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长大坡道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铁长大坡道的含义、特点以及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地铁长大坡道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并通过相关试验来验证设计,为地铁长大坡道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地铁车辆的新型全宽式紧急疏散门,并对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以及优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种疏散门可以使紧急疏散坡道宽度达到最大化,相比目前国内地铁车辆疏散能力提高约2倍,能够实现紧急情况下乘客的快速疏散。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地铁直线电机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建立了直线感应电机的电磁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铁直线电机车辆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其与传统地铁车辆的动车和拖车进行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直线电机力学模型,可以满足动力学仿真的实时性要求;线路参数和行车速度与车辆曲线通过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地铁直线电机车辆和传统...  相似文献   

4.
胶轮地铁车辆拥有三系悬挂系统和胶轮、钢轮两套走行系统,钢轮作为安全轮仅在爆胎和过岔工况起作用,正常行驶时,钢轮与钢轨未接触,故以往推导的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计算公式不适用于胶轮地铁车辆。针对胶轮地铁与铁道车辆走行系统的差异,本文根据UIC 505-5规程中柔性系数的定义,推导出胶轮地铁车辆的柔性系数计算公式,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胶轮地铁车辆的“车辆-轮胎-轨道梁”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公式的正确性,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较接近。胶轮地铁车辆在AW5工况停在超高率为11.15%的倾斜轨道上时,柔性系数的值最大且超过UIC 505-5规程中柔性系数限定值0.4,但通过轮胎受力和轮重减载率判断胶轮地铁车辆此时处于安全状态,未发生倾覆。研究结果表明:推导的柔性系数计算公式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是由于胶轮地铁车辆与常规轨道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在AW5工况时沿用UIC 505-5规程中对柔性系数的限定值以及采用柔性系数评价胶轮地铁车辆的抗倾覆能力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辆中各种线束之间的相互串扰问题已成为地铁电磁兼容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仿真与测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线缆线束串扰研究,对辅助逆变器周围不同类型的线缆线束进行建模,进行频域、时域及S参数仿真,并通过试验验证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对地铁车辆线缆线束串扰进行仿真研究,能够有效指导地铁的布线设计,提高地铁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长大坡道上运行的地铁客车制动系统方案制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杨弘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2):95-101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地铁客车常用的几种制动方式,电空交叉混合制动形式及制动机的对比分析,根据地铁站距短,起制动频繁,制动减速度大的特点,阐述了在长大坡道上运行的地铁客车制动系统对踏面制动,盘形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各车辆间的电空交叉混合制动及电控制动机的设计选型原则和方法,并以在连续近6km,5‰长大坡道上运行的德黑兰地铁客车恒速下坡,减速停车制动时所需的制动功率和车轮踏面温度模拟计算,试验的结果为例,说明在长大坡道上运行地铁列车必须设置足够功能的制动电阻来消散列车制动能量的必要性,提出了确定制动电阻发热等效电流(额定电流)及功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成都地铁列车到段后的调试情况,以及在进行各项试验中遇到的大坡道调车作业、车辆速度传感器接地故障、制动电阻温升以及防滑等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车辆的牵引电制动性能,对计算及仿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验证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车辆牵引性能满足要求,同时也为地铁车辆牵引仿真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主电路振荡抑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主电路振荡这一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开发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交流传动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用于国产地铁车辆和北京地铁电动客车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辆速度是列控系统的一项重要参数,传统的地铁车辆测速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利用图像处理中的光流法研究地铁车辆测速新方法,提出了满足地铁车辆测速实时性和精度要求的快速光流计算方法。引入图像金字塔,通过由粗到精、逐层细化的步骤求解大位移运动光流,解决了LK光流法无法计算大位移运动的缺陷;提出了将GPU用于光流计算,实现图像特征点检测计算并行化,显著提升光流计算速度;设计了线路仿真软件进行测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图像金字塔的光流改进算法提高了大位移情况下光流估计精度,基于GPU的光流并行计算有效提高了光流计算速度,满足地铁车辆测速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通过搭建支撑平台,并进行实际线路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光流测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