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南宁市四条主干道上七个交叉口组成的闭合路网为优化对象,通过交叉口交通流量分析,利用R.Kimber饱和流量计算法和F.Webster交叉口信号配时理论,初步拟定车辆延误最小的信号配时方案,然后使用遗传算法优化配时方案,最后利用VISSIM进行交通仿真,验算服务水平指标的变化,验证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菜市口(宣武门外大街口)交叉口现有的交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经典的Webster法对交叉口进行重新配时,并且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特点,对改善后的配时方案设计了相位间的迟起早断控制。同时运用VISSIM软件,以平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仿真验证。输出的数据结果表明:优化的配时方案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延误和平均停车时间。  相似文献   

3.
Vistro在交通设计和规划方面优势突出,文章主要阐述Vistro在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其优化原理与步骤,并以唐山市北新道与建设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在现有交叉口的属性数据和信号配时数据的基础上,使用Vistro软件进行路网的构建并设置相应参数和控制类型,通过后台的优化处理给出优化结果。通过与Webster配时算法生成方案进行比较,验证Vistro在交叉口信号优化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和优化交叉口的运行状态,判断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是否满足通行需求,定义了交叉口可靠度的概念,引入交叉口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参考Webster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使用连续型概率分布模型拟合交叉口各进口道车辆到达率的随机性,推导出交叉口可靠度与周期时长、车辆到达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交叉口可靠性与周期时长、绿灯时间的关系。本文对目标交叉口在采用不同信号配时方案条件下的控制效益进行研究,以交叉口可靠度为评价标准,选取较为合理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无信号控制的干线公路平面交叉合理间距设置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干线公路平面交叉之间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及几何参数进行分析,对干线公路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段,结合影响干线公路平交间距设置的因素—交通特性和平交口密度,采用理论几何分析的方法,分段确定干线公路平面交叉间各区段最小长度的推荐值。通过搜集已有实际工程平交口间距设置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推荐间距有助于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公路项目平面交叉口工程安全评价的目的,分析了影响公路项目平面交叉口工程安全的因素,并以广西来马高速马山南互通出口与G210公路平交口项目为工程实例,从平纵线形、视距、交叉口间距、交通工程、施工方案等方面对公路项目平交式工程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7.
韦伯斯特算法是一种优化信号交叉口配时的算法,该算法可以降低交叉口的车辆延误,从而达到缓解交通压力和交通拥堵的目的。若某交叉口车流量较低,利用韦伯斯特算法进行信号配时优化后,该交叉口排队延误改变不大,考虑行政成本,应用价值不高。因此,基于VISSIM仿真软件,以拉萨市江苏路与藏大西路交叉口为例,在该交叉口原信号配时的基础上,利用韦伯斯特算法优化信号配时,通过对比,研究在不同交通流量的情况下,韦伯斯特算法降低排队延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客观评价平交口的慢行交通设施安全状况,从必备性、合理性、完好性三个角度出发,建立平交口慢行交通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江苏省淮安市枚皋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做了案例分析,评价该交叉口慢行交通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负荷也随之急剧增长,现有交通信号配时方案与交通需求不能很好地匹配。为了缓解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文章以石河子市北五路—东二路交叉口为例,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该交叉口建立微观道路交通流模型并进行仿真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交叉口排队长度、车辆延误等指标明显降低,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现有国省道平交口常凭主观判断是否改造,缺少详细的科学理论分析,因此出现改造的必要性、改造方案等不符合实际,造成资金和土地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实例,提出了通过交叉口适应性分析的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论证改造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改造的方案,对于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改造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控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配时直接影响交通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如何对路口进行合理的渠化和信号配时使得车辆与行人安全、高效地通过信控交叉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北京北土城西路口相关交通数据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该路口存在的交通问题,并针对该路口的交通特性,使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该信号交叉口进行了仿真研究,从路口渠化、信号配时等角度提出了三种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综合考虑社会车辆的运行,实现信号配时的公交优先与人均延误最小化。本文运用延误三角形及其相关理论建立延误模型,推导出人均延误函数,为公交优先单点定时控制提供了优化算法。