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建明  林浩 《铁道工程学报》2011,(10):96-100,105
研究目的:铁路10 kV贯通线因采用架空线与电缆混接方式,且其导线截面远小于电力系统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因此,必须对其融冰特性试验研究,为10 kV贯通线融冰方案的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论:本文在实验室模拟的现场环境中,选取了LGJ-35、LGJ-50和LGJ-70三种规格的钢芯铝绞线和相同截面积的10 kV交联电缆,进行了贯通线融冰试验研究,分析了融冰电流对贯通线电缆的承受能力、融冰时间和脱冰方式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10 kV贯通线的最佳融冰电流范围为:LGJ-35,175~195 A;LGJ-50,210 A~240 A;LGJ-70,265~305 A。最佳融冰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2.
<正>110kV电力贯通电缆线路电容电流的补偿贯通线电缆线路对地存在电容,正常送电运行或单相接地时都有电容电流流过线路,而且电缆线路相间及对地电容远大于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电容电流亦远大于架空  相似文献   

3.
铁路水电管线应用GIS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力线路和给水管路(包括铁路站场、区间线路等建筑物)平面位置,绝大多数是示意图,设备实际位置无法标定。特别是地下电缆线路和给水管道,因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原参照物变化或?肖失,路径和关键点很难准确辨认和查找,给设备维修、故障抢修带来很大困难。本项目研究能够较好解决上述问题,使电力线路(给水管路)图不再是示意图,而是具有准确地理位置信息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永久性的“真实图”,为提高供水供电安全可靠性和绘图生产效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贯通线全电缆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长期以来我国普速铁路10kV贯通线采用架空方式为主、电缆线路为辅,10kV贯通线中性点采用不接地系统。高速铁路10kV贯通线大量使用电缆线路,长距离电缆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远大于架空线路,且10kV贯通线电缆线路与通信信号电缆长距离接近平行敷设,应对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综合研究,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10kV贯通线全电缆线路特点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以指导工程设计。研究结论:经调压器供电的10kV贯通线全电缆线路中性点宜采用低电阻接地,当调压器容量为250kVA及以下时,中性点可采用直接接地;低电阻接地的电阻值宜按单相接地电流小于400A、接地故障瞬时跳闸方式选择;变配电所接地网电阻值宜按R≤1Ω设计。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是设计时速高达350 km的高标准客运专线之一.10 kV电力贯通线路如采用全电缆方案,在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增大了电缆线路对地电容电流和相间电容电流等技术难题.通过研究与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论:针对全电缆方案引起线路对地电容电流和相间电容电流增大的技术难题,经研究提出在沿线适当位置设置三相补偿电抗器,同时系统接地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可使全电缆线路电容电流得到适当补偿,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线路大多采用27.5kV单芯电缆,电缆接地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本文着重介绍沪杭客运专线27.5kV电缆接地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对今后客运专线线路27.5kV电缆接地技术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敷设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应初步确定线路敷设方案,以便为后续线路设计提供指导。本文对西安市各区域现状、规划、地形、地质、文物分布及道路宽度,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不同区域对轨道交通敷设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提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敷设方式过渡段的位置范围,对控制工程造价、减小环境影响将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线网规划过程中,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的确定,尤其是城市外围区域的线路,应根据规划、现状、实施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敷设过渡段位置宜为:城市东侧:设置于浐河附近。城市南侧:设置于航天大道、西部大道以南区域。城市西侧:设置于西三环以西绕区域。城市北侧:设置于郑西高铁以北。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27.5 kV高压电缆应用日益增多,实现电缆全路径在线监测和故障判断及精准定位非常重要。本文对27.5 kV高压电缆的应用及故障特点进行分析,对主要电缆监测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27.5 kV智能电缆。该智能电缆可以通过其本体进行电缆全路径在线监测,具有测量精度高、故障定位准等特点,可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运营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网络规划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使用规划情况和线路周围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线路敷设形式,使城市空间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研究方法:结合南京市、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经验,对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确定原则进行阐述论证。