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结合南海某登陆管道项目,对陆对海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开展研究,通过穿越段曲线设计,计算管道最大回拖力,并设计穿越段管道保护方案.通过钻导向孔、预扩孔、管道回拖等施工流程,完成陆对海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施工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陆对海水平定向钻穿越方式相比于大开挖铺管上岸方式具有控向精准、施工高效、适应性强、环境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2.
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长江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宁波-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定向穿越长江施工的设备配置以及管道水平钻进的入土角、出土角、曲率半径和穿越深度等设计要素的确定方法,分析了管道强度和回拖力的计算方法,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对几种常用定向钻穿越时回拖力的计算方法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比较,列举工程实例,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优选出回拖力计算最准确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采用ASTM方法计算的回拖力大小与实际测量值误差最小;对ASTM计算方法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方法其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值。  相似文献   

4.
含缺陷管道安全评定技术研究是油气管道施工与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系统分析了油气管道主要力学条件并综合考虑管道表面体积型缺陷等影响因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运用VS2005、Access、ANSYS及其APDL语言,开发了含缺陷管道安全评定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库管理,含任意形貌的外缺陷、内缺陷和凹痕缺陷管道的参数化建模,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及安全评定,能够对多条管线全部缺陷的单一分析、组合分析进行全自动批量处理和控制,能够用于在役管线安全评定分析,为含缺陷管线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情况下,管道容易产生大变形和失效,造成重大事故,因此,研究地质灾害中管道的建模与应力计算,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力学与有限元的结合,利用ANSYS工程软件建立管道在悬空状态下的大变形有限元模型.为考虑土壤地基的影响,采用弹簧来模拟地基对管道的反作用.根据材料力学计算分析,得出比较合适的弹簧间距,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对于含缺陷的管道,运用子模型技术进行处理.建模完成后,用一组具体的管道参数进行实例分析,利用ANSYS后处理命令计算管道上的最大应力及其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6.
西气东输二线长输管道定向钻穿越府河工程,采用了大口径、长距离、入土端含卵砂石条件下的水平定向钻技术。文中介绍输气管道在府河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钻穿越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方案,论述定向钻穿越设计、处理卵砂层方法、导向孔钻进、扩孔、回拖、泥浆配置等技术,总结工程设计及施工经验,为大口径长输管道定向钻穿越技术在复杂地层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实践资料。  相似文献   

7.
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中,在同一纵断面形成曲线的二维定向钻技术已日渐成熟,但因地形受限,采用空间曲线进行定向钻穿越设计,在国内应用较少。文中结合工程设计实例,重点介绍定向钻穿越利用空间曲线解决管线预制场地的直线和穿越中线在水平面形成夹角造成的难题。结合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法对空间曲线定向钻穿越回拖力计算进行了应用简析。  相似文献   

8.
泥浆拖拽阻力对回拖力贡献的权重问题是研究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回拖力时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目前的计算模型中,泥浆拖拽阻力的贡献权重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采用了与实际工程较接近的ASTM法进行计算研究,提出了新的权重计算公式,并结合3个工程实例,对泥浆拖拽阻力的权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泥浆拖拽阻力引起的回拖力计算结果差值为10%左右,泥浆拖拽阻力在回拖力中贡献的权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悬空管道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力学与有限元的结合,将埋地管道的悬空段简化为大挠度梁,且考虑几何非线性,利用ANSYS建立管道在悬空状态下的大变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跨距变化情况下应变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并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准则,对某悬空管道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拉应变最大处出现在出土端管道上表面,跨中管道上表面...  相似文献   

10.
水平定向钻施工中的工况信息数据长期依赖人工记录,容易出现人为误差、漏记、补记现象,在定向钻工况变化或施工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地综合分析工况参数变化的历史趋势。此系统可以对水平定向钻施工中的钻杆扭矩、钻进推力、回拖力、泥浆流量等工况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处理,通过工控组态软件Controx2000以直观的曲线、图表形式进行参数的趋势显示。试验证明:此系统能够对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的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处理、显示、存储。施工过程中或工程结束后可对工况信息进行回放显示和分析,能够满足定向钻施工管理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