同时本文利用VisualC仿真模型与改进算法对城市具体交叉口信号最佳周期及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出了一种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提出的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候选相位选择控制器、绿灯相位观测控制器、相位切换控制器和两个交叉口协调控制模块共五个控制模块。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基于对当前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紧迫程度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交通状态演变的估计,采用相序可变的模糊控制方法实时、动态调整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利用MATLAB对VISSIM二次开发搭建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在单交叉口和双交叉口两个控制层面均优于传统定时控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辽宁省大连市长春路干线中部的三个交叉口为实例,基于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优化设计,并运用PTV Vissim、Vistro等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昭俊  李雪芹 《综合运输》2022,(5):74-79+143
为改变目前我国道路信号配时方案与实际交通流不匹配的情况,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绿灯的使用率,提出基于Python与Tensorflow的交通信号决策系统。介绍交通信号决策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各个模块的层次关系,详细说明每部分的原理及实现方法。通过Python在互联网上实现实时交通数据自动采集,将搜集的数据分类存储。采用TensorFlow框架建立车速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调整优化模型。根据优化后的车速模型预测未来交通流状态变化趋势,交通信号决策系统能够在不同的交通流状态下自适应决策采取不同的绿波信号配时方案。通过VISSIM仿真结果表明,交通信号决策系统能够显著降低道路的拥堵程度,有效降低了道路机动车的停车次数和停车延误,极大地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增大区域协调控制系统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错位交叉口作为一类特殊的平面交叉口,如何实现其交通信号的合理控制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问题.提出将错位交叉口作为一个大型交叉口进行三相位信号控制,同时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对其信号控制配时进行优化.并且用实例证明了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地方国道城镇路段已经城市道路化,不少平交口采用立交桥方式,为了减小噪音对路两边居民的影响,桥面降噪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道G105线中山细滘大桥至沙朗段改建工程实例,对降噪薄层桥面铺装技术参数进行了阐述。为广大设计、施工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公交信号优先的原则出发,考虑公交到达率的不确定性对周期长度、绿灯时间等合理调整,针对多路公交车共用同一公交专用道情况,提出以人均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分别以绿灯时间差模型和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信号配时计算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选取两者中造成人均延误最小的结果作为最终信号配时方案的计算方法。另外,除采用原有Webster最佳周期计算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还结合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方法提出了以各相位绿灯时间与所需绿灯时间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绿灯时间差模型,通过随机模拟与微粒群算法的结合,给出了求解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的新算法。以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为例设计算例,结果证明,公交车到达率的随机变化特性对于其所在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的设置有明显影响,验证了公交被动优先对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动态调整的有效性。本文模型根据被动优先中调整了周期时长及绿信比策略确定更优信号配时方案,相较仅以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依据计算人均延误的传统模型,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平均降低了8. 12%的人均延误,证明了最小人均延误模型的有效性。说明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可更好描述公交车到达率的波动性,降低对社会车辆负面影响,达到减少人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本文结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各大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浮动车数据,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交通信号控制辅助优化机制。研究发现可利用互联网路口拥堵报警数据及时有效发现问题路口,利用路段拥堵指数及路口交通流参数变化趋势辅助评估配时方案的优化效果,并通过成都市应用实例证明该机制适用于当前交通控制场景需求,可有效辅助交通信号优化工作,是传统交通模式向真正智能交通模式过渡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托某公路路基施工项目,以水泥土换填方案对原路基填土进行改良增强,针对水泥、施工项目现场素土以及掺配好的水泥土进行指标检测;对常规室内击实试验进行优化,通过击实试验对掺配完成0~4 h的水泥土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得出符合施工现场状态的水泥土最大干密度;对人工及机械水泥撒布方式的经济成本进行了对比与优选,确定了粉料机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