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针对软土地区的土质,采用整体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承台桩基的附加弯矩和变形。考虑土体的庇护效应,对比分析了基坑距离、群桩根数和承台轴力等主要因素对承台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承台影响的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临海高等级公路灌河大桥主桥主3#墩承台基坑开挖施工入手,对大尺寸、深基坑开挖承台施工的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张槎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禅西大道海口互通立交桥13#桥墩位于拟开挖基坑的中央,充分考虑车站与立交桥桥墩的相互影响后采用扩大承台的桩基托换技术进行施工,以保障基坑开挖过程中上部桥梁结构的安全。文中介绍了立交桥梁桩基托换过程中采用的临时顶升技术、扩大承台方案、托换施工过程及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总结了明挖车站下穿桥梁桩基托换过程中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4.
因线形条件制约,滨海大道远期高架道路采用小交角斜向跨越近期实施的市域铁路S2线地下隧道,为避免高架桥梁桩基与隧道结构相冲突,交叉段承台采用骑跨式承台,并使高架桥梁桩基与隧道保持一定距离。建立高架桥梁骑跨式承台基坑开挖及高架桥体加载数值模型,考虑承台与隧道顶板关系、桩基与隧道净距的影响,对隧道结构变形及内力进行数值分析,据此提出相关的设计优化及施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架承台基坑开挖对隧道影响较小,但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隧道结构局部桩基需按抗拔桩加强配筋;骑跨式承台采取措施与隧道结构隔离后,能极大减小对高架桥梁加载时对隧道结构变形及内力的影响;高架桥梁桩基与隧道净距在3 m左右较为合适,过小或过大均对隧道不利;考虑桥梁加载对隧道的影响无法完全避免,隧道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结构加强及局部内空增大,以便在结构变形后满足净空和修复要求;在条件允许时,建议结合远期规划,将高架桥桩、承台与隧道同期实施以避免对隧道结构扰动。  相似文献   

5.
深水、厚软土地基条件下的跨海桥梁基础建设难度大,传统桩基承台基础形式与施工方法难以满足要求。该文结合规划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研究,提出了适应深水、厚软基的跨海桥梁建设条件下,一种创新的复合桩箱基础形式及其逆作的施工方法,并对设计、施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0,(8)
为提高因河床冲刷导致桩身外露的分离式桥梁基础的承载力,基于等效替代的理念,提出分离式桥梁整体抬桩加固方法。以G50沪渝高速太湖大桥加固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分离式桥梁整体抬桩加固设计方法、新增承台施工技术、新增桩基主动抬桩技术和施工安全评估研究,实现了不中断交通条件下的桥梁抬桩加固安全施工,提高了桥梁桩基承载力及整体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大量的河床冲刷桩基外露的桥梁提供了加固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上海一百商城(新楼)工程深基坑施工情况。针对新楼基础与邻近老楼的基础距离很近,以及已拆除房屋的桩基与围护桩仍残留在施工现场等的复杂环境,在施工地下连续墙、高压旋喷桩、混凝土支撑以及挖土时,采取措施予以有效控制,从而顺利完成结构施工。  相似文献   

