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网客流实时状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日常运营及关键决策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站点层次预测方法较成熟,而客流分布预测较少的情况,提出基于时序神经网络的量测方程OD客流动态预测方法。利用地铁AFC数据,确定时序神经网络预测的最优数据粒度为15mins和最优时间序列阶数为4,以此构建时序神经网络框架,对站点进站量进行预测;对于站点进站客流与OD客流间的时空关联性,主要体现在进站客流的不同去向以及相同去向下不同的到达时间,建立量测方程反应这一联系,将进站客流转化为OD客流,并以成都地铁为例,对路网条件下不同分布特征OD客流进行预测验证,加权相对误差为14.08%,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充分考虑通勤客流的地铁-公交换乘系数分析对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运营公司优化线网设计、提升通勤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多日重复出现的OD刷卡数据识别地铁-公交换乘行为的算法。在选取了成都市典型性的7个地铁站点和其周边的公交站点后,利用3天的全网刷卡数据,得到了站点的地铁-公交换乘系数、换乘客流比例等数据,发现小于近年的地铁换乘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站点,地铁-公交的换乘系数差异较大,且地铁首尾站点的换乘系数明显较高,随后分析了算法可能的缺陷。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三条针对成都市公共交通运营的建议,并给出了后续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董晨  郭春  杨鶤  李龙 《综合运输》2022,(3):126-131
为解决TOD项目在规划建设中未能就所处站点区域进行针对性开发利用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地铁站点区域的分类方法,明确了不同类型地铁车站区域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内容。首先通过既往文献梳理,总结近十年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类型相关研究,综合轨道交通、城市规划、建筑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确定了轨道交通公司、政府和乘客3个角度共11个指标对成都市156个地铁站点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并分析不同类型的车站区域在3个视角下的协同性;最后根据不同类型车站区域的差异给出相应区域TOD项目规划设计的建议。结果表明:1)成都市地铁车站区域分为5类:城市中心站点区域、换乘站点区域、新城站点区域、近郊站点区域和远郊站点区域;2)不同类型的车站区域协同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规划时需采用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群聚集效应是大都市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地铁等半封闭空间。在早高峰时期下,地铁系统的一些重要节点时常发生线路故障维修,车站内的乘客很难疏散,从而导致了站内客流聚集的情况。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地铁车站人群风险的风险评估或风险监测上,主要是从设施或乘客行为角度对风险等级进行评级。但是,两者都不能反映客流集聚和疏散能力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客观地评价人群风险,本研究基于上海地铁公交卡数据,采用聚类的方法对站内客流聚集风险进行评价。本文以上海地铁1号线为例,对各站点的客流聚集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程度,对27个站点的客流集聚风险进行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近年来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客流数据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调度的基本依据。地铁IC卡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真实准确、时间连续、易获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地铁站点、线路和网络客流特征分析、长短期客流预测以及地铁用户出行模式识别等方面。本文主要对深圳地铁IC卡刷卡数据进行分析,重点提取地铁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用户出行特征,研究客流变化规律,对于地铁运营调度管理以及站点客流疏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永波  何莉  刘丹琦 《综合运输》2023,(11):164-170
推动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TOD模式成为破解“大城市病”核心之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国内有潜力城市都在积极推进TOD发展,探索适合城市特色的TOD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城市TOD先行先试成为TOD落地发展关键。本文以贵阳市及其花溪区为案例,基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优势导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了TOD“顶层设计-战略策略-规划设计-行动方案-示范站点-技术指南-评估平台”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花溪优势,提出花溪建设5个TOD发展特色目标、4个TOD片区、4个TOD廊道、2个重点TOD群落、29个TOD站点联动的“5-4-4-2-29”TOD示范策略,研究也提出TOD示范区的综合开发示范实施若干关键及可产生的综合效益,以期实现TOD发展在贵阳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根据手机信令数据的通讯特征,提出了测度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原理与技术方法,并通过基站识别软件实测数据来匹配轨道交通各站点与其进出口附近的地上与地下基站,确保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例,将手机信令测得的数据与IC卡数据相比较,结果显示,两者拟合程度较高,说明该方法测度轨道交通客流有效性强。进一步充分利用手机信令可准确识别轨道用户的优势,根据乘客在轨道交通系统内外部的活动信息,继续探究该方法在轨道交通乘客职住地分布以及各站点换乘客流量等方面的应用,为优化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探索挖掘URT站点客流时空特征并精准预测运营高峰期的站点客流,对提高URT系统客流组织效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模型对于时空特征挖掘不够以及在多步短时客流预测的精度上有待提升等问题,引入时段相关性及站点关联度以量化客流隐式时空特征,并建立一种结合双层图卷积神经网络(GC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dmGCN-GRU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随后以杭州地铁为例,对工作日数据和非工作日数据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mGCN-GRU模型能够深度融合时段相关性、站点关联度、站间OD、邻接矩阵等多重时空特征,可在增加一定训练时长的前提下提高预测精度、模型稳定性。随预测步长增加,模型性能虽有所下降,例如工作日数据拟合优度从94.68%降至94.27%,但性能仍优于SVR、GRU、GCN以及GCN-LSTM等模型。  相似文献   

9.
