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集对分析原理,对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客运站选址方案进行比选.针对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客运站选址方案比选的特点,构建方案层、因素层和指标层3层评价指标体系,从客运站布局的需求性、协调性、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出发,选取11个评价指标,给出各指标具体的定义及指标值确定方法.根据被评价方案中各指标值与理想方案中各对应指标值的同一度,组成同一度决策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及带权同一度矩阵,通过比较带权同一度矩阵内各方案所对应的值,得到最优方案.以武广客运专线引入长沙枢纽的客运站选址为例,采用给出的方法进行方案比选,结果是在现长沙东站(黎托)新建长沙站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旅客换乘网络优化设计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铁路客运换乘网络的合理构造,是研究旅客换乘问题的核心内容。旅客换乘网络是用于优化旅客中转换乘的网络结构.是基于铁路网络、列车开行方案、列车运行时刻表等信息构造而成的。通过分析换乘网络的多种用途,构建了旅客换乘网络的评价指标;对线路换乘网络、乘降区间换乘网络、乘车区间换乘网络等现有换乘网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优化设计了基于开行方案的无向换乘网络、混合换乘网络、有向换乘网络和基于时刻表的完全换乘网络,并对各种换乘网络的规模、功能和计算处理能力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这些换乘网络适用于研究多种交通方式以及混合交通的旅客换乘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运输通道节点内部和外部的运输流进行分析,给出了用最初功效系数法来对决策矩阵进行同度量化,用离差决策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计算权重系数和同一度矩阵的值来比较节点协调性的评价方法。并以甘陕运输通道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规划相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综合型客运枢纽的功能设计,从旅客换乘时间、距离及建设运营费用等方面综合评价,比选最佳枢纽设计方案.优选方案实现了在建设成本相对较少的条件下,提高了旅客在综合枢纽内的换乘满意度,从而使旅客的换乘更如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5.
苗丽君 《中国铁路》2023,(3):103-109
城际铁路是连通城市群的重要通道,实现其公交化运营有助于满足城市间快速出行需求,构建城市群“半小时交通圈”。分析郑州都市圈区域内城际铁路运营现状及客流需求特征发现,既有运营模式在匹配旅客出行需求、精准接续铁路同一车站内其他列车、便捷接驳其他交通系统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上述不足,结合公交化运营需要,基于郑州东站、新郑机场站、宋城路站及绿博园站提出了包含改造车站设施设备、优化旅客组织方案、调整列车开行方案等内容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实践方案。结果表明,相比于既有运营模式,公交化运营模式更有利于提升城际客运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及其项目筹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2005—2020年规划及实施步骤。其功能定位是:以区域内城际旅客为服务对象;中短途为主的客运专线;区域性快速运输专网主要特征是:公交化运行,快速通达,便捷换乘,人性化服务介绍了项目筹备工作进展和构想。其建设管理模式、融资体制、技术装备和施工技术将瞄准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乘客在枢纽内的主要活动,将枢纽设施分为出入口区域、售检票区域、换乘区域、上下车站台区域和辅助活动区域等五种设施类型.在设施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枢纽设施布局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按照3条主线、3种客流、5个区域,将指标划分为枢纽集散性指标、乘客个体性指标、乘客群体性指标、设施功能性指标、设施应用性指标和设施可靠性指标等...  相似文献   

8.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双层规划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既有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路网发展规划,分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相关费用和优化目标,均衡考虑企业利益和旅客需求,将列车开行方案与旅客换乘方案结合起来,以客流在铁路换乘网络上的分配作为下层规划,建立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通过抽象归纳制定开行方案的经验,将开行方案优化与客运径路确定、旅客列车换乘网络设计、旅客换乘的客流分配、旅客列车停站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评价指标分析等相关子问题结合起来,设计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的优化算法。根据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开发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系统,对某客运专线的开行方案实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优化质量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换乘站换乘方式适配性评价难题,提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构建设施平均密度、能力饱和度、平均疏散时间等量化评价指标,以典型十字换乘站——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为例,重点分析换乘方式能力适配性问题。通过车站客流仿真及指标计算评价,发现站台能力不足及换乘设施客流冲突等问题突出。因此,从行车组织及车站结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其中压缩行车间隔仅能提升车站运能,但难以解决换乘节点客流冲击问题;而优化车站结构仅能减缓换乘设施压力,若同时实施,则能彻底解决能力不足和冲击性问题。建议大客流换乘站不采用十字节点换乘,应结合工程条件优先考虑T型或L型换乘。  相似文献   

