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动车组检修过程中,受工艺流程限制,风挡装置需拆解待车辆检修完成、编组后才能装回。此过程中,需对风挡自由端进行约束。文章提出了一种风挡约束装置,并介绍其结构以及特点。运用效果显示,该装置能够对风挡进行有效约束,棚布始终处于折叠状态,可防止其受力拉扯损坏。  相似文献   

2.
开展高速动车组内风挡动力学特性研究是改善车端连接系统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内容。首先,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端内风挡系统,并采用模态试验的方法获得内风挡固有振动特性。其次,基于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进行实车线路试验,对内风挡与安装框架进行了振动测试,对比分析外风挡有无间隙条件下内风挡与车端连接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高速动车组内风挡结构的前8阶固有振动频率之间数值接近,使得内风挡振动的主频范围增大,易受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宽频激扰引发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无间隙时,内风挡结构在风挡框架的宽频振动激励下其多阶固有频率被激励,产生接近固有频率的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之间存在间隙时,空腔内压力变化频率使得内风挡产生强迫振动。研究可为内风挡疲劳寿命以及内风挡结构动力学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3节车厢组成的EMU列车1∶8缩比简化外形为基础,在速度为65m/s条件下,对全封闭原始外风挡,平整外风挡缩比后间距缝隙分别为5、7、9mm,半包外风挡,以及5 mm缝隙前移27 mm工况下的6种外风挡形式对列车各车厢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列车各组成部分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归类,给出不同外风挡缝宽条件下各部件对列车总气动力的贡献,详细分析风挡内部的压力和速度特性随缝宽的变化规律,为高速列车局部减阻优化设计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空气动力作用下,高速列车外风挡与车体外表面安装间距对风挡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三维、定常、不可压缩雷诺时均R-S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算法,对0,10,20和30 mm不同安装间距的三车编组半包式外风挡高速动车组进行数值模拟,列车明线运行速度等级为350 km/h。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间距对于风挡受侧向力影响较大,尤其是橡胶弧顶与来流相对的外风挡所受侧向力与安装间距成二次函数关系,安装间距30 mm的外风挡受侧向力最大为785N;安装间距对外风挡所受阻力、升力的影响较小,橡胶弧顶相对的两块外风挡阻力方向相反,外风挡气动升力均为负升力且最大为62N;安装间距导致外风挡表面压力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将外风挡表面气动压力映射到有限元计算模型上,分析不同安装间距下气动载荷作用对外风挡结构变形与应力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对外风挡结构强度与优化设计,以及安装位置精度要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某型高速列车的3车编组模型及不同形式外风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和FW-H声学方程结合的计算方法,探究车端外风挡间隙和包覆面积对整车气动噪声的影响,得出增加外风挡包覆面积、采取对接密贴风挡有助于降低车端气动噪声,并通过风洞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CRH2型动车组外风挡胶囊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经常出现划伤、龟裂、端部开裂等异常损伤,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损伤程度不断扩大,直至造成批量报废。结合动车组高级修,对外风挡胶囊预防性修复的检修工艺进行研究。经试验验证,修复工艺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铁列车风挡气密性测试要求,以气动开关阀和流量计为主要器件,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完成风挡压力测试系统的设计及组装,实现对风挡正负压、保压及泄漏面积等实验的自动化操作。该压力测试系统采用开关式原理进行压力调节,具备数据采集、存储、报表分析等功能,最终采用时间常数法,结合实验对测试风挡进行气密性评价。实验证明,该测试系统操作简便,功能完善,能有效完成高铁风挡压力测试及气密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车厢间风挡形式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节车厢组成的CRH380型列车简化模型为基础,在速度分别为360、420、500 km/h的条件下,研究车厢间7种风挡形式对各车厢和车厢连接处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厢间风挡形式对车厢的压差阻力和黏性阻力影响不大;上下风挡比侧风挡对车厢的升力影响更大;车厢间采用全风挡与采用典型风挡相比,前者车厢连接处的气动阻力约为后者的7%,而无风挡的车厢连接处的气动阻力约为其50%;若车厢间采用上下和两侧闭式风挡,则车厢连接处的压差阻力约为典型风挡的30%.综合考虑气动性能和工程易实现性,采用上下和两侧闭式风挡形式更适用于高速列车.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提速旅客列车为分析对象,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纵向冲动过大的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充分考虑了制动前车钩的纵向状态,缓冲器类型,制动初速度,制动波速,减压量,制动缸压力上升特性曲线,风挡类型,列车编组辆数和线路纵向条件等主要因素,针对各因素进行了计算求解,对于不同类型的风挡和车端阻尼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以对比装用不同风挡时车辆的冲动结果,提出了加装不同车端阻尼装置对改善车辆纵向冲动的不同效果。并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了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列车气动阻力的研究主要考虑列车的头型、断面形状和底部外形等方面,在受电弓减阻方面也主要是考虑受电弓的结构外形,然而对于受电弓残阻的风洞试验研究比较少.