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少跨既有铁路桥梁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转体施工作为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但对于跨客运专线采用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施工实践却很少。结合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介绍球铰选型、牵引力、倾覆稳定的计算方法,阐述转体系统、称重、转体等关键技术,并总结了转体施工方案。实践表明,所设计的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结构设计满足施工需要,转体施工方案满足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铁路既有线行车安全并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干扰,既有线上跨桥梁大量采用转体法施工。结合某新建高速公路上跨津山铁路T型刚构桥的工程实例,对跨越多股道高密度营业线转体法施工技术展开研究,详细介绍了转体球铰设计、球铰制造要求、安装要求及转体施工关键技术,为今后跨越既有多股道电气化铁路转体法施工的桥梁设计、施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上跨既有线时通常采用墩底转体法施工,墩底转体法存在对路基扰动增大,防护工程量与止水工程量大;转体重量大,转体结构加工、运输、安装难度大,转体的重心较高,转动过程中对既有铁路安全风险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呼客专怀安站特大桥采用(60+100+60)m悬臂现浇+墩顶转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上跨京包铁路,通过对墩顶转体工法中的球铰安装、称重配重、转体前、中、后期安全稳定、顶梁装支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结阐述了施工技术细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转体法施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连续箱梁桥在转体前后结构受力复杂,施工监控目的就是要确保桥体安全及转体过程的平稳性、转体单元成桥后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监控及时地将信息进行分析并反馈到施工现场,有利于有效组织施工。结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刘房子特大桥主孔(48+80+48)m连续箱梁转体25°上跨既有京哈铁路施工实例,总结了在确保既有线铁路安全营运畅通的前提下对重4 700 kN的转体结构施工监控技术。对监控的主要内容、施工监测手段与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铁路线的桥梁转体施工之后,于既有铁路线上进行中跨合龙段施工,安全风险大。详细介绍了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既有京哈铁路连续箱梁转体成功后,重112 kN移动支架的设计、加工、加载、滑移及中跨合龙段等关键施工工艺及安全保障措施,总结了移动支架的特点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跨越繁忙既有干线铁路施工,受既有线运营影响,工期紧,安全风险大,技术含量高。针对新建南广铁路独屋特大桥大跨度连续梁转体18.1°跨越既有黎湛铁路施工,介绍了连续梁转体系统的转动结构、牵引装置,平行既有线对称的2个T形结构主墩连续梁的上下承台、球铰安装、墩身及连续梁及实施转体的施工。采用全站仪控制转体球铰安装精度、试转体、转体精调等关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转体法施工转动体系设计、加工与安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跨既有线的铁路桥梁采用转体法施工,转盘设计、加工与安装是转体法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跨既有京哈铁路转体法施工实例,介绍了平转法概念,转盘的设计与球铰安装等施工工艺,对转体法施工中单球铰的受力计算分析,球铰选型、加工与安装,C40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可供转体法施工跨线桥梁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某城市主干道上跨既有干线铁路采用独塔空间四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方式为转体施工,转体重量为3.3万吨,远超已有工程实践。本文主要分析转体铰型式,为本工程超大吨位转体施工选择适合的转体铰型式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球铰刚度大于平铰,球铰适应转体偏载的能力强于平铰;(2)球铰底部混凝土受力情况均小于平铰;(3)转体球铰在转体支撑协调性、转体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均匀性、牵引力的稳定性、转体安全性、转体后梁体姿态调整、施工可实施性能、出现问题可调整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性能;转体平铰对转体施工控制要求较高,上部转体结构的载荷分布不均匀以及转动面的安装平面度误差都会显著影响转动可靠性;(4)本工程3.3万吨超大吨位转体设计选用球铰型式是适合的;(5)该研究成果可为采用大跨度桥梁跨越既有构筑物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提供借鉴,并可有力拓展转体工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跨武广特大桥是武咸城际铁路上跨武广客运专线一座特大桥,主跨采用(48 +80 +48)m连续梁结构,该梁采用先悬臂浇注,后转体的施工方法.本文从梁体构造、梁体施工方法、转体施工等方面对本桥连续梁进行介绍.研究结论:上跨繁忙既有线铁路施工,转体施工可谓一种较好方法选择,该方法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减少上跨桥梁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降低风险,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为转体连续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实例,为今后同类型桥,特别是上跨客运专线的桥梁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铁路立交桥转体法施工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哈大铁路刘房子特大桥主孔(48+80+48)m连续箱梁,成功转体25°上跨既有京哈铁路的施工实例,从安全机构建立、安全教育实施、现场管理、工序过程控制等方面,总结了在确保既有线铁路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对重4 700 kN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转体施工、112 kN吊架用于中跨合龙段施工的安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1.
