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及其发展史,重点阐述其终端设备与经典架构。在"互联网+"时代,从车站终端设备、维修成本、设备配置改变和系统架构等对i AFC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在引入多元化支付后,终端设备功能较传统设备有了调整,售票机、取票机的功能主要呈现“购票”、“取票”2种功能及“网络购票、现场取票”、“现场购票、现金支付”、“现场购票、网络支付”3种支付方式,依据上述2种功能、3种方式对售票机、取票机的配置比例进行研究;在多元化支付方式全方位引入自动检票机后,自动检票机则是功能需求的汇聚点,因此弱化售票机、取票机的使用率;乘客自助终端的配置应满足乘客便捷处理票卡的需求。研究表明引入多元化支付后,终端设备间相互制约,不同工况影响其他设备的配置,因此需要从一体化的理念整体考虑不同工况下各类设备的配置比例。  相似文献   

3.
对新线终端设备在一号线使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文件入库、设备通讯与监控、参数管理3大模块的改动,实现新老设备之间接口的统一。通过介绍设计方法,仅需在车站服务器和线路中央服务器进行较少的软件改动,即可完成此项工作。采购价格相对较低的新线终端设备来替换老线报废设备,既达到设备正常更新的目的,又为运营单位节省了采购成本。  相似文献   

4.
郑州东站给排水设计中涵盖了给水、排水、消防的全部内容,其特点为采用了储能罐式真空卸污方式,卸污系统能耗低,易于改扩建,适用性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给排水控制系统中,采用标准化的功能终端设备和网络传输通道,降低系统复杂性,提高系统可靠性,有利于终端设备运营维护。根据自来水的供水压力,针对用水点不同水压需求,采用分压供水方式,减少加压供水量,降低设备运行能耗;新型旅客列车上水设备的使用降低上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上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分区消防方式的选用,减少了消防设备的配置,节约了工程投资;直饮水设施配置为旅客健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铁路客票系统逐步走向自动化的特点,针对售票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软件不能自动升级的现状,研究了设备的软件自动升级技术,对设备驱动和固件两个方面的软件自动升级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该技术的实施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视频会议设备星型组网方式的实际应用情况,从可靠性入手,改进系统和终端设备主备热保护方式,提高了视频会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网上购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客票终端设备的使用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对客票终端设备运行状态动态监控也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客票设备的动态监控还仅限于对路局及其车站后台服务器,以及单个车站的自动售票机或自动取票机。由于客票终端设备较多,并且分布较为分散,所以不能主动地发现设备是否存在问题。若每个车站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则需极大的人力和财力。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根据路局对终端设备动态监控的需求,对车站客票终端设备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了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主要承载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少、数据速率低,发展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已是大势所趋。概述GSM-R和LTE-R系统结构以及2种系统的差异。从功能及业务、性能、环境要求3个方面,对比分析LTE-R和GSM-R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指出2种系统由于技术要求和实现方式不同,终端设备测试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火车站票务系统终端设备配置不仅影响对乘客的服务水平和车站的客运管理效率,还影响到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因此有必要对车站票务系统终端设备数量计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最新的网络购票、电话订票和既有的售票方式,分析了计算车站票务系统终端设备所需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提出了计算车站票务系统终端设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技术成熟,机车检修也引进大量先进服务器以及智能终端设备,当前的检修作业流程还是传统的模式,没有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文章阐述了检修过程中数据规模以及部分智能设备,分析数据的模式以及存储方案,设计了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对促进机车智能检修在铁路行业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预留轨缝计算公式的分析 ,讨论其对 2 5m长标准轨的应用温差条件限制并做了相应的计算 ,提出 2 5m长标准轨在施工时的轨缝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巴准铁路设计为预留无缝线路。对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设计进行研究,在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设计参数、锁定轨温,对大跨桥连续梁无缝线路的钢轨强度、稳定性、断缝值和梁轨快速相对位移等进行检算,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并提出可行的无缝线路结构设计方案,为日后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巴黎地区的交通组织以成功著称于世,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共交通供给充分,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区快线和市郊铁路的协同,对于解决单中心特大城市或网络化城市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介绍早期的法国铁路(市郊铁路)基础条件,以及快线的构思与形成的发展途径,过程曲折辗转,观念、意识、利益在冲突中逐渐磨合走向协同,自然天成。在我国城市化大潮涌动的新形势下和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饥渴中,期望对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避免多走弯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开通运营2万多公里高速铁路,除秦沈、合武客专进口部分用于对比试验的钢轨外,全部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百米定尺钢轨。自2008年8月我国首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今,钢轨使用情况良好,质量得到各方一致肯定。对高速铁路钢轨发展主要历程包括标准起草制定、生产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工作推进、上道试铺考核、性能评定及技术审查、批检验和实物质量控制,以及轨型、定尺长度和钢种选用,成分及性能优化,钢轨的焊接、运输,新轨头廓形钢轨研发,钢轨使用规范制定等配套技术的主要节点和事件进行回顾,认为标准先行、科研先导、质量至上、科学管理是高速铁路钢轨国产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的接触轨不平顺检测不能有效地利用接触轨检测数据对接触轨线路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接触轨质量指数(CRQI)及其评价方法,对接触轨不平顺分区段进行管理。利用接触轨检测车在广州地铁4号线金洲站-黄村站上行区间的检测数据,分别统计其CRQI,以及CRQI中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的频数分布和累计分布,计算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在CRQI中的权重,并分别探讨CRQI,以及CRQI中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管理值。  相似文献   

