最终建成建筑的能耗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目前在地铁设计中,设计的新风量及空调负荷基本按30年后的远期标准设计,这就造成了能 源的浪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推荐一些新技术,以达到节能目的? 研究方法:(1)新风量按CO2浓度进行控制,新风单独处理;(2)空调负担由2组空调机分别控制,一组负担 固定的冷负荷,一组负担变动的冷负荷;(3)推荐有条件车站可采用冰蓄冷及地源热泵。 研究结论:(1)调节新风量降低了新风负荷;(2)对可变空调冷负荷进行调节,节约了能耗;(3)地下站采用冰 蓄冷系统可减少电容量40%,高架车站采用地源热泵机组比变冷媒流量多联机可减少电耗30%。  相似文献   

13.
根据西安市地铁车站内外环境、客流量等因素的变化,采用地铁车站环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对原有通风空调系统按各种不同运行工况进行节能改造,包括:空调末端负荷节能控制、空调主机热转换效率控制、通风空调系统末端送风量调节控制、风系统与水系统协调控制等。西安地铁2号线3个车站的改造后测试结果证明,对地铁节能降耗作用明显,可为同类工程的改造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逆变回馈装置和储能装置等地面再生制动能量利用装置(GRUD)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逐渐普遍.针对GRUD的供电系统设计问题,首先建立不同GRUD的供电计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GRUD的优化设计与运营模型,设计阶段目标函数为GRUD寿命期限内的系统综合成本,运营阶段目标函数为系统牵引能耗.针对含GRUD供电系统的节能效果评估问题,提出从牵引能耗和主变电所能耗两个角度计量的节能效果评估指标,并提出基于节能效果评估的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最后,对含GRUD的供电系统设计提出应转变的思路,为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提升住宅内在质量的角度,提出了住宅空间、户内环境、绿化、区内交通、中水处理等住宅建设新理念,阐述了住宅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是今后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公路隧道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节能减排得到我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在分析影响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因素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对策,以期为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当前我国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规范节能统计指标体系、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等方面。影响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有土建结构、机电设施、交通特点、经济能力和自然条件等。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对策是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  相似文献   

17.
地铁列车运行常采用巡航模式来保证运营的安全、舒适和准点,而人工纵断面线形设计较难契合列车的巡航状态、不适应设计条件的多变,无法做到有效节能。以变坡点里程和高程为变量,以列车双向运行牵引能耗为目标建立纵断面线形节能优化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优化策略包括初始方案搜索和整正两个阶段,初始方案搜索阶段依据区间长度假定适当多的变坡点进行优化,方案整正阶段将删除初始方案上坡度代数差极小的变坡点得到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巡航模式下,节能坡坡度值越大,中间坡度越缓,列车双向能耗越小。灵敏性分析表明:惰行距离较长时,宜设置较长的节能坡;车站高差增大时,宜缩小低位车站节能坡的长度和坡度值,增长高位车站节能坡的长度。  相似文献   

18.
超大型枢纽建筑工程由于受到规划布局、朝向、建筑间距和既有建筑位置及条件等限制,利用自然条件难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为确保超大型枢纽建筑达到节能降耗的标准要求,以重庆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施工节点和质量控制研究总结出超大型枢纽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节能措施,为今后超大型枢纽建筑节能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