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轨道交通杂散电流有线监测系统建设复杂、成本高、影响美观等缺点,提出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有轨电车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分析对比无线网络监测系统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对系统整体结构设计、通信方式的选择、主要设备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监测系统由监测终端、区间监测子站和监测管理中心3个层次组成,监测终端与区间监测子站之间采用ZigBee无线网络通信,实现监测数据的上报;区间监测子站与监测管理中心之间通过GPRS网络通信,实现区间数据的发送和控制指令的接收。经现场实验验证,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监测数据与有线监测系统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系统通信稳定,可满足监测杂散电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元法建立杂散电流分布仿真模型并得出分布规律,通过采集实际地铁运营线路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监测效果,可实现对杂散电流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智能电源综合监测单元的硬件设计,可对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电流;直流输出电压、电流;电源环境参数等信息进行监测。监测数据与运行状态通过LED屏显示,并通过以太网与监测机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4.
以分层结构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盾构机的实时监测系统。其采集层以OPC UA(OPC统一架构)解决方案来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和存储;实时监测数据通过Internet传输至数据服务器,由实时/历史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在处理层进行数据二次加工;表现层通过采用Java Script和SVG(可缩放矢量图形)技术,进行Web网页的可视化展示。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多台分布式盾构机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高速铁路轨道状态远程监测系统的构成,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包括数据的读取、预处理及无线网络等相关技术方法。针对大流量监测数据实时无线传输的瓶颈问题,提出光纤光栅解调系统数据处理和无线传输的方案,可对监测数据自动进行加密、校验和打包,并通过GPRS模块将监测数据推送至远端数据中心。该系统已应用于我国多处高速铁路轨道状态长期监测工点,系统运行状态良好,数据传输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铁路复杂地质隧道施工工程是一个风险源多、风险性较大的行业,也是事故多发的行业.本文针对沈丹铁路客运专线锦江山浅埋隧道施工的安全监测数据、地质预报数据、风险管理数据进行整合和深度分析,结合先进的传感器监测技术和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铁路隧道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方案.可采集内部应力应变监测数据,并通过有线及无线网络将监测数据实时发送给后端的监控计算机,通过监控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图像的形式反馈给监测者,指导隧道施工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杂散电流监测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杂散电流监测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集中式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可解决采集数据模拟量传输距离过长、监测数据误差较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IGSM-R接口监测数据入手,分析研究C3车载数据传输安全。IGSM-R接口是C3车载通信单元和GSM-R模块之间的接口,通过对IGSM-R接口监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PRI接口监测数据,形成对C3安全数据传输的闭环监测与分析,为进一步定位C3车-地数据传输故障提供切实的依据。介绍IGSM-R接口监测系统的组成,通过对IGSM-R接口监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PRI接口监测数据,形成对C3车载安全数据传输的闭环监测与分析,为进一步定位C3车-地数据传输故障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杂散电流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基于虚拟仪器HS801的杂散电流分区监测的设计思路和软件实现方法,可克服传统仪表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数据采集装置测量极化电压所产生的缺点。通过对HS801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制作出极化电压监测与分析软件,可用于研究实验和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 Service与BIM集成技术的基坑安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安全监测的三维可视化、信息自动化和多方协同参与,在施工现场安全监测中可应用集成了Web Service与BIM技术的基坑安全监测系统。Web Service与BIM技术集成的关键技术是信息交互与监测数据管理。介绍了监测系统结构及部分指令。该安全监测系统已应用于深圳市某地铁基坑施工监测中,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处理,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和平台移植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速铁路运营监测中重点监测段落划分及沉降监测等问题,以本次复测和竣工复测的CPⅢ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轨道监测软件分析CPⅢ点位横向、垂向变化对轨道线形的影响,沉降量最大值为-44. 0 mm与工务段提供的重点沉降监测数据一致;经过对不同段落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性较高,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重点段监测划分及沉降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2.
桩基质量难以在施工完工后进行全面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测是保证桩基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开发了桩基施工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钻机的自动就位引导,利用北斗定位、倾角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自动化监测手段分别对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深度、提钻速率、桩身垂直度、钻机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判断桩基施工过程中各项关键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超限值进行提示,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后端管理平台同步展示,实现了桩基施工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在高速铁路施工项目上进行了试用,其监测数据准确性、各项功能及性能达到了研发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对埋地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后果。根据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分析了CAN(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应用于杂散电流监测的合理性。设计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杂散电流在线监测系统,并通过实验室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各类机车运用信息分散独立、同类信息标准不一、分析软件多样、分析岗位彼此独立、音视频信息转储和分析方式落后及分析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综合联动分析系统设计方案,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综合分析平台,将LKJ数据、音视频数据、TCMS数据、6A监测数据等各类数据综合联动统一分析。该系统的实现提升了音视频转储自动化程度、促进了对违章项点的精准定位,同时从人力资源角度上看可取消音视频转储专岗。目前该系统已在重庆机务段全面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转辙机表示缺口图像(静态)、视频(动态)、转辙机动作电流、转辙机内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电液转辙机液压系统油缸压力、液压油液位等信息。通过监测软件对收到的图像、数据等进行保存、识别、分析并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可自动给出告警信息,还可在监测系统测试终端机(即工控机)显示相应的油压、油位、转辙机机内温度、湿度、动作电流等数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ZigBee无线通讯技术研究对接触线接头连接处温度状态的在线监测。首先通过电接触理论分析接触线与线夹连接处接触电阻产生的原理和接触电阻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在不同接触力作用下电流通过接触点处产生的压降得出了不同的接触温升,当电流一定时,接触温升随接触力的减小而增大,因此通过对接触部件温度的监测可以判断连接处线夹的松动情况。然后从软件和硬件方面设计了ZigBee无线监测系统。软件部分包括ZigBee网络中各节点软件的编写和上位机软件的编写,硬件部分在CC2530基本工作电路的基础上采用太阳能充电,RS232-USB转换等技术,设计具有良好人机界面的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地下构筑物建设日益增多,既有建筑的桩基础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桩基托换技术随之得到广泛应用。桩基托换是信息化施工程度较高的一种工程,通过对托换过程中各监测项目的综合研究,总结出桩基托换工程监测的实施技术,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可得知被托换桩的沉降情况、托换梁的变形情况、被托换桩及相邻桩及梁板的受力变化情况、梁柱结合部分的受力情况,依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对千斤顶的顶升操作进行调整,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建筑物及托换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监测试验数据的汇集、管理、分析等问题,基于VC++语言开发了一套适用于铁路路基冻胀监测数据的处理系统软件。采用SQL SERVER以及Access数据库来支持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设计工作,以数据文件或操作系统的剪贴板或其他软件与设计人员进行数据交换,将所有的监测数据需求梳理为一种"三因素"通用模式,以支持数据分析任务的定制。试用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能够以项目树方式进行项目管理,以多种方式进行数据选择和分析,可实现按照用户意愿订制任务,满足用户分析需求,并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桥梁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各关键性能的技术指标,为桥梁的安全度评估及桥梁的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列车对桥梁的动力加载效应。采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简化为一系列移动集中荷载,计算列车匀速行驶作用下桥梁的振动响应,同时利用桥梁监控系统采集的实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如下:通过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列车移动通过时桥梁跨中位移均在合理范围,现阶段桥梁处于较好工作状态;列车运行速度对桥梁跨中位移极值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条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监测成为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详细介绍了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路基监测点的布设方式,对自动化监测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