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罐高速公路崔家梁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至洛塘段黄土滑坡分布密集,由于该地区黄土厚度较小,滑坡以浅~中层的中小型滑坡为主,研究认为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地震和河流的影响,使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线路中比较典型的崔家梁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突出坡体结构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从滑坡地质结构与变形特征入手,建立滑坡坡体结构,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失稳破坏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确定滑坡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崔家梁滑坡在天然状态时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或发生地震时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产生整体滑动,为选择滑坡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香丽(香格里拉—丽江)高速公路昌格洛老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调查的方法确定了该滑坡体的特征和形态,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建立地质模型,对在自然状态、暴雨状态、地震状态、暴雨与地震耦合状态的坡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老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如受暴雨和地震等影响极易复活。针对滑坡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抗滑支挡和隧道绕避改线的方案。经过比选,选择绕避改线方案,其工程实践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降雨入渗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以鹰厦铁路K290处滑坡为例,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模拟在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饱和-非饱和土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情况,探讨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坡体孔隙水压力及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分析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等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及安全系数的影响.从微观和基质吸力的角度评价滑坡防治效果,为维护线路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降雨入渗及地下水位变化使得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并且各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初期,孔隙水压力变化最明显;滑带土各区域基质吸力因降雨及水位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后期滑带土基质吸力基本丧失,对坡体的稳定和安全不利;水位变化、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对坡体的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受降雨强度和水位变化的综合影响最显著,在强降雨和地下水位升降时,坡体稳定系数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震滑坡数据资料,基于贡献率分析法和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坡体组成、坡度、坡型、斜坡坡向与地层倾向差以及斜坡坡角与地层倾角差共五个坡体结构因素对地震滑坡发育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坡体结构不仅决定着滑坡的空间分布,而且控制着地震滑坡面积、体积及变形长度;斜坡坡角与地层倾角差、坡度的贡献程度最高,坡体组成的贡献程度中等,坡型、斜坡坡向与地层倾向差的贡献程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以后的滑坡研究及防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峡口滑坡不同降雨条件下蠕变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峡口滑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降雨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为准确把握峡口滑坡由于降雨而产生的变形情况,目前已建立了地表位移、地下位移、地下水位监测和降雨量监测的多参数监测系统.本文旨在分析峡口滑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运用FLAC软件分别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峡口滑坡变形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并揭示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为滑坡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坡体的变形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趋势,其中坡体前缘位移变化最大,中部次之,后缘变化最小;在一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中,坡体变形随着降雨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在雨停后,变形仍会在72 h的时间内继续增大,达到最大后再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震后10年内,将是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期。其中,滑坡是最为广泛、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正确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制,是防治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以陇南三家地黄土地震滑坡为例,认为黄土泥岩顺层缓倾结构是此地震滑坡产生的内在因素,地处两构造交汇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内在动力,泥石流异常发育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坡体应力场方向耦合、地震波与黄土显微结构的耦合及地震波与突发地下水异常的耦合是该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针对滑坡形成机理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理,有效降低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土地区管道沿线填土边坡滑坡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黄土地区管道沿线填土边坡滑坡病害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包括3种工况:自然斜坡的初始应力场回归、填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沉降及降雨对坡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固结沉降以及向临空面方向的卸荷变形,在此应力重分布过程中,填土坡面以及坡体上部产生大量张拉破坏单元;降雨是填土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因,一方面增加了填土坡体的容重,另一方面,沿张拉裂缝下渗的雨水软化了填土与原自然坡面的接触带,导致了填土高边坡的滑动失稳。在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管道所处边坡部位的特殊性,采用锚管构架、锚索地梁以及反向坡排水等工程措施对工点病害进行治理。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资料表明,治理后的坡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吉图珲客运专线GDK275滑坡为一破碎岩石滑坡,自2012年开始发现变形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坡体出现下沉、滑移及坡面开裂等变形现象,且日趋加大,呈持续性滑动变形。其形成与发展与坡体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极大的关系,高含水的坡体结构是滑坡形成的基础,边坡坡脚的开挖产生了较大的临空面,使边坡稳定度降低,逐步形成滑坡。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监测资料对其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滑坡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切层岩石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沪昆客运专线红岭隧道进口滑坡成因调查揭示,线位走向与红岭隧道进口处左侧坡体斜交,隧道左侧偏压且存在顺层,高角度切坡时岩土体内部产生了裂缝。该边坡附近断层发育,岩土体力学性质较差,裂隙发育,雨水易沿裂缝下渗,土体受力失稳,对后缘岩土体有牵引作用,导致边坡失稳。