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土壤型地源热泵技术在客运专线站房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地埋管的热交换能力,并根据土壤温度变化情况模拟远期土壤温升的状况;分析建筑全年能耗模拟的结果提出实现土壤热平衡需要采取的措施.研究结论:当地埋管超过一定的布置间距时,两者之间的传热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适当调整空调采暖的室内设计参数和建筑热工性能指标能减少冷热负荷的不平衡;保持土壤热平衡的设计原则是土壤的排热量和取热量相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负荷能耗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下位机软硬件、上位机软件等进行设计,采用动车组列车网络实现上层数据采集软件与底层硬件系统和列车数据网关之间的数据通信,对中国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各种负荷能耗实施跟踪测试,可得到各负荷的运行状况,为分析辅助供电系统容量及配电结构的合理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地铁M7线肇嘉浜路站的通风空调设计实例为背景,从车站公共区空调冷负荷的计算入手,比较了屏蔽门系统和闭式系统空调负荷计算的区别及结果。并对这两种空调系统形式进行综合比选,特别着重进行了两者运行全年综合能耗的研究。只有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空调期的长短、运力等具体情况进行全年能耗综合性分析,方能确定合理、节能的通风空调系统。最后以节能为主旨,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创造一种全年节能运行的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4.
建立等标能耗负荷法对铁路运输企业能耗进行评价,运用机车运输工作量和运输工作条件确定单耗系数,根据确定的能耗标准和系数,按其能耗负荷进行考核评价。通过等标能耗负荷法可以确定重点能耗单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VAV空调水系统在变冷冻水量 (VWV)情况下水泵和冷水机组的性能和能耗 ,在部分负荷时 ,使用变频调速水泵调节冷冻水量可大量节省水泵能耗 ,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比 (EER)和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  相似文献   

6.
以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完善地铁车站公共区负荷计算方法,用该负荷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地铁车站公共区逐时负荷计算模型。以南方某屏蔽门地铁车站为例,用该站夏季某时间段的实测负荷数据对TRNSYS模型进行验证;并用该模型对负荷影响较大的因素做详细分析,挖掘该站的节能潜力,得到在关闭新风阀和提高车站控制温度时,该站公共区负荷可分别降低68%和42%。希望可以应用该方法为地铁车站公共区空调设计、运行和能耗管理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某办公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进行研究,探究该系统在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变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相对于在既有控制策略(定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的节能潜力。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和利用Trnsy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根据模拟仿真结果,该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采用优化控制策略后,在空调制冷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7.19%,空调制热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4.96%,全年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6.58%。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控制策略是有效的,能显著减少空调系统能耗,为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双变流器—电机能量互馈式试验平台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功率变频试验平台能耗大、对电网干扰大的特点,提出双变流器-电机能量互馈式试验平台控制系统,阐述其硬、软件控制的特点.试验和波形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地铁环控系统能耗在地铁车站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设计阶段准确计算空调负荷可有效挖掘系统节能潜力。对屏蔽门系统地铁车站空调负荷组成要素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目前该系统负荷计算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当前对屏蔽门渗漏风和出入口渗透风采用估算方法是造成负荷计算不合理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者实测及模拟结果,对屏蔽门渗漏风和出入口渗透风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屏蔽门渗漏风的定量分析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出入口渗透风是造成负荷偏大的重要因素。探讨快速准确测量屏蔽门漏风量的方法,开拓更加符合我国地铁建设环境的模拟软件,以及充分利用出入口渗透新风减少机械新风负荷是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地铁车站公共区直膨式空调冷却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冷却水系统各设备的能耗模型。以广州某地铁车站为案例,模拟计算了2种冷却水变流量控制方案的全年能耗,结果表明,冷却水系统无论采用定进出口水温差控制方案,还是定冷凝器出水温度控制方案都能实现节能效益;在部分冷负荷的情况下,冷却水系统全年宜采用定进出口水温差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目前铁路客运专线采用AT上下行全并联供电模式,对保护可靠性及测距精度校核采用短路试验(人工制造短路点)进行。针对短路试验存在的破坏性及危险性,短路试验实施难度大,成本高,试验次数及灵活性受到限制,本文对利用机车负荷代替短路试验进行故障测距精度的原理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一种安全、可信的试验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机车负荷引起的电流分布比例与短路故障状态下电流分布比例一致,可利用机车负荷电流数值代替短路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研究;(2)通过机车负荷计算出的修正系数可应用于测距装置的保护定值,进行实际故障点公里标计算;(3)丰富的实验数据可建立整条线路各区段T-R短路电流比曲线图,通过查表法确定故障点位置;(4)该技术可应用于新建或已投运的客运专线AT上下行全并联线路的测距精度校核和测距公式中修正参数标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广州火车站节能设计与建筑室内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铁路旅客车站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对新广州火车站进行了节能优化设计和室内环境研究,包括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空调系统负荷预测与优化设计、大空间流场分析、自然通风分析、新风系统和室内空气品质等进行研究,使该建筑的综合能耗得到降低,室内环境得到改善,并为其旅客车站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结构。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影响轨道交通能耗的重要因素。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系统的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的能耗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轨道交通的运营能耗,全年能耗预测误差在5%以内,为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系统的建模与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武汉火车站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首要问题。在设计阶段利用模拟软件EnergyPlus的图形界面软件DesignBuilder,对新武汉火车站不同围护结构方案进行能耗模拟和定量比较分析,综合权衡判断方法,提出节能建筑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屏蔽门制式的厦门地铁1号线地下车站通风空调大系统负荷进行监测,通过试点车站客流量负荷、新风负荷、设备负荷变化等的综合分析,对车站通风空调大系统的运行模式、能耗水平、室内环境控制效果进行梳理总结。在与传统运行模式对比后,提出基于已知负荷模型的前馈控制策略,并进行试点研究。研究表明,基于已知负荷的前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运行模式中存在的响应滞后问题,同时进一步降低环控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变暖的形势要求有严格的措施来解决所涉及的问题。例如,要求铁路运营商们采取以各种降低能耗的方法为基础的节能措施。为此,日本铁道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的能够计算内燃动车能耗的系统。该系统使用可用来计算列车在运行中的燃料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软件。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装车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机组能耗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可模拟整车车内外负荷,计算空调机组工作时的能耗,对空调机组的能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论述一种用于消除谐波,补偿无功功率,均衡不平衡非线性负荷的三相有源滤波器(简称AF)的新控制算法.AF是采用绝缘门控双极性晶体管(即IGBT)、以脉宽调制(PWM)控制电流、并带有直流电容器的电压型逆变器(VSI).用滑动模式调节的控制器(SMC)通过AF的直流电压得到的电源电流指令与电源电压相位相同.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即DSP)来实现AF的控制算法.通过电源电流指令和实测电源电流实现间接的PWM电流控制,产生出AF的IGBT的开关控制信号.文章还给出了所述AF的试验结果,该结果显示了AF消除谐波,补偿无功功率和均衡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压暂降是电力系统中危害最大的电能质量问题之一。针对电压暂降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超级电容的直流动态电压恢复器(Dynamic Voltage Restorer,DVR)装置,完成了该装置的主电路以及超级电容充放电的控制方法,并对该装置进行了仿真和试验。试验证明,该装置在电网发生电压暂降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支撑敏感负荷的直流电压,降低电压暂降对敏感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测定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阻力特性,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速测距方法,对列车进行运行阻力试验,得出该列车的单位基本运行阻力公式及运行阻力大小。通过能耗计算,验证了利用GPS信号进行列车运行阻力特性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与近年国内其他同类型列车的单位基本运行阻力对比,该列车具有较好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