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含水油气管道内腐蚀穿孔频发,严重影响生产和环境。因此,油气管道内腐蚀的预测与检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规检测耗资大,且效果差,结合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内腐蚀直接评价标准和流体数值仿真技术(CFD)预测管道内腐蚀模型并与现场管道高程数据相结合,实现对高含水油气管线积水与易发内腐蚀位置的预测,针对该位置开展管体腐蚀检测,该方法在现场得到成功应用。通过现场检测数据来验证和修正预测模型,为解决高含水油气管道内腐蚀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流场分析的管道内腐蚀预测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管道的内腐蚀是油气工业中很难解决问题之一。由于内腐蚀的影响因素众多,常规检测手段的精确度难以达到要求。应用基于流场分析(CFD)的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对工业管道、含CO2原油输送管道和含水天然气输送管道的流场分布和内腐蚀情况进行模拟,预测管道系统内流速最大位置和腐蚀严重的管段。结合现有的检测技术,针对腐蚀严重区域进行重点检测,可以避免盲目检测,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某输油站内原油管道过路埋地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内腐蚀穿孔泄漏。文中针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泄漏情况,通过使用超声相控阵内腐蚀检测技术对该条管线进行内腐蚀缺陷扫查,并结合管段相对高程和管内原油介质成分分析结果,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穿孔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条管道属于典型的静置管道,管内原油含水量大,氯含量较高,油品呈弱酸性,内腐蚀多发生于该条管道局部低洼位置底部6点钟附近,腐蚀失效主要原因为静置管道原油沉积水造成的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4.
针对史南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给集输系统带来的影响及问题,对集输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原油的不加热输送和密闭集输、污水就地分离、处理、回注,使集输系统适应高含水期生产,采用高效节能的油气处理工艺技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开挖检查是挖开管道直接观察和测试管道腐蚀及防护状况的过程,是管道外检测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对管体存在的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判断,主要由现场工作人员根据经验,由管道防腐层的缺陷点尺寸来判断破损程度。但是影响缺陷点破损程度的还有管体的阴极保护、杂散电流、管体表面腐蚀等情况。为了综合评价各种因素对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2007年、2008年西气东输东段3个标段的开挖数据,考虑管体的腐蚀情况、土壤腐蚀性、是否漏出管体、杂散电流干扰情况、缺陷点在管体上所处位置、管段类型(直管、弯头等)等6个方面对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判断管体缺陷破损程度准则。  相似文献   

6.
针对龙鞍埋地输油管道的腐蚀现状 ,通过检测数据 ,对管线的腐蚀环境、防腐层状况、管体腐蚀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探讨腐蚀原因和机理 ,并提出了管道改造的设计方案 ,对方案的优缺点及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不断增长,国内外很多油田都进入了产能后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采出油含水率高,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系统运行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下降及生产成本过高等).在解决高含水期油田集输问题上,国内外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文中对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及设备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8.
管道运输是石油生产输送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介绍了管道的腐蚀机理,分析了影响腐蚀的因素,从内、外防腐蚀,阴极保护等方面论述了防腐蚀的应对措施.为了对输油管道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掌握输油管道腐蚀的基本规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研究方法,为今后石油运输管道腐蚀的研...  相似文献   

9.
在天然气集输过程中,H2S引起的管线内腐蚀问题普遍存在,往往导致管道发生严重局部减薄,甚至穿孔,引发事故。文中以某含S气田管件试样内腐蚀为例,对试样腐蚀产物形貌及成分进行了EDS与XRD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试样具有典型的H2S腐蚀特征。揭示了影响H2S腐蚀的H2S分压、CO2分压等因素的影响机理。同时,指出H2S腐蚀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通常多种因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含硫气田集输管线腐蚀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产天然气硫化氢含量高,易使集输管线产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SSC)、氢诱发裂纹(HIC)以及电化学腐蚀,影响集输管线的安全运行.通过对腐蚀因素(如土壤盐分、土壤电阻率、输送介质H2S含量、氯离子、CO2含量、输送压力、管材因素等)进行研究,并利用腐蚀分析软件OLI Corrosion Analyzer对川东北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