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1月2日,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02—2017)、《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91—2017)、《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92—2017)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93—2017)等4项铁道行业标准,自2017年5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4本桥涵系列设计规范是对2005版《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等5本设计规范的全面整合修订。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对桥墩横向变位的限值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直接套用国外的限值不符合我国的铁路桥梁及车辆现状;然后,根据设计规范计算了墩顶弹性水平位移并转换为相应的梁端折角,分析实际桥墩的横向刚度,最后提出了与“检规”相匹配的桥墩横向刚度设计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 0 0 0 2 .2— 99)修订依据、原则和主要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大跨度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桥梁逐渐增多,大跨度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桥宽度窄,横向刚度较小,已成为设计中的控制性因素之一。为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桥梁横向刚度限值标准,对比我国现有铁路桥梁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规范对于桥梁横向刚度的规定,如横向挠跨比、宽跨比等。搜集了部分大跨度铁路桥梁和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桥的横向刚度限值,并与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横向挠跨比的限值规定偏保守,当跨度远超规范适用范围时,仍要求满足横向挠跨比的规定时,可能会明显增加建设的成本;对于大跨度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桥,可通过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行车安全,作为对桥梁横向刚度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铁路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在中-活载作用下既有铁路桥梁竖向刚度的现状,及在不同桥梁跨度条件下各种荷载工况和中-活载的此例关系,结果表明中-活载能满足速度160km/h新建铁路桥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桥梁横向变形引起的车辆横向加速度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中车辆横向加速度容许值相等为原则,分析得出了桥梁横向挠曲线的容许最小半径,并推荐将该指标作为桥梁横向整体刚度的控制指标。由于分析结论不依赖于车型和桥梁结构形式,为桥梁横向刚度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发现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在开通运营1~2年内裂缝病害量多、面广、发展较快,裂缝主要分布于梁体腹板及下翼缘处,裂缝走向主要沿预应力管道方向。针对此病害,通过结构基本状态检测、无损检测等工作,掌握了裂缝的分布、形态和宽度,钢筋及钢绞线锈蚀情况等;通过桥梁运营性能检验,分析桥梁结构竖向和横向刚度是否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铁运函[2004]120号)中的要求。封闭涂装处理后经过10年的运营,部分裂缝重新开裂,但复测结果显示,梁体混凝土碳化深度未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电位及混凝土电阻率测试显示钢筋锈蚀较慢,不存在大规模锈蚀的可能;上部结构横向振幅及横向加速度均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2006年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和2008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是目前我国桥梁抗震设计依据的两部主要行业规范。本文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抗震措施等方面说明了现有铁路桥梁抗震规范与公路桥梁抗震规范的不同,分析了铁路桥梁抗震规范的优点和不足,对铁路桥梁抗震规范修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新建桥梁跨度和结构形式远远超出现有桥梁设计规范的适用条件,以及国内外桥梁刚度指标和取值存在较大差异,进行铁路桥梁刚度描述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的限值研究。提出一种铁路桥梁刚度的统一描述方法,即采用设计荷载下的梁端处桥面(轨面)的横向、竖向转角和扭转角及非梁端处桥面(轨面)的横向、竖向转角和扭转角沿桥纵向的变化率(即曲率)描述桥梁刚度,并推导出大跨度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设计参考限值。该方法不仅能方便描述简支梁的刚度问题,与现有规范相衔接,而且能描述规范所不能涵盖的大跨度桥梁和特殊桥梁结构的刚度问题。通过代表性桥梁的车桥系统动力响应计算分析,证明了统一描述方法的可行性和较好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回顾我国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演变过程,并着重介绍2005版《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的主要修改内容。重点是进行耐久性设计,提高混凝土梁的使用年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