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城市中心地区较为常见的错位交叉口带来的交通问题,结合南京市中航科技城开发建设项目,对错位交叉口的交通信号联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错位交叉口运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基于错位交叉口信号联动控制模型的建立,以南京市航空路一瑞金路一尚书巷形成的错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利用Vissim建立错位交叉口的仿真环境,对城市错位交叉口的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错位交叉口信号控制策略,可以提高错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口车辆的延误,达到改善交叉口运行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锐  李文权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1):35-37,42
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叉口是道路网中通行能力的瓶颈和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T形交叉口交通效率越来越低。通过对T形交叉口3相位信号配时设置方法进行研究来提高T形交叉口运行效率。分析了T形交叉口交通冲突特性,提出了T形交叉口信号相位设置的相关建议。通过对现行十字彤交叉口信号配时公式进行改进,取得更加适合T形交叉口3相位信号配时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此方法进行阐述。此信号配时改进方法对T形3相位交叉口信号配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错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由于其几何拓扑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不能够用常规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法进行信号配时。针对错位交叉口的信号配时问题,提出两种可能的配时方法。其一为将两个交叉口作为一个交叉口来处理进行信号配时的方法,其二为将两个交叉口进行绿波协调控制的方法。以上海市某错位交叉口为应用案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车均延误、排队长度、通行能力和停车次数为指标,综合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信号控制交叉口过饱和交通状态的准确识别是进行控制策略调整及优化的前提和基础,文中对其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过饱和状态研究的总体脉络,将研究分为过饱和状态界定和过饱和状态辨识2个主要部分。在过饱和状态界定方面,从孤立交叉口过饱和状态与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两个方面人手综述了过饱和状态界定的条件和方法。在过饱和状态识别方面,基于本交叉口交通流检测数据的过饱和状态识别基础模型和考虑关联交叉口状态数据及信号控制数据的修正模型2方面综述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过饱和状态的识别方法。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是大流量环形交叉口一种理想的交通控制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运行效果。我国由于缺少现代环形交叉口的充分发展与应用,所以导致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控制模式与国外不尽相同。本文从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起源与发展着手,对各种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适用范围,探究造成中外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式异同的原因,最后总结国外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我国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健康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交叉口交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现代有轨电车条件下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展开研究.改进了NSGA-II算法,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的交叉口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单点交叉口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在获取基础信号配时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车辆的实时参数,构建现代有轨电车主动信号优先控制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TOPSIS模型客观地从优先相位延误、非优先相位延误和电车偏移度等多个方面对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实现最优信号控制.仿真实验表明: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和平均停车次数为有效的控制目标;基于非支配排序的交叉口多目标优化算法与加权组合遗传算法相比,可综合优化多目标;与NSGA-II算法相比,可降低交叉口人均延误时间1.8 s,降低平均停车次数0.02;基于DEA-TOPSIS模型的有轨电车信号控制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地综合多角度分析各信号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变化趋势,实现最优信号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针对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冲突点的特性,提出了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建立了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以西安市西影路与雁翔路十字型交叉口为例,对该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信号相位设计及信号配时优化,利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交叉口总延误减少了30.9%,东进口左转减少45%,西进口左转减少了22.5%,南进口总延误减少39.4%,北进口总延误减少62.6%。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道路平面交叉口拥堵的诱因,重点介绍了十字交叉口信号周期内的通行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最小信号周期以及最优信号配时的求解方法,以期为从事交通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杜熠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4):176-179,182,4
针对城市道路中常见的T型交叉口,该文详细分析了T型交叉口的相位设计类型.应用信号配时优化软件Synchro对具体路口进行设计优化及评价,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及建议,希望对T型交叉口的设汁、优化及改造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道路平面交叉口拥堵的诱因,重点介绍了丁字交叉口信号周期内的通行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最小信号周期以及最优信号配时的求解方法,以期为从事交通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信号控制下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了对交通信号控制参数进行优化,需要对交叉口延误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计算。根据信号控制交叉口理论,在以往定时信号延误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口一个进口方向的车辆延误分析,针对交叉口各进口方向同时处于非饱和与同时处于过饱和交通状况,分析并推导了交叉口延误公式.并用具体的算例说明了公式的用法。公式表明了交叉口延误与信号控制参数、车辆到达率等参数之间的动态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方法和建立交通信号控制参数优化的性能指标函数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利用渠化及冲突点法对交叉口进行组织优化,并应用synchro仿真软件获取信号交叉口的各项控制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交叉口的交通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呼和浩特火车站交叉口优化前后的交通服务水平评价对比,得出该方案对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运行环境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相位相序安排与交叉口设计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交叉口信号控制中,相位相序的安排与交叉口设计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交通信号的效益。目前,由于交叉口设计与相位相序安排不适应造成的交叉口时空资源损失和事故隐患越来越多。另外,多数交通控制系统中对相位相序的优化考虑较少,更少涉及与交叉口设计相适应的调节方法。随着交叉口设计在中国的普及,它的不适应性也会凸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限度地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同时为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优化根据。  相似文献   

14.
