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讨论了27.5kv供电的AT供电系统性能并得出结论:第1个AT漏抗较小时,27.5kv自耦变压器供电系统的电气性能与正常AT供电系统基本一样;第1个AT只向第2个AT提供功率,不直接向负荷提供功率则第1个AT的电流永远与第2个AT一样;只有1个AT区间的27.5KV AT供电系统的优点是可能节省变压器总容量;与由55kv供电的正常AT供电系统比,第1个AT承受的短路电流增大且须注意承受短路电流能力校核。  相似文献   

2.
对石太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AT所差动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AT所上下行联络开关闭环和开环时的正常负荷电流、励磁涌流、短路电流分配情况及影响强度进行了比较详细说明。对AT所差动电流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差动电流保护装置误动作的原因。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的方法,介绍了AT所差动电流保护应该采取的整定原则、整定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对新的整定值进行了可靠性论证。从而提出了完善AT所差动电流保护装置接线和增加相关继电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短路试验是验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各设备在系统现场短路时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以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现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为例,介绍短路试验的前提条件、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法。试验前,人为设定一个短路点,检查断路器等保护元器件是否正常,连接好数据采集系统以采集短路时的电流、电压等波形,用Matlab软件搭建短路时的电路模型,对预期短路电流进行仿真计算;试验后,对短路试验的实际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开关保护动作正常可靠,并计算出实际的分断电流大小为8.15 k A,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接触网短路电流试验方案,描述了试验过程,并通过波形分析得出短路试验测试结论,即牵引所、AT所、分区所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正确发挥保护功能,但T线短路测距有较大误差,提出了修正故测装置误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气化铁道复线AT供电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重载列车已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介绍了最适合于大电流运行的复线AT供电网络,并针对不同形式的复线AT网络,尤其是全并联复线AT网络的阻抗特性、正常运行时电流分布及短路电流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可为今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气化铁道在AT供电制下,接触网如发生相间短路一般都会造成两相馈线断路器的同时跳闸。但实际运用中发现,相间短路后的情况不一定如此。经分析可知,在短路电流不同、残压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一相馈线断路器跳闸而另一相不跳闸的现象。针对拒动原因,采用增加电流增量保护等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短路故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针对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的3种短路故障,结合当量等值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各种不同故障下的电流分布情况。通过对电流分布分析,提出了适合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的故障测距方法,并给出了3种情况下的线路测量阻抗。  相似文献   

8.
接触网短路试验是牵引供电系统联调联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吸上电流比原理,在AT供电方式下,用“DaqShortCircuit"进行短路试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分析接触网故障点标定装置的正确程度,进而对其相关参数进行修正,提高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Matlab/Simulink对现有的3种AT供电模式牵引网进行仿真,模拟正常负载和短路故障的情况,得到不同供电模式下贯通地线电流的变化。再带入磁耦合计算模型,得到信号电缆的感应电动势。仿真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均未超过规定值,但新模式下故障时信号电缆的感应电动势达到90 V,该值偏大,需加设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西高铁杨家庄AT所T-F线短路故障,分析了各种保护动作的先后顺序及过程,找到了故障原因,为高铁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牵引供电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柱上开关式电分相的接触网异相短路的不同故障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及机理探讨,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AT侧与DN侧牵引电压、接触线相间电压、短路电流、谐波含量等电气指标;仿真结果表明AT牵引供电系统与DN牵引供电系统之间发生异相短路时,AT侧与DN侧牵引电压及供电臂相间电压均会降低,其中供电臂相间电压降落最大,同时短路电流中谐波含量较高,为异相短路专属保护整定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SS8型机车列车供电电路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变化及其计算,提出了较原设计更为合理的短路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长昆高速铁路邓家山变电所至廖家田分区所供电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接线方式、系统参数进行等效计算,利用PSCAD/EMTDC元件库元件搭建模型,设置相关参数,搭建全并联AT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以实现对变电所及牵引网各种短路故障的仿真计算。