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可靠性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新方法,即管道腐蚀可靠性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腐蚀管道的失效状态函数、腐蚀速率等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管道失效概率和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管道所处地区级别和风险等级给定目标可靠度,确定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运用此方法预测了新疆采油一厂红浅注汽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为该管道腐蚀检测周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腐蚀是造成油气管道失效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腐蚀严重区域,由于同时存在单点腐蚀和双点腐蚀,管道面临着更大的失效和破坏风险。若仍按单点腐蚀预测该区域管道的剩余寿命,进行可靠性分析,会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文中应用Monte Carlo法,分别计算单点腐蚀和双点腐蚀的失效概率。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由于双点腐蚀的相互作用,管道的失效概率明显增加,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减小;随着双点腐蚀蚀坑间距的不断增加,其失效概率不断降低,最终趋于单点腐蚀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3.
腐蚀速率的精确预测对于油气集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神经网络算法陷入局部最小值、收敛速度慢和引起振荡效应等问题,同时考虑自适应遗传算法在广泛的空间搜索和向最优解的方向尽快收敛于最优目标的特点,构建了优化的混合算法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速度进行了预测研究。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和预测评判的精度,可以作为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4.
油气管道腐蚀速度灰色动态多级残差模型的确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客观评价及预测油气管道的腐蚀速度和现状,人们一般采用灰色系统的GM(1,1)理论,但该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预测精度不高,初始点的选择不尽合理,文中针对初始点和预测精度问题,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及残差修正理论进行了两处改进,从而提高了预测精度。最后针对某输油管道的实际监测腐蚀速度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对方法改进前后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预测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些新建管道,在其未来的腐蚀情况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应主要对其进行疲劳剩余寿命预测。疲劳断裂是一种很危险的脆断破坏形式,它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很难预计。文中从疲劳方面,在考虑了材料特性、环境介质和加载状态的前提下,对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疲劳剩余寿命进行分析。同时,对一段在役穿越河流输油管道的疲劳和腐蚀剩余寿命分别进行计算、比较,取其较小值,确定其剩余寿命。提供了更及时、准确地报告穿越管道的剩余寿命,合理地制定维修、检测周期的依据,使在役穿越管道的管理、检测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6.
管道运输是石油生产输送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介绍了管道的腐蚀机理,分析了影响腐蚀的因素,从内、外防腐蚀,阴极保护等方面论述了防腐蚀的应对措施.为了对输油管道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掌握输油管道腐蚀的基本规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研究方法,为今后石油运输管道腐蚀的研...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油气管道内腐蚀穿孔频发,严重影响生产和环境。因此,油气管道内腐蚀的预测与检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规检测耗资大,且效果差,结合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内腐蚀直接评价标准和流体数值仿真技术(CFD)预测管道内腐蚀模型并与现场管道高程数据相结合,实现对高含水油气管线积水与易发内腐蚀位置的预测,针对该位置开展管体腐蚀检测,该方法在现场得到成功应用。通过现场检测数据来验证和修正预测模型,为解决高含水油气管道内腐蚀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埋地管道安全运行的综合评价问题,并以研制的快速检测仪和综合检测仪的检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防腐层与管体的综合评价系统,编制了腐蚀与防护数据库和评价系统软件。在研究埋地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时,提出了非开挖腐蚀预测方法。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定量地确定管道缺损严重程度与管道操作状况的关系,为管道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并有可能在不降低管道安全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允许超过制造范围质量标准所要求的较大的缺损存在。  相似文献   

9.
埋地输油管道均匀腐蚀剩余寿命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埋地输油管道的均匀腐蚀问题,从点蚀和片蚀两方面利用一些常规公式推导出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算例,为管道腐蚀剩余寿命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管道腐蚀,减小管道腐蚀速率,对腐蚀机理开展研究,以进一步预测管道腐蚀速率与趋势。通过分析管道腐蚀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结合现场管道运行工况、输送介质组分分析及管道腐蚀产物测试结果,确定管道腐蚀主要为CO2腐蚀,从而合理选择腐蚀预测模型。通过对CO_2腐蚀预测模型与计算公式的分析,利用软件建立管道腐蚀预测模型,找到管道腐蚀速率范围与位置,进而确定腐蚀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大多数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油井伴生气通常含有成分不等的CO2、H2S等腐蚀性气体,同时由于油气集输系统也不可能完全密闭,造成大气中的O2等腐蚀性气体进入油气生产系统,因此油气生产系统存在的腐蚀类型多种多样。针对油气管道的腐蚀现状,简要综述了CO2腐蚀、H2S腐蚀、氧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阴极保护技术、耐蚀材料防腐技术、工程防腐技术、化学防腐技术等几种国内外常用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2.