8.
余富先 《路基工程》2021,(2):181-186
以明挖隧道深基坑施工与近邻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深(圳)中(山)通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基坑施工对近邻桥梁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况,其筑岛施工和暗埋段施工过程对既有沿江高速桥梁桩基的影响较小;水平附加位移(朝基坑侧位移)和竖向附加位移(沉降)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主线隧道基坑开挖施工将在既有桥梁桩基中产生附加内力,应提前对既有桥梁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开挖工法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得到深基坑围护桩在不同开挖步序下的变形规律与受力特性,运用数值分析手段模拟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江北城站的基坑开挖过程,此基坑开挖为大型深基坑逆作法开挖。得到的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正确性,评估了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此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反井钻机法施工竖井工艺和技术的分析,结合宁武(宁德—武夷山)高速公路洞宫山隧道通风竖井反井法施工方案,对竖井反井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反井法在施工效率、井壁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结合福建平潭海峡大桥施工现场广阔的海域、深水及气候环境等条件,研究了海上深水长大直径桩基、承台的定位与控制技术。在对现有测量技术与控制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适应复杂环境条件下桥梁基础施工的定位控制技术与方法。该研究成果解决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平潭大桥桩基础的施工定位问题,对相关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计算地铁隧道盾构穿越高架桥桩基托换施工前后桥梁承台及桩基受力的变化情况,保证桩基托换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依托厦门市轨道交通6号线隧道盾构下穿跨杏林湾路高架桩基托换工程,结合桩基托换工程特点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MIDAS/fea与MIDAS/civil建立桥梁桩基托换三维数值模型和梁单元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施工现场的桥梁桩基托换工程进行数值计算,重点分析桩基托换施工中新建承台及桩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据此提出桩基托换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保障桩基托换工程质量,为类似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安某高架桥工程部分线位与地铁四号线重叠,桥梁基础为避开已建地铁隧道,需采用大跨径承台跨越。以该工程为背景,对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承台和普钢-预应力混凝土混合空心承台这两种大跨径承台分别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同时对两种承台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两种承台方案的安全性及合理性。计算表明,两种承台的强度及抗裂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但预应力混凝土承台张拉预应力时在桩顶产生附加弯矩,对桩基影响较大,而混合承台施工期间采用分段浇筑,预应力在系梁与桩基连成整体前张拉完成,对桩基影响较小,推荐采用普钢-预应力混凝土混合空心承台。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张槎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而禅西大道海口互通立交桥13#桥墩位于拟开挖基坑的中央,基坑开挖过程中原有桩基周边土体将被挖除。为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变形进行控制,采用了扩大承台的桩基托换技术。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分析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桩基沉降、基坑变形和托换桩基的受力机制,验证托换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完成的基坑开挖,保证了上部桥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深基坑对工程安全及造价有较大影响,如何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地选择施工方法,是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及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仪征污水处理工程进水泵房施工采用了深井和轻型井点同时降水,水泥搅拌桩围护与止水,基坑放坡开挖的施工方法,确保了本工程安全地实施。同时与一般基坑围护施工方法相比,降低了基坑工程造价的50%。  相似文献   

16.
隧道斜井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千祥 《隧道建设》2011,31(6):712-716
以包家山隧道3号斜井和秦岭1号隧道斜井工程为例,对斜井的正井法与反井法作了阐述,重点介绍反井法中排碴导洞的开挖方法、出碴方式、出碴设备、滑碴风险预防、通风方式、风管防护等内容。通过工程实践表明:1)正井法施工斜井是目前公路隧道施工斜井广泛采用的方法,一般是为增加开挖工作面而设,可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2)反井法施工斜井是为隧道的运营通风而设,施工难度较大,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要求较高,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般应采用施工方法成熟、安全的正井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贾鲁河大桥承台桥钢板桩围堰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地质条件较差、承台埋深大、墩柱宽度大等情况下的承台基坑钢板桩围堰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在安全、工期、质量、经济及扬尘治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最优的体现,可供类似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九春  白廷辉 《隧道建设》2019,39(Z2):308-317
在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变形稍大就会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但诸如结构刚度、支撑布置(道数与间距)等因素在设计阶段已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调控的因素较少。从支撑轴力与软土流变的角度, 探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侧向变形的控制方法。从软土地铁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力学特点出发,系统研究该体系的力学状态和作用机制,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无支撑暴露/ 有支撑暴露不同情况提出围护结构侧向变形控制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对该控制方法进行具体的施工应用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铁深基坑围护侧向变形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桥梁桥墩跨越既有公路时,如桥墩距离公路较近,桩基承台开挖时会影响既有公路的运营安全,需要减小开挖并进行支护,以减少对公路的干扰。本文结合某具体工程基坑支护方案,对基坑支护验算情况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说明,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路桥建设施工中,大部分跨河桥梁水中桩基承台采用的是围堰法施工,所用围堰通常采用土石围堰、钢筋混凝土沉井围堰、钢套(吊)箱围堰、钢板桩围堰等。复杂的地质条件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围堰的施工,是各个施工项目研究的重点。该文就深水区如何采用拉森钢板桩围堰进行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进行探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