16.
对沪宁城际铁路某曲线段设立跟踪试验观测段,研究其钢轨型面的发展变化规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钢轨型面状态保养良好,且型面变化较缓慢,一年的平均最大磨耗量仅为0.34mm;内外轨磨耗区域主要集中在轨顶中心附近,外轨磨耗量略大于内轨.此外,利用所测钢轨型面数据,完成了轮轨接触状态的仿真分析,与现场观测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深化高速铁路钢轨型面变化分析及其养修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铁钢轨电位的异常是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对轨道的回流系统、钢轨电位的产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定性地分析了钢轨电位分布,分析了可能导致钢轨电位异常升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铁曲线轨道减磨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曲线轨道钢轨侧磨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是钢轨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曲线钢轨磨耗试验研究,了解引起钢轨磨耗的原因,提出一些减磨措施,以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设置的轨道试验段为例,分析研究轨底坡、超高、轨道刚度、涂油等对钢轨减磨的影响.试验结果认为:内轨轨底坡1∶20,外轨轨底度1∶40可减小过超高,对降低钢轨侧磨有利;降低轨道刚度具有明显的减磨效果;涂油对减缓钢轨侧磨、减小轨面剥离、减缓内轨顶面波磨等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辙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选择、精炼、精轧及稳定化处理,制成60AT贝氏体钢轨,再加工成贝氏体道岔尖轨。通过对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性能的检验可知: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全断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且强韧性配合非常好;贝氏体道岔尖轨强韧性指标明显地优于珠光体道岔尖轨,同时不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就可以保证全断面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通过大秦线的铺设试验可知:贝氏体道岔尖轨无严重的剥离掉块等疲劳伤损;耐磨性能相比珠光体尖轨具有明显优势,使用寿命约为珠光体道岔尖轨的2倍。  相似文献   

20.
接触轨是第三轨授电的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轨的正确安装是车辆安全受电的前提。针对安装于加长短轨枕上的下部授流接触轨安装形式,建立几何模型推导出接触轨安装位置与钢轨轨底坡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给出接触轨正确安装时允许钢轨轨底坡安装误差范围的计算方法,以及两种常见安装参数下接触轨正确安装可接受的钢轨轨底坡范围值。最后,针对钢轨轨底坡超出接触轨安装允许范围而无法安装的情况,给出了补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