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地铁行人通道宽度设计直接决定通道的服务水平和流通效率,为使设计的地铁通道宽度满足给定的服务水平和需求的波动性,本文在考虑客流到达、服务的随机性和状态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描述通道排队现象的状态相关排队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服务水平和通道宽度的量化关联模型,以供地铁车站合理设计行人通道宽度。研究结论:(1)通过模型与微观仿真验证,本文以准生灭过程建立的的PH状态相关排队模型,可以准确描述通道排队现象;(2)基于PH状态相关排队模型的通道有效宽度量化值较其他排队模型计算值有所提高;(3)在PH状态相关排队模型设计宽度下得到的真实人均面积与设计服务水平最接近,而其他模型的计算值均无法满足设计服务水平;(4)本研究成果对真实有效描述地铁通道排队现象,地铁车站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换乘通道是地铁换乘站设计的关键,而换乘通道客流密度是评价站点设计优劣的最有效指标。研究基于LEGION软件的仿真试验,建立了地铁换乘通道客流密度与客流强度、换乘通道长度及宽度的关系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长度和宽度换乘通道适宜客流规模。基于模型仿真,研究提出了人行通道是否使用物理分隔组织单向交通的临界条件,分析了行人逆向通行对单向通道正常方向人流状态的干扰影响。通过广州市部分地铁换乘站点的实测数据与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试验法建立的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地铁站乘客步行通道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服务水平与行人群的概念,用以确定地铁出入口通道的数量。列出了平均步距最短的通道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并列举六种典型状况以及适用条件的分析。对于通道内步行设施优化设计提出了一些案例。  相似文献   

4.
国内在建地铁车站与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结合日益增多,设计过程中存在地铁与枢纽换乘、客流流线组织等重难点问题。在太原地铁1号线东广场站的设计中,地铁与国铁的换乘采用单循环通道换乘,避免地铁、国铁、公交等交通枢纽之间换乘客流的交叉,增大公共区非付费区面积,缓解地铁进站客流的拥堵。并利用Anylogic客流模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发现优化后的换乘方案乘客体验效果好,服务水平高。最后总结地铁与交通枢纽结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后续类似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换乘客流冲突点和进出闸乘客冲突点特征,构建了一种通道换乘站车站服务水平分级评价标准。通过行人仿真技术进行客流模拟,并对南宁轨道交通金湖广场站换乘通道的原始方案进行服务水平评估分析,进而提出了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双路径模式下的客流组织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分离换乘客流,减少客流冲突点,提高换乘通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地铁工程建设中信号系统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行的前提,对推动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地铁信号系统采用的安全策略和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地铁安全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大型客运站内服务水平分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客运组织服务水平分级的各种因素,并采用Legion软件对自由走行区间进行仿真研究,结合自组织系数.确定自由空间服务水平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地铁乘客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深圳地铁乘客服务水平管理的实践,运用多变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基于“以乘客为中心”的地铁乘客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模型和统计处理方法,以对各地铁运营城市的乘客服务水平提供更科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运营网络化需求,对换乘车站设施设备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力模型,利用Any Logic软件对突发事件人员疏散进行建模仿真,计算高峰状态下,行人疏散所需时间,查找各疏散通道仿真时间,并进行二次优化,寻求人员疏散最短时间,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企业突发事件应对的可控力。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地铁亦庄线(2010年12月底开始试运营)试运营期间的运营状况进行追踪分析,对试运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从两线衔接、预留线位、设计习惯做法、运营需求、设计专业配合等方面分析地铁建设在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新建地铁项目的设计质量及服务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