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胡维撷  陈德芳 《地下工程与隧道》2012,(4):26-31,38,57,58
本文介绍了等截面多风口送风管道内静压分布基本式理论推导和风口等量率计算方法,着重对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的大阻力管道和小阻力管道压力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实际地下工程测定数据验证其理论计算可靠性,可供道路隧道等量送风长管道和轨交地下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设备管理用房等量送风管道设计计算和工程调试作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工程受到周围土体的约束作用,其动力反映与地面工程有所区别,如将源于地面工程的振动法用于地下工程的动力时程计算分析,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文章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振动法用于地下工程动力时程计算时,在计算模型边界条件和波动传播时间效应方面不能反映波动对地下工程作用的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在这两个方面对常规振动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适用于地下工程动力时程计算的改进振动法.该方法的计算模型采用左右两侧粘弹性底部固定的人工边界条件,波动输入采用能够反映波动传播时间效应的分层加速度动态输入法,其计算分析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较好,适用于地下工程的动力时程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浅埋暗挖法设计理论论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梦恕院士在多年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著成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浅埋暗挖法"理论、设计、施工的专著--<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对浅埋暗挖技术的理论基础、工程理念、设计与施工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浅埋暗挖设计理论其创新点可以概括为隧道埋深的界定及荷载计算、隧道断面型式确定、邻近地下工程及其穿越方式、断面衬砌设计、结构防水设计、结构设计计算、预支护设计及网构钢拱架设计,并提出了浅埋暗挖法理论设计原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浅埋、超浅埋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部分区段采用了带敞开轨道区风口地下一层车站的形式,结合部分车站的建筑设计实例,介绍了不同层面的站台、站厅布置,以及轨道区直排风口设计布置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运输经理世界》2014,(10):60-61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新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和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航空、石油管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也是闻名遐迩的“大风口”。随着阿拉山口设市和综合保税区的建立,目前已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顶排风口进/排风引发的隧道压力突变对分散排放隧道多风口通风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射流增压作用下成组顶排风口的进排风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顶排风口排风/进风会造成隧道内局部压力的突增/突降,分散排放隧道多个顶排风口的通风特性受射流增压、沿程阻力和风口通风引发的压力突变作用。风口间距是影响多风口风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排风型风口,当风口间距较小时,上游风口排风产生的压力突增将超过风口间的沿程损失,下游风口由于静压提升而排风量沿程递增;当风口间距较大时,压力突增将不足以克服风口间的沿程损失,下游风口排风量沿程递减,甚至转变为进风;对于进风型风口,风口进风量将在进风引起的压力突降和隧道沿程损失的叠加作用下沿程递增。相较于其他风机开启方式,开启风机与风口组呈交错位置关系是分散排放隧道更为高效的通风控制方式,可使隧道污染物浓度极值最小。  相似文献   

7.
岩爆预测及防治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爆是一种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地下工程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文章主要介绍了岩爆预测及防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部分成果,可供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下工程基坑围护结构中大量采用Φ609钢支撑作为支撑体系。钢支撑在日温变化情况下会产生热应力和轴力变化。本文采用弹性力学的热应力理论探讨并计算钢支撑在变温Tr条件下的热应力σ和相应的轴力变化ΔN之公式。并通过某例的计算得到温度每升高1℃钢支撑轴力增加值,便于施工人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汽车风能应用的性质、原理、储量、价值、经济性、空气动力学特性等方面出发,探讨了风能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理论及方法,对汽车风能应用的关键设备--车用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等做了说明.结合汽车外形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车辆前部开进风口是助于风阻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的历史回顾,以及对工程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对地下工程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应客观、全面,避免一味追求繁锁的数值计算以及不断提倡探索新的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埋地输油管道非稳态热力研究能为热油管道间歇输送过程中确定停输时间以及再启动等问题提供基础.通过分析埋地热油管道的几何特性建立了有限区域内非稳态热油管道土壤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并使用PHOENICS软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模拟结果与工程现象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预测埋地管道周围温度场与水分场的变化关系对管道的建设至关重要。数值计算是预测埋地管道周围温度场的有效手段,文中叙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土壤温度场与水分场耦合作用方面研究现状及对埋地管道周围温度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提出了几点对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区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存在的大型溶洞对施工的威胁非常大,如何确定开挖掌子面前方合理的岩盘安全厚度,并及时进行超前支护或对溶洞进行处理,是岩溶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对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盘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经验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分析法)及计算图式,给出了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本构模型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层扰动的影响,本文基于FLAC3D软件,将莫尔库伦(Mohr-Coulomb,MC)本构模型以及Peck公式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处地层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Peck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MC模型的计算结果在隧道中心线处的沉降量较小,且在远离隧道中心处的地层出现明显隆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生隆起的原因,提出由于隧道下方的回弹土体受到刚度较大的衬砌的约束,从而引起地面产生隆起的假设,并在降低支护结构的刚度条件下,证明了该假设的准确性。通过进一步采用MC模型和修正剑桥(Modified Cam Clay,MCC)本构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发现MCC模型计算在地表各处的沉降量与Peck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均大于MC模型的预测,而且MCC模型能避免地表非真实隆起的产生。可见,相较于MC模型,MCC模型更适于软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的地表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15.
再生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较多,掺入的旧料为沥青与集料裹合物,依据规范现有的计算法与试验法难以确定其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基于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法和实测法测定原理,通过新拌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建立理密计算值与实测值关系系数,以再生沥青混合料实测值计算真实值,修正再生沥青混合料理密计算和试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门口站所进行的土层性质分析、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对于宁波地区轨道交通车站深基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使设计与施工能互为印证、互为比较、互为参考,为后续地下三层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波形钢板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为了解其作为桥梁结构腹板时的抗剪性能,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波形钢腹板的剪切屈曲问题,并建立波形钢腹板的剪切屈曲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强度进行了研究,同时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数的波形腹板具有整体屈曲和局部屈曲两种破坏形态,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波形腹板剪切理论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一种随机数学方法预测隧道涌突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突水灾害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灾害,准确预测涌水量的大小对于保证隧道施工、降低隧道施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例研究,分别利用理论计算法和层次分析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与实际发生的涌水量对比,理论计算法操作简单,但预测不够准确.随机数学方法考虑影响隧道涌突水多方面因素,并用权重来控制各因素对隧道涌突水的影响程度,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生的涌突水能较好地吻合.由此证明了层次分析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总传热系数K是海底热油管道的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文中通过对中海油涠洲11 -1油田至涠洲12 -1油田之间的海底管道总传热系数进行理论计算,并与投产前根据实际预热数据反算的总传热系数进行对比,得出理论计算的总传热系数与实际预热反算得到的总传热系数相近,同时指出海管接口的散热损失较大,海底管线应对接口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砂砾地层电力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现有散粒土的沉降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某砂砾地层电力隧道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规律;最后,在现有理论计算公式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规划求解,提出适用于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损失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沉降计算时必须考虑土体损失在顶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修正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砂砾地层中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