以实际短路试验为例进行仿真,仿真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比对结果表明,基于PSCAD/EMTDC建立的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实际供电系统不同故障情况下短路电流的大小及短路电流的分布情况。利用该仿真计算结果,根据"横联线电流比"故障测距法进行故障定位计算。结果表明:数据满足故障测距要求,该模型能够为今后深入研究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及保护设备的运行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铁路高架桥区段贯通地线和信号电缆同沟敷设问题,采用计及接地电阻的贯通地线分段处理方法,结合现有模型建立全并联AT牵引网10导体传输线模型。分析了全并联AT牵引网正常以及TR短路故障情况下贯通地线电位和电流分布情况,对研究贯通地线与同沟敷设的信号电缆之间产生的电磁耦合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常用供电方式接地回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高速铁路常用的供电方式下,即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和AT供电方式下的接地回流情况,通过对2种供电方式下牵引网的等效电路建模、计算,得到钢轨电流和地中电流分布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对回流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气化铁道的牵引供电系统三相严重不平衡,存在大量的谐波和无功,各供电区段需要用分相绝缘器分隔,从而制约了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基于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和AT供电方式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系统,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继承了AT供电方式所特有的通信防护效果好、综合经济技术性能优越的特点;同时在有源滤波器的作用下,实现了单台双绕组工作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比原系统结线简单、维护方便。文中分析了系统平衡变换原理,讨论了系统的平衡方式、补偿电流检测与有源滤波器控制方法。分析和仿真证实本文提出的平衡方式和检测方法是正确的,同相供电系统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高速铁路AT供电系统故障测距装置定值的准确性,须对新建接触网线路进行短路试验,由于短路试验实施成本高、难度系数大,破坏性和危险性都很高,一般只在一个供电臂内进行,其他供电臂测距定值参考短路试验值,因此存在精度不高且无法校验的问题;已开通运行的高速铁路全并联AT供电系统陆续引入上下行电流比、横联电流比等故障测距方法,测距方法定值整定及校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运行列车登乘视频定位列车位置,专用故障测距装置同步采集牵引所、分区所、AT所有关电流数据,经过分析、计算、校准故障测距定值,最终实现对故障测距精度的优化,并在某高速铁路线路上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目前铁路客运专线采用AT上下行全并联供电模式,对保护可靠性及测距精度校核采用短路试验(人工制造短路点)进行。针对短路试验存在的破坏性及危险性,短路试验实施难度大,成本高,试验次数及灵活性受到限制,本文对利用机车负荷代替短路试验进行故障测距精度的原理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一种安全、可信的试验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机车负荷引起的电流分布比例与短路故障状态下电流分布比例一致,可利用机车负荷电流数值代替短路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研究;(2)通过机车负荷计算出的修正系数可应用于测距装置的保护定值,进行实际故障点公里标计算;(3)丰富的实验数据可建立整条线路各区段T-R短路电流比曲线图,通过查表法确定故障点位置;(4)该技术可应用于新建或已投运的客运专线AT上下行全并联线路的测距精度校核和测距公式中修正参数标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使用A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对AT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仿真分析了高速动车组正常运行状态、T-R短路故障、F-R短路故障、T-F短路故障和异相短路故障;重点分析了高速动车组在过电分相时产生的非线性谐振(铁磁谐振)和线性谐振,采用MATLAB仿真软件为工具,应用神经网络中BP算法对AT牵引供电系统的5种状态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20.
在供电枢纽、线路所等区域往往存在不同种类的线路T接方式,仅采用普通测距原理判别误差较大,无法快速查找故障,不能有效保障铁路正常运输工作。对AT供电的变电所上网处T接、直供方式下的供电臂存在T接、AT+直供方式下T接混合供电这3种特殊接线形式进行分析,通过模拟短路故障,得到短路电流、电压分布图;根据短路试验数据以及历史跳闸提供的经验值,采用上下行电流比测距、电抗法测距、对比馈线电压法,提出一系列判断故障方向、行别和类别的方法,采用这些判据时的跳闸故障测距最大误差能满足实际跳闸分析判断的要求,并对这些含有特殊接线方式的线路在现阶段的运行管理和将来的设计方面提出4条对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