在勘察调绘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深入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结果显示,第一个潜在滑体的稳定性系数为1.03,第二个潜在滑体的稳定性系数为1.139,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人工开挖与降雨入渗作用下,该进口边坡不稳定。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建议采用减载与抗滑桩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吕梁山西麓某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地质环境特征、平面特征、地质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进行剖析,通过反分析确定滑带土力学参数,并对现状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滑坡仍处于挤压变形阶段,在长历时强降雨激发下,坡体仍会继续变形失稳,甚至形成整体滑坡。通过滑坡对桥梁工程的影响评价,提出滑坡后缘局部削方减载,前缘设置支挡并加强坡面排水措施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铜梁县西泉街滑坡为例,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对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进而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最后应用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对滑坡不同饱水状态下的稳定状态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稳定性计算的结果。分析了降雨作用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过程,揭示了降雨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为该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常见滑坡的类型,通过对黄土地区某铁路工程通过处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分析,得出了该滑坡的形成机理,从而判定了该滑坡的存在。进而利用ANSYS软件对该滑坡在自然状态及饱水状态下的稳定性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坡体在各处的安全系数及塑性状态。分析发现,在滑坡体的前缘及后缘处存在着塑性区域,但塑性区域尚未贯通。饱水状态相对自然状态来说安全系数较低,且塑性区域有进一步贯通的趋势。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其分析过程中不需要预先假设滑动面,且可得出坡体各处的应力状态,可以为滑坡的防治提供较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一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根据工程勘察结果确定滑动面形状与位置,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了在地下水和边坡开挖影响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地下水与边坡开挖对滑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滑坡稳定性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降低,但这种变化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变化,其降低幅度还受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滑坡稳定性起到主要作用,坡脚开挖卸荷进一步降低了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降雨入渗导致黄土边坡坡体含水量增加,边坡负荷加大,稳定性降低。为满足设计安全的需要,对晋中南线黄土边坡进行了野外人工降雨试验。在试验基础上,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了降雨入渗数值模拟和边坡稳定性分析。野外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开始半小时后,入渗量超过泥沙冲蚀量,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上升,边坡负荷增加,边坡稳定性下降。边坡坡体孔隙水压力、含水量与降雨强度和降雨持时呈正相关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降雨持时的延长与降雨强度的增加,湿润峰逐渐加深,边坡表层及坡角出现或大或小的暂态饱和区。长时间大强度的降雨对边坡稳定性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岔河隧道为傍山隧道,隧道拱腰及拱顶纵向开裂掉块,边墙纵向开裂外移侵限,危及行车安全.隧道区具备地形和地质偏压条件,隧洞裂缝有明显偏压裂缝特征;勘探揭示山顶连续拉张裂缝,隧洞边墙存在水平纵向剪裂.查明隧道病害原因,正确评价稳定性,预测病害发展趋势,关系整治工程方案和整治工程成败.研究结论:岔河隧道病害是由地形偏压和地质构造偏压复合作用造成并发展为滑坡隧道的典型案例.地形、坡体特殊的地质结构构造、各岩土层的地质特性,决定坡体容易形成偏压,沿层面和高角度断层面形成软弱滑动带,是滑坡形成的内因.河流侧蚀作用、降雨下渗,特别是构造运动及地震作用引发的F1高角度正断层上盘的间歇性下降运动,是滑坡发生发展重要的外在触发原因.按勘察结论和措施建议进行综合整治,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某小净距隧道穿越黄土古滑坡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和监控量测等方法确定了黄土古滑坡的地形形态与滑坡性质。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黄土古滑坡复活机制和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黄土古滑坡的稳定性,得出在坡脚被切割的情况下易引发牵引式滑坡。针对牵引式滑坡类型,提出了坡体卸荷和设置抗滑桩的治理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应对西部铁路建设中常见的黄土滑坡问题,本文以一处典型黄土滑坡为例,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地质模型,对其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黄土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机理,为铁路工程建设中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服务。研究结论:(1)灵台滑坡是在自然条件下受降雨影响,雨水顺节理裂隙下渗,坡脚遭到雨水浸润、侵蚀,上部土体充分湿陷,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形成的中型滑坡;(2)对滑坡体在一定降雨条件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整个灵台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就是降雨对基质吸力影响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过程;(3)结合实际勘探资料,对滑坡天然状态与饱水状态应力-应变的力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滑坡失稳、破坏与滑移的力学机制;(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黄土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堆积层边坡人工降雨致滑的原位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降雨可引起堆积层边坡失稳。为了研究降雨入渗诱发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机理以及边坡性状随时间变化的特性,选取贵州晴隆一个典型堆积层边坡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和原位综合监测。结果表明:堆积层边坡在降雨入渗影响下多发浅层松弛型破坏,滑动变形区为坡面以下0~4 m之内,变形量以坡面最大,从坡面到坡体深部逐渐减小;在实施人工降雨2 h,平均入渗率为86%之后,入渗率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而随时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6 h)之后,入渗率降到一个相对稳定值(50%);降雨入渗造成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增加,致使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由于有效应力的减少及土体吸水软化而降低,降雨入渗的这一双重效应是降雨诱发堆积层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下水条件等方面分析,认为厚度大、强度低的第四系残坡积土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土层中含水量高是滑坡产生的重要条件;边坡开挖和降雨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因。确定采取深层排水处理、预应力锚索格子梁加固以及抗滑桩等多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取降雨量、深部位移、地表位移监测对绵遂高速公路K66+450—K66+660大桥段滑坡进行监测,为灾害预警和治理提供依据。结合实时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了每个测点的累计位移变形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使滑坡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变形,是坡体产生变形的诱发因素。滑坡对桥梁安全影响较大的部位在桥台、桥墩处。建议在桥墩、桥台外侧或边坡前缘采用抗滑桩或锚拉抗滑桩加固坡体,以保证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