研究结果:对地面、高架、地下线3种形式在适用范围、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为线网线路敷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城市轨道网络规划是保证城市轨道建设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确保了城市轨道线网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为具体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线网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整体资源配置,构建节约、高效、先进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区域管理视频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线路、车站的视频信息共享,为轨道交通公安部门合理配置人力、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功率进行分析、计算,阐明无功功率的分布特点。针对计量考核点位于市区变电所,110 kV电缆线路较长而引起考核点功率因数不达标的现象,结合高压动态无功补偿发生装置(SVG)的工作原理,总结出一种简单易行的调整考核点无功功率平衡措施。根据系统有功电量与110 kV电缆无功电量的比值大小,合理设置SVG装置运行参数,以提高供电系统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需求。基于线网指挥中心的职能定位,分析了线网监控与线网应急的关系、线网指挥中心与线路控制中心的关系以及线网指挥中心与企业信息中心的关系。阐述了线网指挥中心的指标统计分析、应急指挥、信息发布、线网运输策划及基于大数据的拓展等关键业务内容。从平台基本构成及接口设计等角度论述了线网指挥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经验,在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确定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地面线、高架线、地下线三种形式在适用范围、对城市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为线网线路敷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交流27.5kV牵引供电制式的地铁或市域轨道交通110kV主变电所的设计中,因电缆线路长而三相电力变压器容量小,故仅在35kV侧设置补偿装置的方案未必适用。因此在110kV侧设置磁控电抗器(MCR)、在35 kV侧设置SVG装置的方式对供电系统无功进行补偿是该供电制式下更为理想的补偿方案。本文以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座主变电所为案例,计算了无功补偿容量需求,描述了无功补偿装置设置方案,最后集合实测结果对补偿效果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列车的自动监控与调度需要提供完整的轨道交通线路信息.以拓扑层网络、电气层网络、运营层网络等三层线网为数据模型,利用XML结构化站场信息,并作为静态数据输入;以有向图为基本数学模型,采用分层结构,将轨道线路信息映射成站场图.设计的站场图可用于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中线路静态和动态信息的查询.  相似文献   

16.
铁路一般采用沿线设置10 kV电力贯通线和自闭线的供电模式,贯通线为架空线的10 kV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近年来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贯通线全线基本都采用电缆线路,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很大,铁道部要求贯通线为电缆线路时,宜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针对2种不同接地方式,分析了10/0.4 kV低压系统中性点接地和保护接地的特点,对贯通线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以及单台和两台变压器时的中性点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各工程中,35kV环网电缆的线路纵差保护铺设了专用光缆;而相邻所联络线自投功能和安全闭锁也铺设了专用控制电缆。即各功能敷设各自的专用线路。这不仅投资大、施工不便,而且增加了运营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8.
电缆的布放是铁路牵引变电所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了变电所施工工艺质量。本文研究通过BIM三维仿真辅助及电缆敷设规划软件直观地完成电缆敷设前的虚拟敷设及调整电缆布设顺序和位置,采用三维线缆信息模型和BIM模型自动生成的报表为施工依据,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牵引变电所电缆敷设效率和工艺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高铁线路牵引变电所的2次27.5 kV牵引供电电缆烧伤击穿故障,分析该型单芯电缆的结构和特点,说明电缆限制感应电压过高的几种接地方式和原理,得出该牵引变电所电缆接地方式不够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的结论。通过将原来接地点的直接接地改为加护层保护器接地等若干手段,对电缆接地方式进行改进,取得良好效果。提出供电电缆接地方式的综合优化措施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准确、实时提供配电电缆系统老化程度的信息,可为供电部门节约因线路故障以及过早更换电缆带来的数以千万计美元的费用。为此,一种新式的地下配电电缆系统监测半自动机器人传感器平台应运而生。由于采用了多节、带行走脚模块化配置,机器人可沿直径为4至8公分的电缆线路行走,越过沿途遇到的障碍物。该平台的设计包括一个多处理器控制板,一个900MHz无线电通信模块,以及红外传感器、介质测试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机器人可通过局域网或因特网实施全自动操作或人工遥控操作。平台样机已经研制成功,并在14kV的配电电缆上试验。目前正处于传感器的集成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