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CM低压真空渗碳技术应用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ECM低压真空渗碳Infracarb Process技术原理、工艺控制特点与方法,阐述了低压真空渗碳与常规可控气氛渗碳热处理之间的差异。应用结果表明,采用Mini技术,合理优化最大表面碳浓度和最小表面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工件不同部位渗层深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费微 《川汽科技》1997,(3):29-31
为开发直读光谱仪的应用功能,在直读光谱仪上对18CrMnB渗碳样吕不同渗层深度的碳含量值进行了分析,从而测定了该试样的表面碳浓度、渗碳层深度、碳浓度梯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扬 《重发科技》2006,(3):10-12
2005年,热处理车间通过AOP项目投资,对车间的一台渗碳炉的碳势进行了自动控制的改造。使得该渗碳炉对碳势的控制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手动控制碳势的缺点,解决了原辅料消耗大、能耗大、炉内碳势判断误差大、工件表面硬度不均匀、产品零件渗碳质量差,返工率高和炉内碳黑较多的现象,通过对渗碳炉的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了计算机联合氧探头进行工件批量热处理渗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然气在一汽热处理厂气体渗碳、碳氮共渗等工艺上的应用,天然气取代丙烷气做富化气不但可以提高零件的产品质量,而且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指出,采用天然气代替丙烷气做原料气是可行的,但在渗碳和碳氮共渗工艺上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应用于碳氮共渗方面,应添加少量催渗剂以提高炉内碳势,如西北大学开发的BH催渗剂。  相似文献   

5.
评定碳氮渗齿轮质量好坏的主要参数是渗层深度、表面碳浓度和渗层中碳浓度梯度,而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渗层深度、合适的表面碳浓度及平缓的碳深度梯度,除了要有正确的碳势、温度和渗碳总时间外,还要有合适的强渗时间与扩散时间之比。齿轮早期磨损点蚀的原因很多,齿轮精度、材料和热处理规范及润滑油选择不当都会造成齿轮早期磨损点蚀。研究齿轮渗碳层深度超出21.67%是否会导致齿轮点蚀,通过正交试验、工艺参数研究、金相检测及碳化物分析,找出合适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针对连续式渗碳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某些工件渗碳层深度不均匀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实验,发现工件在机械加工成形时,残留在表面的油污以及表面状态对随后渗碳过程有很大影响。因而工件在渗碳前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表面预氧化处理工艺是解决渗层不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温度控制在450 ̄500℃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CrMnTi钢工件渗层不均匀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给出了解决20CrMnTi钢渗碳件渗层不均匀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阐述了在滴注式井式气体炉中进行渗碳及碳氮共渗处理时所产生不合格品的一些处理措施,为比较合理地处理返修品,减少废损失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催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的催渗作用,研究了保温时间,稀土浓度对渗层厚度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元素对离子硫氮碳共渗的催渗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渗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对于离子硫氮碳共渗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可使渗层厚度提高约25%,硫化物层牢固,表面硬度增高且渗层硬度梯度平缓,耐磨性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更严格控制热处理规格尺寸的需要,要求对影响渗层深度和心部硬度的变量进行研究和更好的控制,本文探讨了渗碳时间、温度、碳势、钢的淬透性范围和冷却速度等关键参数的重要性。为了保持最严密合理的渗层深度范围,提供了试验淬火数据补充计算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