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动车组车体振动特征及振动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有动车组跟踪试验数据,按不同工况以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现有动车组的车体振动特征及振动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总结现有高速动车组振动特性,提出高速动车组振动舒适度评价方法。最终针对现有高速动车组振动舒适度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的高速动车组的优化设计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高速磁浮车辆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输入线路激励后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舒适度。通过对高速磁浮车辆的悬挂参数分析研究并优化,来评价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平稳性和舒适度。在这些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上海磁浮车辆的悬挂参数进行更为合理的优化设计,以实现磁浮车辆良好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舒适度研究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现状,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综合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的概念。在对北京至四方的铁路线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745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提出改进建议:1.细化列车振动、噪声与照明舒适度评价指标;2.优化座椅休息、就餐、娱乐等功能设计;3.进一步调控车厢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高速列车空调系统运行引起的压力变化对列车其他系统及乘客的乘坐舒适度造成影响,对如何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时的车内压力进行了研究,并有效解决了高速列车空调系统运行压力引起的侧门关闭故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速动车组广义舒适度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广义舒适度的主要内容以及目前现状,分析了影响广义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因素,提出了现阶段提升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的关键技术。阐述了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发展趋势和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速磁浮线路自身的技术特点,对高速磁浮线路最大横坡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横坡的大小与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工程费、舒适度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横坡取9°与12°相比,对最小曲线半径值和房屋拆迁费的影响不大,但从提高旅客舒适度和节省轨道梁制造成本等角度考虑,最大横坡应不大于9°为宜.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铁 11 号线隧道空气压力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并提出高速地铁隧道压力舒适度标准.采用隧道压力波分析软件ThermoTun,对深圳地铁11号线隧道段不同断面设计情况下的压力波及压力舒适度进行分析,提出对隧道泄压系统及隧道断面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了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恶化的原因 ,并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后 ,提出了几种改善横向乘坐舒适度的方法。侧重介绍了日本新干线列车所采用的半主动悬挂减振装置的机理、特征、在日本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日本和中国铁路车辆上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旅客乘坐舒适度,在加快改进高速列车性能的同时,更要注重高速铁路线路的设计与优化。为此,针对高速铁路线路参数与舒适度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1)建立了基于线路参数的舒适度评价模型,并确立了相应的评价区间;(2)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进行线路参数设计时,既要考虑线路的实际地形及工况,同时还要兼顾旅客舒适度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平、竖面曲线参数,才能设计出相对比较合理和旅客满意的线路;(3)通过对基于旅客舒适度的平面曲线半径设计与优化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平面曲线半径最小推荐值;(4)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高速列车速度提升后舒适度同步提升,通过不同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结合工程仿真、地面测试、运行测试等技术手段进行技术分析,形成了高速列车噪声控制技术方案,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