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藏铁路旅客列车乘务人员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高原铁路旅客列车乘务人员睡眠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措施保障乘务员身体健康。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乘务人员进行测评,同时对高海拔时乘务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和高原反应情况进行测量。结果高原列车乘务人员睡眠问题明显比常模严重,同时乘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越大,高原反应越强烈,睡眠问题就越严重,焦虑和抑郁的倾向性也就越明显。结论高原铁路乘务人员的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应该得到重视,并从乘务员本身和组织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藏铁路施工人员体力劳动强度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高原铁路施工的劳动定额和劳动作业制度.选择了青藏铁路(海拔4 600 m~4 776 m)施工重点岗位人员,分别进行工时利用率、肺通气量、能量代谢率的测定,按照国家GB-3869-83标准的要求进行分级判定.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铁路施工作业人员,随着海拔升高,其生理负荷加重,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针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特殊性,提出机车交路采用格尔木、拉萨两机务段套跑格尔木至拉萨间1140km特长机车交路,乘务制度采用随乘制,相对于采用长交路、轮乘制比较而言,能够在高原上减少机务布点、减少生产生活管理定员、减少作业环节与劳动强度,减少高原停留作业对人体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职工队伍稳定及运营管理,能够节省投资,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机车交路、乘务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的特殊性及部总体设计思想,提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机车交路、乘务制度设计采用超常规设计,机车交路推荐采用格尔木、拉萨两机务段套跑格尔木至拉萨间1140Km特长机车交路,乘务制度采用随乘制。并与按现行常规设计采用一般机车交路、轮乘制进行主要工程数量经济分析比较、指出采用特长机车、随乘制能够减少高原上机务布点、减少机车出入段作业环节、减少生产管理定员、减少高原业劳动强度及人员在海拔4000m以上作业停留时间、提高机车使用效率、节省工程投资、保护生态环境。并提出了采用特长机车交路、随乘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原铁路施工人员体力劳动强度的测量 ,了解到高原施工虽然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但由于高原缺氧 ,致使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依然很大 ,经高原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指数范围为 1 0 44~ 5 0 0 9。其中劳动强度为Ⅰ级的占8 82 % ,达到Ⅳ级和Ⅴ级分别为 1 7 65 %和38 2 4 %。  相似文献   

6.
列车接近安全防护报警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输安全是铁路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介绍目前在铁路工务系统中,为保障行车和桥隧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使用的一种技术装备:LJB列车接近安全防护报警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对铁路工务安全保障技术发展方向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列车乘务工作对心电图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乘务人员是铁路特有工种,他们长期处在复杂社会人群和有限空间的特定环境中,在接受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复合物理因素刺激和昼夜轮班作业进行乘务工作的,为了解在这种劳动条件下对列车乘务人员的心脏功能影响,我们对太原客运段不同线路、不同劳动强度下的列车乘务人员进行了心电图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与职业性高原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施工自然环境恶劣,低气压、低氧、高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强紫外线辐射等危害因素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高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急慢性职业性高原病,甚至危及生命。而做好进入高原前的体检;坚持阶梯习服的原则;针对高原特点加强营养和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卫生要求控制体力劳动强度以减少氧耗;增加局部环境的氧含量,则是目前青藏铁路高原环境预防职业性高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原旅客列车乘务人员职业适应性指标,建立可行的乘务人员医学选训,健康监护制度。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不同行车路线、车次进藏列车空气环境试验,乘务人员人群试验,对与急性高原反应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理学参数进行试验调查,观察人体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理指标随海拔增高,氧分压下降而变化的规律。筛选确定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3项指标能相对敏感地反映机体缺氧状态,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症状相关,可作为快速检测进藏列车乘务人员高原适应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CTC3.0系统只涉及车站值班员和信号员两个行车岗位,还应将外勤助理、车号员、调车员、广播员、货检员等相关岗位也纳入,且在接发车作业过程中,各行车岗位之间主要依靠电话进行联系,岗位联动性不强等情况,开发了一套车站作业岗位联动系统,实现各岗位流水线作业及岗位联动;同时该系统还与CTC3.0系统相结合,自动接收列车计划,并根据列车实时状态实现列车作业步骤的自动流转和通知,减少人工干预,有效降低各行车岗位作业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进一步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童建军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3):66-67,89
机车整备专业化地勤管理是挖掘机务段整备效能和作业能力的一次新探索,通过改变管理体制,整合与机车整备作业相关的车间、职能,实现整备车间对机车库内作业的垂直管理;实施专业化地勤优化机车库内作业流程,提高了整备效率。机车整备专业化地勤作业方式的推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机务段的整备效能和作业能力,确保机车运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传统客运乘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引入互联网思维,在敏捷开发框架下,借助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乘务管理移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根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乘务管理围绕“生产、服务、管理”三大核心业务需求,通过集成既有信息系统、拓展研发新应用等方式构建乘务信息化平台,运用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辅助生产作业、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效能,大力推进客运乘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智慧乘务”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客车轴承与轴颈人工测量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精度差等缺点,研制了一套客车轴承与轴颈尺寸的测量系统,能够完成尺寸的测量、数据存储、通信和管理工作。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使用效率高和成本低,具有很好的使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铁限界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介绍了标准中隧道内直线段受电弓受流方式A型车车辆轮廓线的确定以及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计算方法,开发了基于Fortran PowerStation的车辆限界计算程序,降低了限界计算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不同车辆和隧道结构断面形式,有必要开发参数化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限界计算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判定技术直达去向的合理性,提出静态条件和动态条件2种判定方法。静态条件方法是指:根据铁路运输组织学中的必要条件生成车流强度标准的计算公式,以列车平均编组辆数作为表格的横向表头,以运行里程作为纵向表头,形成技术直达去向的车流强度标准汇总表。动态条件方法是指:根据铁路运输组织学中的充分条件生成车流强度标准的计算公式,结合现场的最远站改编法则确定技术直达去向的车流强度标准。结合实例阐述静态条件和动态条件的计算过程及使用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得知,静态条件方法适用于评价规划技术直达去向的合理性,动态条件方法适用于评价既有技术直达去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编组站外勤人员传统作业方式中接受的信息和实际情况不一致、作业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采用编组站外勤移动系统的解决思路,以编组站外勤人员作业管理过程为走向,与McWiLL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智能型手持机相结合,通过设置核心网设备和无线网络基站,设计了编组站外勤移动系统,系统具有外勤人员手持机登录、身份确认、手持机派班、数据传输、语音通话、拍照上传、岗位作业移动式处理、信息实时上传等功能。在兰州北编组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外勤人员作业无纸化及数字化办公,改善了外勤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智能客服及其关键技术,分析并总结了智能客服在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简称:12306)客服电话、12306客户端、列车长乘务管理助手、实体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通过12306智能语音导航系统在北京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试点运行,验证了智能客服在京张高铁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售检票系统是最大程度地方便车站旅客购票、检票,减轻售票员的劳动强度,减少车站定员,并为客运公司提高客票业务综合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系统设置原则、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票制票务管理、电源及接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动车组的运营要求,针对济南站现状,提出新建动车组乘客专用通道和对既有站台、雨棚、无障碍等客运设施的改造方案,并探讨了如何在改造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动车段(所)调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效率直接影响到动车组检修质量和高速铁路服务质量。为提升动车段(所)检修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和动车段(所)控制集中系统紧密结合,从调车计划的编制、执行、反馈形成了业务闭环,为动车段(所)调度和车站值班员的业务提供了决策支持,降低了调车计划编制和执行的劳动强度,强化了调车作业安全管理和监控,提升了动车段(所)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