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过馒头山隧道出口36 m明洞边坡开挖和支护实践,边坡稳定性得到保证,隧道能够安全顺利进洞,进一步归纳总结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在隧道高边坡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存在失稳变形特征的某道路高边坡构建了典型剖面地质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对开挖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及不同部位的支护力反分析,得出较优的支护位置、形式及支护力。推荐采用700 k N预应力、8~10 m锚固段长度及3 m横向间距的支护方案,给出了边坡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拟探究黄土地区高边坡在不同支护形式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及合理支护方式,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观音堂隧道进口明洞段(DK208+237.625~DK208+338)开挖的黄土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土工离心机实验室的100gt离心机,以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对黄土地区大断面高陡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分组对比试验并分析试验结果,得出边坡在无支护、土钉支护[1]、桩钉复合支护的不同状态下土体的变形及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比选出桩钉复合支护作用效果最好,可为今后此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库高陡边坡是边坡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某水库工程边坡开展了边坡稳定分析与加固支护研究,借助Slide分析软件,并采用二维极限平衡Bishop法,对边坡在水库运行期间进行了分析,作出了初步稳定性评价。针对边坡可能的失稳范围,考虑选用堆石体压脚护坡、挡土墙护坡和深层排水等措施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边坡整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复核分析。其研究对水库工程高边坡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云车辆段位于一采石场,经以前人工采石和新施工开挖形成多级岩质高边坡,设计高度50~150 m,总面积14万m2,工程规模大。为保证该高边坡安全可靠,详细分析了场地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计算,并采用GPS测点、测斜仪、锚杆锚索测力计进行了边坡变形和受力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整体稳定性好,但岩体存在二组不利结构面,构成了场地内典型的边坡局部崩塌病害;边坡综合整体稳定系数均大于1.5;高边坡坡体表面和内部无明显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合理;设计采取的边坡坡率和防护措施合理,达到了边坡稳定性、耐久性和环保美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拉日铁路经过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在隧道进出口地段形成许多高陡边坡。盆因拉隧道进口边坡地形陡峻,边坡的工程稳定性直接影响施工安全,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对工程地质资料的分析,采用赤平投影法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对盆因拉隧道进口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赤平投影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有限元法结果表明:在开挖加载状态下,潜在剪切破坏点主要集中在隧道开挖处周围和隧道洞口上部边坡坡面以及桥台下部岩体。建议在工程施工开挖时,做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采取经济有效的加固防护工程措施和正确进行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是高边坡设计的2个重要方面,高边坡稳定性动态分析及据此进行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是高边坡工程能否安全经济建成的基本条件。结合某山区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实例,针对该高边坡坡体结构及其相关的特征重点对变形机理与施工过程中高边坡的动态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南某铁路隧道全长2 438 m,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在进口段,存在含水量丰富的深厚风化层,受断层构造的影响,围岩及边坡稳定性差,边坡出现了滑坍。通过现场补充测绘、钻探等方法,对饱水风化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详勘,隧道采用明墙暗拱的方式通过,并对边坡及隧道边墙进行抗滑桩加固,解除了施工及运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SNS柔性防护系统在隧道进口高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兴 《铁道建筑技术》2011,(7):108-111,134
SNS柔性网防护系统是利用钢丝绳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来防治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该技术系统在我国主要用于路堑边坡的防护。结合渝利铁路向家坝隧道进口高边坡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支护的工程实践,介绍SNS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材料要求、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拟建的某铁路客运专线经过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形成了一些桥梁墩台基础置于高陡岸坡上的高边坡工程。桥基荷载作用下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目前没有公认合理的方法。以某铁路客运专线桥基高边坡为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荷载作用下的高边坡岩体力学行为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桥梁高边坡设计及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结果表明,荷载对坡面岩体应力的影响很小,边坡的位移量很小,仅左岸坡脚处较小范围内发生塑性破坏,其它地方均无塑性破坏区。在目前的设计条件下,大桥左右岸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85和2.20,大桥边坡整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针对板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的大变形问题,采用单层初期支护+双层二衬的结构形式进行支护,并进行现场试验,对初期支护、钢拱架以及两层二衬的变形与受力进行了测量,分析该支护结构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方面的效果及该方案的可行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结论:(1)传统的初期支护方式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方面效果不佳;(2)板状岩层的走向和岩层的倾角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后的变形及受力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垂直于板状软岩岩层(倾斜线)方向上的挤压力最大;(3)采用双层二衬结构,使初支与围岩一起产生变形而消除围岩的部分压力,第一层二衬起到强而稳定的支护作用并承担绝大部分的围岩压力,使第二层二衬受力很小而起到装饰作用,因此从高地应力软岩长期流变性的角度考虑,双层二衬结构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建成后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运营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地温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多,高地温地区修建隧道逐渐成为工程界遇到的新难题。