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优化车站系统能力计算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我国铁路车站系统现行的能力计算查定公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特点以及现场作业实际,并分析总结已有的研究,对计算车站各部分能力的算法进行改进与优化;同时,针对咽喉区设计一个利用微机动态求得其能力的模拟算法。为了顺应铁路现代化管理以及软件化的潮流,也对利用计算机实现车站各部分能力计算与查定的集成系统及其结构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作者论述了铁路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和通过能力查定计算的要求,特点及理论模型,根据该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系统目标,设计方法和系统结构,并对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以沈阳西站为背景,在对车站的调车设备和作业组织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驼峰控制系统电务查询终端查询驼峰设备运用状态数据为主,写实调车机为辅的方法查定编组站改编能力。并提出了计算改编能力的算法,绘制查标数据处理流程图,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定标。该查标方案通过了现场查标验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亟需改建既有国境换装站和修建新的国境换装站。根据对既有国境换装站作业流程及作业时间的分析调查,结合我国传统铁路车站规模的计算与查定方法,确定边境口岸准轨、宽轨换装站的到发场、调车场和存车线等主要车场的设备规模,以满足国际联运对铁路运输能力及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境换装站车场规模计算查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亟需改建既有国境换装站和修建新的国境换装站.根据对既有国境换装站作业流程及作业时间的分析调查,结合我国传统铁路车站规模的计算与查定方法,确定边境口岸准轨、宽轨换装站的到发场、调车场和存车线等主要车场的设备规模,以满足国际联运对铁路运输能力及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分析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问题,研究计算机模拟法应用于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的关键技术。首先,分析高速铁路车站与传统既有铁路车站作业组织上的不同,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提出计算机模拟法计算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整体思路流程,并提出高速铁路车站咽喉、到发线作业一体化模型的详细构建思路。最后,给出高速铁路车站作业计算机仿真模拟算法流程。  相似文献   

7.
客运站能力查定工作是客运站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结合大型客运站技术设备功能及其特点,提出大型客运站能力查定所需原始数据新型采集方法,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和Power-Builder Enterprise 9.0 研制与运用大型客运站能力查定信息系统,实现大型客运站能力查定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陈勇 《成铁科技》2006,(4):20-23
通过分析客运站的作业特点,提出了客运站能力查定方法,对原始的能力查定方法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客运站能力查定的改进措施,最后对建立“客运站能力查定信息系统”提出了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能力查定工作是车站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力计算结果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阜阳北站写实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正确确定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科学合理安排、重视查标培训和试查总结、统一数据整理格式、积极利用新设备新技术进行查标的建议,对能力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剔除、合理确定固定作业时间包含的内容和时间、参数取值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铁车站乘客集散过程的特性,分析车站集散能力及影响因素;以单位时间内车站最大集散乘客数量和最小平均集散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地铁车站集散能力优化模型;针对模型中目标函数难于使用解析方法求解的情况,构建基于排队理论的乘客车站集散过程仿真模型,并在原优化模型基础上提出车站集散能力仿真计算模型;考虑到仿真模型的效率,提出基于响应曲面法(RSM)的车站集散能力求解算法。以北京地铁2号线某站为例开展研究,计算分析不同仿真方案下车站集散能力和平均集散时间,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每周5天工作制对机车检修台位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机车检修能力的主要途径,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文中还对个性机务设备通过能力查定计算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榆次站现状,以车站2013年7月能力查定数据为基础,对榆次站各场(站)通过能力及其利用率进行分析,确定榆次站能力限制瓶颈,提出增加Ⅱ场9道;增加到达场、下行出发场联络线;在双推单溜情况下,加强峰尾编组能力;提高机列衔接作业质量;合理组织机车成组转场等提高榆次站能力利用率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咽喉区道岔分组不仅是运用利用率计算法查定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必要步骤,还是车站进路选择、股道运用等行车技术作业的关键环节。