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演变规律,依托江苏省高速公路历年的检测数据,选取部分路段进行精细化跟踪观测,考虑了环境和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横向裂缝密度随路龄的演变规律,建立了演变模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横向裂缝受低温的影响较大;与AK-13或PAC-13相比,上面层材料采用SMA-13时裂缝密度较小;横向裂缝的宏观演变规律呈现出初步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的三阶段特征,可以使用结构行为方程表征;当路面养护及时时,裂缝发展较慢,方程参数β值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演变规律,依托江苏省高速公路历年的检测数据,选取部分路段进行精细化跟踪观测,考虑了环境和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横向裂缝密度随路龄的演变规律,建立了演变模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横向裂缝受低温的影响较大;与AK-13或PAC-13相比,上面层材料采用SMA-13时裂缝密度较小;横向裂缝的宏观演变规律呈现出初步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的三阶段特征,可以使用结构行为方程表征;当路面养护及时时,裂缝发展较慢,方程参数β值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基层类型对沥青路面裂缝长期发展规律的影响,针对山西某高速公路3种基层类型(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2种基层厚度(50,55cm)的6段沥青路面试验路,于铺筑后连续4年、加铺后连续4年测定了路面裂缝数目和分布规律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数目、开裂面积及其发展速度均明显大于刚性和柔性基层;增加基层厚度可以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数目和开裂面积,但对于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路面作用有限;加铺后路面裂缝的发展规律与新建路面相似,加铺对于柔性基层路面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阐明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养护对策。文章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养护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东省八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路段的裂缝分布形式及其分布位置的详细调查,分析了沥青路面裂缝病害的现状以及裂缝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为探寻广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各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制定裂缝防治对策,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所需试件尺寸较大、现场取芯对路面损坏较严重等问题,针对不同的横向裂缝间距,选取6个典型路段,引入半圆弯曲试验(SCB)开展沥青路面抗裂性能与疲劳性能研究。通过SCB劈裂试验和疲劳试验的结果发现:当横向裂缝间距小于100 m时,断裂能和横向裂缝间距的相关性系数R~2=0.984 4,故断裂能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病害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基于疲劳寿命和应力幅(lg N_f-σ)的单对数线性回归能够更好地反映沥青路面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多雨潮湿,降雨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和行车安全影响非常大。福建省在研究和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沥青路面排水体系,为了检验其有效性,进行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排水体系的数值分析。基于Biot动态固结理论的Lagrange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路域3D模型。考虑降雨、表面径流、路面结构内部及地下水流动等因素,进行了超高缓和段路表集水状况、路面结构内部层底集水深度和孔隙动水压力、路面边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排水能力进行模拟分析。分析时考虑了动态移动荷载、动水场作用下的多孔路面结构的动态流固耦合,但计算时不考虑蒸发作用。结果表明:(1)采用移动路脊法设计后,超高缓和段的路表雨天集水次数可减少85.7%;(2)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自由水完全排出时间为0~5 d;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相比较,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层底无自由水天数可增加180%,同时沥青层层底孔隙动水压力相应可降低73.5%;(3)福建高速公路排水设施排水能力均有一定富裕,路基顶面横向排水管、碎石透水层、级配碎石层底横向排水管、集水井和缝隙式纵向排水沟的排水最小富裕度分别为96.7%,95.1%,73.5%,41.3%和26.9%;(4)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可以对排水设施尺寸或设置间距等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耒宜高速公路为主体,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对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裂缝间距和宽度的优劣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路面车辙深度的发展规律,选取江苏省不同交通等级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段,分析路面车辙深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规律,建立两阶段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并探究荷载和材料对路面车辙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通车时间的增长,路面车辙深度初期增长迅速,之后逐渐趋于平稳;随着车辙深度的增加,沥青路面车辙深度逐渐由上面层下移至中面层;车辙深度随着当量轴载作用次数(ESAL)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双层改性沥青路面的车辙年增量相对较小,而单层改性沥青和三层普通沥青路面的车辙年增量明显较大,荷载和材料性能是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浩  黄开宇  邓蓉 《中南公路工程》2012,(2):162-166,171
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在无横向裂缝和有横向贯通裂缝两种工况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弯沉、沥青层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半刚性层最大拉应力以及计算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半刚性层存在横向贯通裂缝时,内部应力增加且计算疲劳寿命将大为降低。在提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必要时应考虑存在裂缝的工况下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中宁至孟家湾高速公路一期工程通车后,沥青路面下面层产生了大量的反射裂缝,在二期工程路面中面层施工时,通过设置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来防治反射裂缝.文中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并对实际路用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已完成的贵州贵遵、贵新、凯麻和清镇4条已通车高速公路路况调查结果和贵州自然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调查情况,对已运营的沥青路面破坏形式进行归纳分析,提出贵州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建议,有益于减少或避免贵州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延长和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江洪  许佳 《公路工程》2009,34(3):120-122
依据湖南省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法的路面车辙深度、路面裂缝率,路面坑槽率和路面修补率四个指标的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估模型,并以临长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为沥青路面养护质量的评定及养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层状态下的沥青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比较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层未开裂及开裂状态不同时沥青路面结构内的应力响应情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工况分别建立模型,计算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同水平荷载、层间条件时,结构内的应力分布。分析表明,层间粘结状态是影响裂缝扩展的重要因素;面层-基层粘结不好时,面层底部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值都急剧增长,即使基层不开裂,面层内也会产生由下而上的横向裂缝及沿行车方向的纵向裂缝;已开裂但尚未沿深度方向贯穿基层的横向裂缝在荷载作用下会迅速反射至面层;待基层收缩裂缝充分发展并进行处治后,再铺面层可减少和延缓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应用,其设计还未完全采用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概率设计法。通过对我国早期的两条CRCP试验路调查,运用可靠性理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编制程序分析了横向裂缝间距、宽度的状况,得出相应变异范围和概率分布模型,为建立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横向裂缝间距的概率分布模型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异范围为0.500~0.932;横向裂缝宽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异范围为0.202~0.384。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针对佛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横向裂缝而采用的浅层灌浆技术的处理方案及其施工工艺。实践表明:浅层灌浆技术能有效地处理高速公路横向裂缝,而且工序简单、费用低、施工质量好,对行车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约25000km,80%以上为沥青路面。一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通车后不久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本从沥青路面结构的底基层,基层施工入手。较全面地分析了半刚性底基层、基层和沥青面层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迅速增长和网络化的初步形成,促进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分析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新特点、国外高速公路快速养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推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快速养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快速养护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路面平整度是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反映道路综合质量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平整度能直接反映高速公路通车后的整体效果。路面的不平整分纵向和横向,纵向主要表现为坑槽、波浪,横向主要表现为车辙和隆起。尽管目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严格,但有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通车1年。2年或3年-5年后,路面的平整度都有明显下降,影响行车安全、车速及舒适性。因此,认真分析探讨影响高速公路平整度的因素,提出、改善和提高平整度的技术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路面抗滑性能机理,总结综述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结合重庆山区多雨特殊地理气候条件,通过重庆地区4条高速公路6年间的横向力系数测试数据,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提出了保持高速公路良好抗滑性能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