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跨黄土隧道下穿公路安全施工为背景,对隧道下穿公路的安全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基于公路路面破损指数与下穿公路施工风险事件引起路面最大沉降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隧道下穿施工可能引起的路面最大允许沉降量,并据此制定出施工管理基准,对比分析了CRD和CD法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地表最大沉降、支护受力和隧道周边地层塑性区特征,建议采用CD法进行下穿施工。下穿孙辛路施工监测结果表明,采用CD法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孙辛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施工中的隧道,穿越崩塌高风险区高陡边坡的稳定与结构安全等问题,借鉴以往的边坡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卡杨公路高陡边坡隧道施工前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找出边坡最危险滑面并计算出最小安全系数,分析了在山体中不同空间位置布设隧道时隧道围岩与边坡岩体变形及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隧道洞口偏压穿越边坡时,隧道及边坡变形均比较大,隧道围岩及边坡岩体应力会出现不对称现象,最好在隧道施工前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当隧道正常穿越边坡,不存在偏压时,岩体应力及变形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建设特点和难点,以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盾构正常施工为目标,针对部分区间原线路设计方案、区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案、区间隧道盾构施工方案提出了优化方案并进行了论证;进而针对盾构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密集建筑群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实施效果良好,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均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寒区隧道施工中,排水沟防冻害保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依托太锡铁路太崇段崇礼隧道工程,对季冻性寒区隧道波纹钢排水沟的适应性进行相关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对波纹钢排水沟结构强度及防冻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纹钢排水沟在正常荷载作用下最大应力约153 MPa,管体水平和竖直变形约6 mm;在保温方面当波纹钢排水沟埋深2.5 m时可以保证其内温度不低于0℃,可以满足铁路正常运营。本文研究方法对今后工期紧张的寒区隧道排水沟施工建设具有一定工程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大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模拟自然岩体应力状况下准确的物理力学试验参数。乌鞘岭隧道在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和施工阶段,有针对性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为隧道正常施工提供了准确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
平潭牛寨山隧道扁平率为0. 691,开挖断面达260 m2,衬砌作业较普通隧道难度更大。以平潭牛寨山隧道工程为背景,对扁平特大断面隧道衬砌施工进行研究,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台液压隧道模板台车进行二衬结构施工。首先介绍该模板台车系统的总体结构,再基于初定尺寸计算浇筑混凝土对台车模板及门架的施力情况,验算台车刚度、强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台车模板和门架的最大挠度和弯曲应力等均小于允许值,可承受纵向长9 m、平均厚0. 7 m的混凝土施工载荷。最后,将该台车投入现场进行二衬施工,并对台车就位、立模、混凝土浇筑和脱模等施工流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建隧道小净距、大角度下穿既有运营隧道一直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难题之一,此类施工既要保证新建隧道施工安全,又要确保既有线安全正常运营。针对山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工程实例,计算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最小理论净距,在分析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立交关系、所处地层条件、既有隧道现状的基础上,对立交影响段附近新建隧道的施工方案及既有铁路隧道的加固方案进行研究。严格控制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结构和线路的影响,对既有隧道及新建隧道的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指导现场施工,确保下穿施工时既有线行车及新建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介绍建德市 2 0 3人防隧道边坡的防治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特殊的地质情况和人防隧道的安全因素 ,做出具有针对性很强的设计施工方案 ,并付诸实施 ,最终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治理工程的竣工。  相似文献   

9.
宜宾新建金江路从宜珙线铁路红山隧道上方通过,公路距离铁路隧道的最小净距仅为10.761m。为确保公路施工和使用期间红山隧道的正常运营,对红山隧道可能存在的影响给予合理的分析,并进行了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白水江三级电站引水隧洞最大水头高度42m,下穿既有内昆铁路手扒岩隧道,距隧道边墙基底仅13.06m,引水隧洞在施工中易引起铁路隧道下沉及衬砌破坏,为保证既有隧道运营安全,需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衬砌型式。 研究方法:利用3D-σ矿分析了引水隧洞对铁路隧道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ANSYS程序计算出衬砌内力,并分析爆破振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确定控制衬砌型式的荷载组合,并对正常使用状态的裂缝进行了控制。 研究结论:对于下穿铁路隧道的承压引水隧洞设计,首先要分析引水洞施工对铁路隧道的影响范围,合理地进行荷载组合,按基本组合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并采用标准组合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验算;对于承压引水隧洞,裂缝验算一般是配筋计算中的控制条件;引水隧洞的开挖引起铁路隧道周边的围岩变形位移小,内水压力是主要控制荷载,施工中应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及时支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