依托拉日铁路,提出高地温地区隧道选线原则和隧道施工降温除湿等系列技术;通过XRD衍射和SEM试验,探明特高地温隧道模拟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碳化性能低于标准养护的原因;通过高地温隧道温度场和结构影响规律研究,因地制宜提出高地温隧道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模式;制定合适的隧道支护体系、混凝土配合比及衬砌结构防裂措施,同时提出保温隔热层、衬砌内置冷却管、耐热型复合防水板及新型防水材料等隧道隔热防水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区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山区道路沿线自然环境脆弱,道路下程建设引发的急待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有:隧道排水导致山区水资源涸竭,路堑高边坡破坏植被,路堑开挖诱发工程滑坡,工程弃方引起水土流失。 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些工程环境问题,从工程与环境的相瓦作用出发,归纳了相应的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 研究结果:(1)通过建立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链,提出基于水环境平衡的隧道“以堵为主”的防排水设计原理,以防治洞顶水环境灾害和隧道水害;(2)通过分析边坡高度与支挡工程的关系和边坡防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控制路基边坡高度的支挡收坡设计原理,为路基高边坡的防治提供对策;(3)通过分析路堑边坡的工程路径与坡体岩土的响应,将传统的自上向下开挖再自下而上支护的工程路径更新为自上而下分级支护和坡脚预加固工程路径的路堑边坡设计施工新理念,以保持开挖坡体的稳定;(4)针对工程弃方所致环境问题,提出沟头填垦的工程弃方开发性处理原理。 研究结论:上述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可从源头上控制主要的道路工程环境问题。转变固有的设计观念,更新为与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需要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加之这些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原理还尚待完善,因此能引起同行对道路工程环境问题及其设计对策的关注,就达到了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软弱地层大断面铁路隧道进洞方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软弱地层隧道洞口暗挖进洞施工的难题,以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安)成(都)高铁石梯子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及加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隧道洞口上台阶开挖及开挖至路基面,仰坡安全系数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形成潜在滑动面,开挖塌方风险大。基于隧道洞口稳定性分析,隧道仰坡滑塌必然存在潜在滑动面,洞口加固设计应以稳定滑动面为核心;基于该设计理念提出隧道洞口加固设计的3种方法,分别为玻璃纤维钻孔桩加固方法、桩基托梁护拱加固方法和纵横梁加固方法。3种方法的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洞口护拱或明洞对仰坡滑坡体形成反压,通过锚固桩或玻璃纤维桩抵抗潜在滑动面,并成功应用于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成高铁石梯子隧道,保证隧道洞口的稳定性,并安全顺利暗挖进洞。  相似文献   

15.
西部山区分布有大范围的层状地层,在地下洞室建设过程中大变形灾害问题突出,严重危及地下洞室的施工及运营安全.为探究高地应力作用下层状软岩隧道支护施工方案与合理支护时机,本文以甘肃尖山隧道为工程依托,设计了3种支护施工方案并考虑3种支护施作时机,运用FLAC3 D软件计算分析各工况下隧道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江平东路三期工程新建双塘路隧道长距离邻近既有高速铁路施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并对隧道基坑施工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铁路路基变形主要是沉降,水平变形小;既有高速铁路路堤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57,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1.25;隧道基坑围护桩变形、基坑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隧道邻近既有高速铁路施工安全性可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在进行高标准铁路路堑边坡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积累的设计经验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较新的观点,供边坡设计者参考。研究结论:在高标准铁路路堑边坡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其稳定性,同时还要考虑其耐久性、美观性,采用的工程措施只有两者兼顾,才能获得理想效果。设计者应该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通过稳定性分析,选用合理的加固防护措施,完善排水系统,确保其长期可靠性,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美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富水蚀变岩大断面高速铁路隧道开挖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水花岗岩侵入蚀变带区域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为背景,对隧道开挖围岩变形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运用隧道工程理论、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技术与方法,提出了从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CD法到CRD法的安全度逐渐增加的隧道开挖方法,确定了避免富水花岗蚀变岩进一步应变软化和力学参数弱化的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形式及其参数,得出了适当加大预留变形量结合衬砌紧跟的施工工艺。实践表明,按研究出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案进行施工,可以有效控制隧道围岩大变形而使变形快速收敛,能够减少侵限处理工作量,并确保富水花岗蚀变岩隧道开挖时围岩稳定和地下工程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高地应力软岩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持续时间长、流变性强等特点,围岩流变性对衬砌结构长期稳定性影响大。以木寨岭铁路隧道为例,结合室内蠕变试验结果,采用Burgers流变模型,分析不同流变周期内支护结构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本文采用的Burgers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围岩流变特性;(2)目前木寨岭隧道的支护结构形式,已施作的衬砌结构在以后数年发生压溃开裂的风险较大;(3)提高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及安全性,应从改变围岩流变性的角度出发,降低围岩的流变特性,增强围岩强度。  相似文献   

20.
围岩是隧道稳定性控制的主要对象,针对铁路隧道建设中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难题,本文开展了理想连续介质条件下,围岩塑变形加速发展或塑性应变突变的稳定性极限状态研究。提出:(1)开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允许围岩发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但不能因过大变形让围岩进入松动状态,以保持围岩的稳定性;(2)当围岩塑性过程发展到塑性应变突变或变形加速发展时,围岩材料将进入塑性流动状态。此时,围岩因过大变形而松动,扰动后极易失稳、坍塌。(3)近区围岩塑性流动松动、深部为连续介质条件下,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判据方法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