王伟娟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3):31-33,38
相位设计是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配时设计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直接决定着控制方案的效果.当前使用的相位设计主要依赖经验判断或穷举确定,不能保证最优.文中提出了基于相位阶段的相位设计"分组、相位搭接、相序调整"逐步优化法,能保证相位设计结果接近最优,并以4路交叉为例说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优化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的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相序优化的模糊控制算法,并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规则。对相序的优化考虑了驾驶员的心理,执行了专家的决策;对控制规则进行优化,减少了因专家主观性而导致控制器的不完备性。以典型的十字交叉口和四相位交通信号控制为例,选择不同时段的交通流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算法设计的信号控制器能有效避免交通流不平衡引起的拥挤堵塞,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区域绿波协调控制问题,根据自动驾驶车辆车速可控的特点,提出利用绿波车速与信号配时的协同优化方法,建立一种区域绿波协调控制模型。模型在信号配时与相位相序优化的基础上,增加对路段绿波车速的优化,为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路段车速引导方案;通过扩大优化模型的可行解空间,以解决区域协调中相位差的设计问题;选取绿波带宽折减率与通行速度折减率的加权量作为模型评价指标,使得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绿波带宽与通行速度的综合最优。算例结果分析表明: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绿波带宽权重系数,求解相应的绿波带宽与通行速度综合最优协调控制方案,其中绿波带宽最优方案的路网绿波带宽占比均值能够达到95%,明显优于TRANSYT模型的绿波协调优化效果。VISSIM仿真结果显示,与TRANSYT优化方案相比,所提模型方案能够减少干道平均停车次数39%,缩短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10%,使区域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嵌入式单点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嵌入式技术应用于单点信号控制系统中,不仅可以实现信号控制机对配时方案的自适应优化,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中心对路口控制状态进行监控,为后续将其嵌入到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文中在分析嵌入式单点自适应控制系统总体构架的基础上,基于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着重于对嵌入式控制单元中自适应控制优化算法的流程设计,以及控制中心监控终端软件的实现,并对系统的后续开发升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的深入,交叉口的可靠性问题开始凸显。交叉口可靠性主要取决与各进口流量的大小和交叉口控制方式。当前以平均延误为优化对象的控制方式实际上很难满足路口可靠性的要求。本文在定义了路口旅行时间可靠性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基础知识,建立了路口可靠性优化控制模型,并且运用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9.
当BRT车站濒临交叉口时,上游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易影响下游车站的进站排队,进而影响车辆在车站的延误;以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和在车站的延误总和最小为目标,采用动力学、信号控制和交通流等方法建立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优化算法,并用Visual Basic实现算法。以广州市中山大道BRT的车陂交叉口与车陂站为案例,用Vissim仿真验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实现了车辆的总延误最小。  相似文献   

20.
设置有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的交叉口进口道存在因公交与其他车辆两股平行车流在路口同时左转、直行和右转而形成的多路交织现象,传统信号控制方案已无法消除这类交叉口相位放行造成的交织冲突问题。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借用公交专用道左转的新型交叉口,规定了各流向车辆的运行规则,同时设计了主信号与预信号相位方案及相互协调配时关系。具体来说,根据公交直行车辆和其他左转、直行车辆的到达-驶离图式,分别建立各流向不同情况下车辆的延误与停车次数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与车均停车次数加权的当量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为验证该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合算例对传统控制方案和优化控制方案进行比较,并分析等待区长度对车辆排队演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优化方案适用场景。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案,优化方案增加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使得车均当量费用下降比例达到了32.3%;参数灵敏度分析显示,主信号等待区长度宜设置为80 m。所提出的控制策略通过借用公交专用道左转,提高了交叉口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公交优先策略实施的影响,能够完全消除设置有路中式公交专用道交叉口相位放行中的交通交织冲突现象,以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