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坚持以工程质量为首要目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研究和实践,紧紧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强化高铁工程质量控制。结合国情、路情和时代要求,积极探索适应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等管理要素,构建确保高铁质量可控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针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构建并不断完善涵盖工务工程、动车组、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风险防控、系统集成等7个方面的我国高速铁路产品的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标准、运营维修技术标准,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铁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运营安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质量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完善的高铁质量数字化管理体系成为重要支撑。基于此,开展数字化高铁工程质量系统管理体系架构研究,对体系的整体、资源平台、基础平台、数字中台、业务应用、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与内容开展深入思考,助力高铁工程高质量建设,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铁工程作为我国现代高新技术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是首要任务。为更有效地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应用多目标建模理论和动态控制方法,对高铁工程建设开展多目标系统解析与管控研究。将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基于多目标管理的数学模型,对高铁工程建设管理进行系统解析,并通过不断地工程优化,以实现整体最优管理机制,提高我国高铁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工作中由要素众多、变化动态、关联密切等系统集成而带来的管理难题,构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系统模型,以描述多专业协同、外部需求满足、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静态截面最优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动态最优的系统目标;构建高铁系统与信息系统双螺旋融合促进模型,分析智能高铁系统管理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建立包含技术、数据、标准等维度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三维支撑技术体系,研究智能高铁系统底层支撑技术内容及技术体系内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系统管理在推进高铁系统横向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无缝衔接、纵向管理界面全要素协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的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高铁建设高速发展态势下,为强化建设与运营两大系统的对接协调,提高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高铁安全运营,运用反馈论相关理论,探索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中引入运营反馈机制,分析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的内涵及组织模式,研究运营反馈机制在高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开通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实施方案。以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运营反馈机制的实际运用过程及实践效果,发现运用运营反馈机制可有效整治设计、施工、静动态验收等各阶段发生的问题,夯实工程质量基础。最后,提出应强化运营反馈机制顶层设计、注重源头把控运营需求、统一各参建主体思想认识等建议,为全路范围内推广应用运营反馈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列控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系统的研究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质量管理(QC小组法)在沪杭列控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实践为支撑,对在高铁列控系统集成项目中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希望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铁列控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效控制高铁项目风险,保证项目质量,确保高铁运输安全,支持高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铁工程质量整体最优除各项工程质量合格外,还应体现在系统的协调一致。从系统功能协调一致、系统全生命周期协调一致、系统组织协调一致3个方面,阐述系统的协调一致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耦合与支撑关系,以及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数学模型,筛选各类影响协调一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总体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铁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步加大、难度逐渐增加,为顺应时代变化,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高铁工程建设,亟须分析当前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数字化系统管理模式,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效能。在铁路建设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提出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要点;从质量体系管理、质量技术管理、质量方法管理、质量红线管理4个方面以及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数据管理多角度出发,提出高铁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铁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构成复杂、要素众多、关联密切、变化动态,需有效分析各方面工作特点及内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明确知识维、逻辑维、时间维等各维度内涵,分析高铁工程质量管理在各维度上的重点工作内容。构建包含5个子系统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界定各子系统的内涵和相互关系,研究得出系统协调一致、多目标协同、能力匹配、与外部环境协调等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最优运行机制,为新时期提高我国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效率、规范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工程建设规模和管理需求的扩大,业务应用系统也随之增多,业务数据分散,导致数据的内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数字中台技术为高铁质量管理的业务整合和数据资源汇聚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提出基于数字中台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架构,给出数字中台的设计思路,阐述数字中台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所提出的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回顾201O年铁路电务系统在安全生产、高铁建设、提高设备质量、加强通信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2011年全路电务工作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和运输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高铁持续安全为核心,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基础,提高设备质量,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保持电务安全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铁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世界认识、了解、接受我国高铁,品牌建设是高铁"走出去"战略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介绍高铁品牌建设的技术基础和市场优势,从提升品牌影响力措施、加强创新驱动、做强高铁企业等方面,就高铁品牌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RCPMIS的全称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管理子系统是其核心功能模块之一。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工程管理手段在合宁铁路建设中的运用实践,论述了如何运用该系统及时有效地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组织管理、材料设备检验、质量验收管理等,对运用该系统实现合宁铁路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铁建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强度,同时要求耐久性。如何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以较合理的性价比来实现标准要求的工程实体质量是每个高铁项目面临的课题。从皖赣铁路工程建设3年来的实践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和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铁运营及高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带来的调度指挥新变化、新标准和新要求,以确保高铁安全和正常的运行秩序为核心,从高铁调度组织、管理、作业、培训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着手,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构建高铁调度指挥管理体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使之日趋成熟,确保高速铁路运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铁路工务维修管理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铁路经过快速大规模建设阶段后,确保铁路线路的质量,以保证运输任务的安全和高效完成成为目前我国工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复杂苛刻的工务养护条件,探索铁路线路单元质量均衡体系下的关键—管理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现有技术条件和面向应用的思路下考察便于数据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利于生产力布局等要求,形成管理单元划分的原则、方法及流程。结合某高铁实例验证划分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对新的工务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京雄城际铁路四电工程,探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高铁四电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与应用的思路和价值。平台体系架构采用面向服务的理念,将软件设计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采用B/S架构计,在浏览器中即可访问平台提供的安全、质量管理功能和服务,并对四电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详细构建。硬件架构采用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工作站,实现四电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功能;通过测试,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对提高铁路四电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具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可实现基于BIM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历经"八五"至"十五"的科研和试验研究,以及"十一五"至"十三五"的建设、运营实践,我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并趋于成熟;以京沪高铁建设发展历程为主线,回顾了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从形成、发展到完善的历程,探讨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建立的基石作用,并针对高速铁路路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建京雄城际铁路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干线,是构建新时代我国高铁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精益管理新模式的标志性工程。以新建京雄城际铁路7标段1#钢筋加工场为背景,从智能化钢筋加工场方案设计与建造、钢筋参数化BIM图例创建、智能化生产技术及钢筋下料补偿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形成完整的现代高速铁路钢筋工程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利于提升我国钢筋工程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高铁综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高铁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高铁型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公益与效益之间的平衡、铁路与地方之间的融合等问题。本文在总结高铁站枢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探索和研究,力求创新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有益的创新性实践。研究结论:(1)高铁站枢纽呈现出交通一体化、土地集约化、功能综合化的发展趋势;(2)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其给城市带来的"高铁红利"最终要靠高铁站枢纽建设来实现;(3)以"政策导向"为支撑,以"多方共赢"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保障,创新性地进行高铁"全线统筹",是解决当前高铁站枢纽建设困境的有效方法;(4)本研究结论可为高铁站枢纽及类似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