人民广场站是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大型换乘枢纽之一,具有出入口数量多,出入口功能差异性大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车站各出入口的设置情况,以及与周边道路、客流等关系,分析研究了各出入口的客流特征,可为今后类似换乘枢纽出入口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点状地下空间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因素,南宁地铁建设为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机遇。文章以南宁市朝阳路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例,根据项目建设施工计划、所在区域现状交通运行基本特征,现有地铁一号线火车站站点、朝阳广场站的施工进度,研究项目施工期间对区域交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的程度;分析项目区域路段和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交通设施容量等约束条件,并提出交通疏解的具体方案,以确保周边单位和商业区域进出交通的顺畅,把施工的交通影响尽量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杭州地铁物业开发建设的原则,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3个车站周边物业开发的情况,介绍了地铁车站与周边地块物业开发衔接的几种形式,并对车站出入口及风亭等与物业的开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上海老城厢豫园的发展受到了现有交通环境的制约。依托轨道交通10号线豫园站的建设,实施和整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直接解决该地区交通客流和商业客流拥挤的矛盾。介绍了豫园地区地下空间总体设计思路,对总体布置、夹层布置及预留大通道设计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紧缩,轨道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的精细化集约化成为趋势,TOD模式已成为当主流理念之一。为有效在决策阶段筛选适宜TOD开发的项目,提供一种面向城市TOD模式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及系统,通过多渠道多模式收集资料,得到评价目标所在地的土地政策及手续办理、开发方案、投资及运营模式,实现城市TOD模式开发适宜性的全面和实时评价,并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山大路站的规划策划进行案例应用论证。  相似文献   

14.
赖艺欢  王静  张源 《综合运输》2022,(2):126-131
车站是城市轨道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窗口,城市是轨道客流的发生吸引源,客流特征与车站周边的城市开发强度、用地类型等息息相关。本文以深圳地铁为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划分车站类型,选取典型车站进行交通调查,探究主要用地类型车站的接驳客流特征与规律;基于轨道车站运营数据,从客流时间分布角度解析土地利用类型对轨道客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轨道车站客流特征与车站所处城市区位、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把握其中的关联性,可为轨道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TOD和公共交通站点服务区(PTSSA)逐渐深入人心,PTSSA的城市活力研究也受到更多重视。文章基于热力图采集数据,以某一城市轨道站点进行测试和分类,并对两种典型的站点类型进行相关实际案例分析,从环境角度解释测试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城市人口密度具有站点效应,占地面积只有15%左右的PTSSA白天能聚集全市45%左右的人口;(2)土地建设强度和均衡化对于测试结果影响最为显著,低平衡成熟型服务区人口密度表现为工作日明显高于周末,且波动较大的特点,而高平衡孕育型服务区人口密度表现为工作日和周末分布特征相似,均为密度低且波动较小;(3)孕育型服务区可用轨道交通间接带动和引导土地开发,为TOD开发提供助力,城市活力发展的时间差可引导周边土地向合理的强度及均衡度发展;(4)本文所用研究方法对TOD的战略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相关动态调整,对TOD一体化建设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正刚  晏秋  张超越 《综合运输》2022,(5):18-23+73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由单点式开发向成片联动开发转变,其中城市地下道路(以下称地下道路)是重要的联系纽带。地下道路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和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核心区停车问题、分流地面交通以及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案例,着重从地下道路的组成、功能、形式、规模(长度和横断面)、出入口(外部出入口和车库出入口)、所在层数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地下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东先  李致远  徐启禄  董霓 《综合运输》2022,(1):122-125+144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客流预测"四阶段法"分析客流预测后评估理论的优势和可行性,得出了后评估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结合客流预测后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运用指标权重计算和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出一套适应性较强的客流预测后评估体系。以青岛地铁3号线为实例剖析,通过挖掘数据中的规律和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后对客流预测误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地铁3号线客流预测后评价结果良好。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客流组织措施优化方案,给出不同客流预测情况及应用场景下的客流组织办法,为后续客流预测和城轨线网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城市无序蔓延、道路交通拥挤等问题,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以土地容积率为决策变量,以最大化轨道交通客流量、最大化土地增值、最大化居住环境舒适度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Pareto最优解,定量分析适宜TOD模式的合理容积率。以成都市轨道交通2号线犀浦站为例,对其周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调整前,略微降低了居住环境舒适度,显著提升了轨道交通客流量和土地增值,对TOD模式下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背景下,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站点与线路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犹如人体之经络,其地域位置不同,规模、功能、开发经营模式也就不尽相同。通过对杭州地铁5号线沿线各站点周边的用地布局和开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公交枢纽综合体的开发经验,提出良睦路公交枢纽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分析和论证公交枢纽综合体的合理开发规模、用地开发业态,可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照明满意度现状,获得舒适度上佳的照明策略,以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照明光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的照度、光源亮度和色温开展调查测试,并对车站乘客进行舒适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将测试数据与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成都地铁车站照明经验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