灰色GM(1,1)模型在管道腐蚀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输气管道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如果不及时维修或更换,一旦发生泄漏引起爆裂,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对输气管道的腐蚀程度进行预测,掌握输气管道腐蚀的基本规律,运用GM(1,1)模型对输气管道的腐蚀速度和腐蚀深度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灰色动态拟合,建立了相应的灰色微分方程和灰色时间响应函数,应用于四川某气田输气管道未来6年的腐蚀情况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管道腐蚀预测模型GM(1,1)模型,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较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为管道运营者采取相应防腐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分析影响埋地钢质管道腐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评判理论的埋地钢质管道腐蚀防护状况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合理选取影响管道腐蚀的典型因素,依据一定的分级评价标准,建立评价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通过隶属函数法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实现对各影响因素的模糊化处理。在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权重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模糊算子,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管道的腐蚀防护状况进行评价。实践表明:评判结果与直接开挖检测结果一致,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油气管道是连接油田、炼厂上下游的重要部分,油气的安全输送是保证油气产量的关键。油气管道运行时的内外部因素给管道安全带来隐患,在油气管道安全运行中引入GIS测绘系统,采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决策依据,有效地消除了管道运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进先进的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和借鉴现有标准的做法,提出了针对站场管道腐蚀缺陷、外防腐层、区域阴极保护、土壤腐蚀性、杂散电流干扰的综合检测与评价方法,建立了输油气站场管道的腐蚀检测方法体系,明确了油气站场管道腐蚀检测中的关键节点.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帮助检测人员实现对站场管道的非开挖或局部开挖检测,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站场管道的腐蚀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输油管道为例,分析了埋地输油管线腐蚀特点及原因,认为管道的腐蚀主要是由于防腐层老化、剥离,导致出现阴极保护死区,该部位在土壤中氧浓差及细菌的作用下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另外,管体表面膜不完整、阴保系统本身缺陷等也最终会加剧管道的腐蚀.提出了防腐层修复、管体补强(开挖技术如套袖补强、非开挖修复如内衬法等)的管道修复工艺要点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长输管道的现状,分析了油气管道常用的5种外检测方法:PCM管中电流法、直流电位梯度(DCVG)方法、标准管/地电位检测技术(P/S)、电流梯度检测技术(CGDT)、CIPS密间隔电位法。比较了它们在四川地区应用的优缺点,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对油气管道外检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灰色GM(1,1)模型的全息信息特性,在不需要多因素分析的情况下,建立了输油管道的结蜡速度和结蜡厚度的灰色GM(1,1)模型,实现了部分信息情况下的原油管道结蜡预测。实际计算表明:该模型误差在±2%以内,完全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已建成的长距离输气管道,可通过增设压气站的方法来增加管道的输量,随着压气站数的增加,管道的输量增大,管道的经济效益增加,但当输量增大到一定值时,管道的经济效益要降低,因此,长距离输气管道存在着一个使管道的经济效益最大的最优输量。以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计算各个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作出内部收益率与管道输量的关系曲线,内部收益率最大的方案所对应的输量就是长距离输气管道的最优输量。最后以一条输气管道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20.
煤矿采空塌陷对埋地管道长期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威胁。介绍了煤矿采空区管道的受力特点,提出了管道安全监测的必要性。结合长距离输油气管道在煤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监测方法,并在鄯乌线芦草沟段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监测得到管体在采空塌陷过程中应力的变化特征和变化量,为长输管道沿线采空区的安全维护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为处于其他地质灾害区的管道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