10.
票额分配计划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集体乘车选择行为下长途旅客的出行需求,其中的旅客集体乘车选择行为表现为基于客车开行方案的换乘网络上的用户平衡态,据此平衡态提出以直接人公里数最大为目标的票额分配计划制定方法。进而根据短途套用、票额共用和席位复用等售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旅客集体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设计基于票额分配计划的换乘网络,依据该换乘网络上的用户平衡态,提出以旅客出行费用和票额分配计划的直接人公里数两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方法。通过算例展示了票额分配计划的制定过程,并对不同票额分配计划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是大型换乘站,采用单向换乘模式。根据西直门站的周边条件,从客流量、站内设施布局和标志设置入手,通过分析4号线建成后西直门站换乘流线及换乘客流的现状,指出了西直门站乘客换乘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换乘流线(方案1)及工程改造(方案2)两个优化方案,并对方案2的换乘客流进行了仿真及评价。方案2解决了西直门站3线换乘问题,提高了西直门站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给铁路旅客选择合理的旅行方案提供参考,以旅行目标值与换乘目标值之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值,考虑旅客从起点站出发、最终到达终到站、在中转站进出平衡的约束条件,建立旅客旅行换乘方案选择问题的数学模型。分别给出旅行时间、换乘次数、票价、距离、到发时刻和综合指数6种目标权值的确定方法,提出最短路法和列车匹配法2种求解方法。最短路法是通过构造并简化旅客运输网络,求出网络上若干条次短路,再根据各条次短路上列车的接续,构造列车换乘方案网络图,根据该网络的目标权值确定最短路,得到最优换乘方案。列车匹配法是根据列车运行图信息直接搜索发、到站的接续列车集合,求其两列车对应的重合停车站,根据重合停车站集合的情况选择迭代步数,剔除显然不利方案,构成换乘方案,根据方案的权值进行比选,得到最优换乘方案。对2种算法均用C#编程实现,并用现有的全路客票数据进行检算。计算结果表明:2种算法均能得到最优换乘方案;列车匹配法所用计算时间比最短路法少160 ms。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弹性需求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直接影响着铁路旅客出行费用,从而导致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的变化.通过分析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相关的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影响因素,构造旅客运输弹性需求函数关系,将旅客换乘方案的选择归结为弹性需求下的用户平衡分配问题,进而利用铁路企业与旅客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关系,建立了基于弹性需求的旅客列车死行方案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的优化算法.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弹性需求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和算法能够更好地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使之与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相吻合,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换乘车站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4个平行换乘车站,对线网规划中一站平行换乘和连续两站平行换乘车站方案进行研究,对平行换乘车站应优先考虑采用同站台换乘方案,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和单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双岛四线同站台换乘车站,便于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而对换乘反方向列车的乘客不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宽,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单岛4线同台换乘车站可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反方向换乘也较方便,这种车站占地少、工程造价低,应该优先采用。由于一站同站台换乘车站只能解决一半的同台换乘客流,为了实现全部换乘客流的同台换乘,在线网规划中,应尽量规划连续两站同台换乘车站,以方便乘客换乘。  相似文献   

15.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和优化开行方案的基础。通过对旅客运输组织和设备运用现行指标的分析,综合建立列车开行方案的周转量指标、速度指标、客车运用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铁路和旅客的经济利益与服务水平,建立列车开行方案的经济指标和服务指标,以此构建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和相关性,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合理地简化指标体系的规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可操作性。实际样本测算表明,经过聚类分析得到的化简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样本的各方面特征,主成分分析能够有效评价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开行效果,对开行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该评价体系可以用于评价现有开行方案的运营效果,特别是用于列车开行方案的生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车站各设施设备的负荷,可建立一套可以描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压力状态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换乘通道部位的客流压力进行评估,利用行人路阻函数来表征车站换乘通道的通行能力及客流压力情况。选取上海轨道交通线网中的江苏路站及四平路站为案例,形成这两个换乘站换乘通道走行时间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对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提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进行综合评价的广义效用函数法,以广义效用函数值的大小对各换乘方案进行比较,并举例说明方案的优选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旅客在出行中的换乘效率,在分析影响铁路客运枢纽换乘若干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其内在特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相应指标进行量化的综合评价,通过算例予以说明。验证该方法可为相关企业部门合理设计换乘途径及规则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沪杭高铁的客流变化情况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旅客出行行为特征,针对其候车时间的敏感性、节假日的出行选择、不同收入人群对票价敏感性差异,分析客流产生的机理。通过对高铁客流的预测分析,经济合理地组织列车的开行方案和运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从市场营销策划、运输组织、客票服务、换乘衔接、站点设施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运营对策和优化方案,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公交换乘枢纽是公共交通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公交换乘枢纽的系统分析,分别从硬件设施、运营管理及信息化程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了能有效反映城市公交换乘枢纽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加权法的城市公交换乘枢纽运行效率评价模型;最后,以成都3个大型公交换乘枢纽为例,计算了枢纽的各项指标的评价值并进行综合排序,实例证实了该模型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