铁路测量是铁路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铁路测量更好地服务于铁路工程建设,确保铁路施工的高质量和高安全度,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线路的归一化放样思想,给出了铁路线路归一化放样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技术要求,介绍了铁路线路归一化放样的技术关键,在铁路测量的高精度与高效率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的建成运营后,加上既有沪宁铁路,上海至南京间将3线并存。在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概况的基础上,从3条线路的速度目标值、站点设置、硬件设施特点等方面,对3条线路的功能定位、运营模式以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了研究。只有对3条线路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分工,才能发挥各条线路的优势,实现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构筑一个"快速、便捷、大运能、低能耗、环保型"的交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运专线测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结合福厦、郑西、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测量以及遂渝线无碴轨道试验段测量工作的实践,对客运专线勘测设计测量过程中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初测、定测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总结我国在建的3座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特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今后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起到借鉴作用.研究结论:大跨度桥梁的基础施工技术的大幅进步,提高了施工质量的可控性;铁路大跨度桥梁的桥面采用整体桥面结构形式,可改善结构受力和确保轨道的平顺性及列车行车安全;大跨度桥梁整体施工技术是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综合接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德、日三国铁路接地技术概况 国外铁路的接地技术以法国、德国、日本这三个高速铁路发达国家为代表,这三个国家的铁路接地技术又根据各自装备的技术路线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对接地技术的重视是他们的共同点,而法国和德国乃至欧洲又在的低阻、等电位接地连接技术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北京城市规划的发展,需要研究高效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针对北京轨道交通市郊线与市区线衔接方式的问题,探讨高效、便捷的线路衔接和运行方式以及提高运输效益的实施办法,从而为不同区域乘客的需求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以利于吸引更多乘客,最终达到优化北京交通结构的目的,促进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薛立新 《铁道货运》2010,28(9):31-33
分析了铁路专用线交接检查的重要性,对专用线交接检查的具体办法,即设置交接检查的专用线企业检查、专用线企业与车站之间的货运交接检查、出发前检查的3个卡控环节,明确交接检查的重点,合理设置岗位及配置人员,做好企业运输员培训,加强专用线日常安全管理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巴准铁路选线设计实践,谈煤矿矿区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巴准铁路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和准格尔旗境内,是神华集团煤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万吨重载铁路,铁路沿线煤矿分布密集.通过对西召到四道柳段矿区内选线方案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工程投资、煤矿的压覆、铁路工程的安全性等因素,推荐采用工程投资较大,但绕避采空区、对各煤矿切割较小,对煤矿的开采影响较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复杂线路条件下GSM-R网络优化为研究对象,提出重视GSM-R网络干扰,着力优化GSM-R网络总体思路基础上,重点阐述系统内部网络优化的作用、目标、内容、流程及方法,并以京包客专、唐包线、京包线交汇并线区段网络优化取得的实效,印证所提建议符合现场实际和铁路运输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入手,研究探讨新建以及改扩建铁路站房及铁路沿线建筑的综合防雷概念、历史以及发展前景,提出对于综合防雷技术的一些设想,并结合相关实例说明综合防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