为了获得某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特性,并考察受电弓各种减阻措施的效果,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8 m×6 m风洞中进行了列车模型的风洞试验,在风洞试验中通过在受电弓前部安装各种导流罩和风挡来测试其对受电弓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受电弓的存在会对列车的气动阻力有约3.2%的增加;在头车尾部安装反向导流罩能有效的降低受电弓的气动阻力;在受电弓前郝安装风挡,这种风挡在侧偏角为0°时对受电弓的减阻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车端连接处的风挡是影响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关键部件。基于雷诺时均法的k-ε方程,建立3节编组的CRH380B型高速列车的稳态流场计算模型,通过风洞试验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研究不同形式的风挡结构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其他形式的风挡相比,采用闭合式半风挡的列车在梳理流场迹线和气流方向等方面效果显著,建议在中间车厢连接处采用闭合式半风挡;全封闭外风挡能够有效地控制流场速度分布和减小端面正负压力,建议在车头与后端车厢连接处以及车尾与前端车厢连接处采用全封闭外风挡。  相似文献   

12.
介绍折棚风挡的结构,比较客货共线Ⅰ、Ⅱ级铁路区间线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参数,结合轨道交通综合检测车辆车体结构设计特点,分析其如何选择折棚风挡。通过折棚风挡主要参数分析、折棚风挡的曲线通过计算和检测车小曲线试验,证明折棚风挡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车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列车风挡对空气阻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列车风挡对空气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大风挡和全封闭风挡可明显降低列车运行空气阻力,为进一步完善列车气动外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列车车头流线型区域、转向架区域隔墙部位、风挡区域端墙部位共3个具备减阻潜力的部位布置了不同形状、尺寸及布置方式的随行波微细结构,通过仿真计算和风洞试验,获得了利用表面随行波微细结构进行减阻应用的可行性方案。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流线型部位不宜采用随行波微细结构;转向架区域隔墙部位和风挡区域端墙部位等处进行凹坑型表面随行波微细结构改形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风挡在机车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风挡在机车车辆上的应用情况,以及各风挡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风挡选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风挡在客车上的应用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大军  栾平景 《铁道车辆》2006,44(10):27-28,33
介绍了国内客车风挡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其应用情况、高速客车用风挡的性能要求,分析了我国现有风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客车风挡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速列车模型开展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风洞试验研究,对采用不同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高速列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减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侧偏角为0°状态(列车直行和无侧风状态)下,在车顶采用优化空调导流罩3减阻效果最好,全车减阻效果可达4.59%;车身侧面裙板包住转向架外露的部分越多越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全封闭外风挡与半封闭外风挡的减阻效果相当;在车底部转向架周围空腔安装底部导流板2的减阻效果最好,全车减阻效果可达3.7%。通过对高速列车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风洞试验研究,为高速列车减小空气阻力和外形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车端间距对高速列车风挡气动噪声的影响,文章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和Lighthill声学比拟理论建立高速列车风挡气动噪声数值计算模型,并设计四种不同车端间距下的风挡方案,计算相应的气动噪声。结果表明,风挡的气动噪声随着车端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在满足工程约束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小车端间距来改善高速列车风挡的气动噪声。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寒动车组外风挡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存在缝隙的问题,从外风挡材料性能及制造公差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结构改进及优化设计加以解决。试验情况表明,结构改进及优化设计后的外风挡能有效解决高寒动车组冬季运营过程存在的缝隙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并在线路实车试验验证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研究不同车间风挡内倾角度的变化(0°、2°、4°、6°、8°)对高速列车车间风挡块的气动力以及表面测点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侧风挡所受侧向力对称性较好,不同内倾角度,背风侧两侧风挡所受侧向力方向均指向外侧,呈现"外推"状态;迎风侧两侧风挡,0°、2°、4°所受侧向力方向指向外侧,呈现"外推"状态,而6°、8°所受侧向力方向指向内侧,呈现"内压"状态;风挡区域复杂的流动导致两侧风挡所受侧向力与内倾角度并不是线性关系。相对于原风挡,除个别测点外,风挡内倾2°、4°、6°、8°各测点的压力值均增大;内倾6°、8°方案风挡区域各测点的压力值均为正压。研究结论为指导高速列车车间风挡的气动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