为解决当前自动分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复杂咽喉区非水平方向布置道岔的分组问题,将咽喉区道岔分组问题抽象为有向图中点的归属问题,构建咽喉有向图模型和道岔分组有向图模型,设计二阶段法对模型求解。第一阶段识别平行进路,目标是基于咽喉有向图运用DFS算法识别并生成平行进路对全集;第二阶段为判断道岔归属,目标是基于进路判断法及道岔坐标设计初分、调整、检验等计算步骤判断道岔归属并生成道岔组。以某个布置复杂的技术站咽喉为例,对本文所提出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咽喉道岔自动分组,有利于铁路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化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和提高地铁车站通过设施的疏散能力,保证乘客的运行安全,在分析地铁车站行人流运动特性的基础上,利用GEM(generalized expansion method)算法,求解地铁车站乘客疏散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车站疏散设施的拥堵概率、吞吐量等指标,给出地铁车站疏散能力的瓶颈点。以西直门地铁站为案例,证明将GEM算法应用于解决地铁车站人员疏散问题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进站线路疏散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VFP6.0中实现铁路路网里程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军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3):130-134
概述了Dilstra关于铁路路网里程计算的基本原理与算法,详细介绍了应用Visual FoxPro6.0编程软件编制路网里程计算程序的设计原理,系统构成,数据结构等基本思路定义了铁路运输网络中的点(车站),基点,普通点,基线等概念,提出了通过生成二维数组基点里程表,直接调用任意两基点间最短路径里程,最终实现路网里程计算的设计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对基点为基点,基占与普通点,普通点与普通点,同条基线上的两个普通点间如何计算最短路径里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论证,还针对旅客列车行车路线中出现的特殊经由里程计算问题,提出经由站一对称点(车站)算法。阐述了该算法成立的条件,并对经由站,及其在最短路径中选择对称站的原则与方法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分析高铁客运站最大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根据高铁客运站接发列车相关原则,以尽可能多地接发各方向列车为目标,构建高铁客运站高峰时段最大通过能力模型;研究并提出求解该模型的分阶段决策优化策略与禁忌搜索算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算法,首先运用分阶段决策优化策略快速生成车站作业计划初始方案并得到对应的最大通过能力初始值,再运用禁忌搜索算法优化车站作业计划初始方案,由此最终确定车站的最大通过能力。以高铁西安北站为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并且与图解法相比,得到的车站最大通过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车站作业和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计算和评估高速铁路车站的通过能力和能力利用率。UIC能力手册提出了线路能力的加密和压缩方法,但未对理论能力、实际能力、有效能力等提出具体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也未对车站的通过能力计算和能力利用率评估提出具体的建议。本文首先对车站通过能力划分层次,并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层次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包括理论能力的利用率法、实际和有效能力的仿真方法等。特别地,提出列车路径的压缩优化模型和加密方法,以评估和计算给定车站作业计划和列车路径排列方案条件下的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和可用能力。依托自行开发的高速铁路车站作业优化与仿真系统,基于案例研究,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利用率法和压缩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客运站咽喉能力的特殊性,剖析了以利用率法为代表的传统咽喉能力计算的不适应性,提出咽喉能力可视化计算集成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系统逻辑结构及算法集。并应用该系统对柳州、贵阳两客运站进行模拟计算,表明该成果符合现场实际,可用于客运站及所有车站咽喉能力的评价及检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组织特点,结合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上冲站(起点站)的设计实例,对车站折返能力的计算要点进行了分析。从车站的折返配线型式入手,在分析影响有轨电车车站折返能力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有轨电车折返作业过程及详细的折返作业时间计算要点,并将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车站折返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独柱式大悬臂高架车站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空间有限元法对国内第1座独柱式大悬臂高架车站——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外高桥车站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反应谱理论分析了该车站的抗震能力。结果表明,独柱式大悬臂车站的下部结构对车站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地震反应值均小于结构静力控制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