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建国 《隧道建设》2019,39(Z1):377-384
高原高寒地区风积沙地层隧道具有失稳快、易坍塌、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且受区域气候影响,施工进度慢、有效施工时间短等特点,为解决风积沙隧道开挖时漏沙、洞顶坍塌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问题,保证安全快速施工,依托格库铁路依吞布拉克1号隧道风积沙段工程,根据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选择隧道内水平旋喷桩、地表竖直旋喷桩及地表注浆3种超前加固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及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比选论证,确定采用地表竖直旋喷桩并有效实施。现场实施和监测结果表明: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地表竖直旋喷桩超前加固能有效防止漏沙及洞顶坍塌,保证隧道工作面的稳定,且能实现超前加固与开挖平行作业,达到安全、经济和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在建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15标段CFG桩处理软土路基为例,采用低应变法对其桩身完整性进行现场检测试验,对实测桩身完整性反射波曲线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CFG桩桩身完整性结果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低应变反射波法[1-2]是通过分析反射应力波速度量的变化来判断桥梁基桩缺陷类型、程度和位置。对不同缺陷桩的反射应力波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介绍低应变反射波法用于检测基桩的局限性,对判断桩身缺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低应变反射波法桩基检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应变反射波法广泛应用于桩身完整性检测,但各类缺陷引起的波阻抗变化存在很大模糊性,而波阻抗又是响应曲线波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使时程曲线的正确判断存在很大难度。对照试验桩的检测结果,对一种小直径水泥砂浆桩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该种桩基进行质量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石壁  蒋思冬 《路基工程》2014,(6):172-174
通过对某路基CFG桩的测试与波形采集处理,与桩身缺陷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典型缺陷类型与波形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CFG桩过程中,应注意桩头处理方法、激发波频谱的选择对波形采集的影响,为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检测CFG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5)
基于福州市某隧道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条件下,掌子面应变、隧道初支与旋喷桩受力情况。结果显示,旋喷桩加固工况中,掌子面塑性应变、衬砌轴力明显小于无旋喷桩工况。隧道开挖过程中旋喷桩主要产生纵向挠曲变形,上部荷载主要由旋喷桩拱脚传递至下部围岩。旋喷桩施作范围下的初支轴力为未施作旋喷桩工况下的46%,旋喷桩承担了上部围岩大部分荷载,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引水干线2#隧道土洞段穿越富水含泥粉细砂地层,传统的管棚注浆等超前支护效果难以保证,通过采取超前水平高压旋喷桩对隧道围岩进行预加固,并结合掌子面注浆等措施防止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发生流塌失稳变形,并对桩体灌浆量、围岩变形监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超前水平旋喷桩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公路建设工程桩基检测为实例,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分析判断桩身质量的基本原理及实桥检测结果,结合实测桩基缺陷(缩径、离析、蜂窝、强度低局部嵌岩桩)的典型曲线,并用钻芯取样证实反射波法的测试结果的正确性。文章还对基桩缺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避免今后工程再出类似的质量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平旋喷加固在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庆  殷九荣 《隧道建设》2012,32(2):213-217
为在以富水砂层为代表的软弱地层顺利施工隧道与地下工程大断面,以兰渝铁路某隧道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层水平旋喷加固及支护施工为例,对水平旋喷加固机制、旋喷参数选择、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及应用。通过高压水平旋喷在开挖线周遍形成水平咬合桩和开挖面稳定锚固桩,有效避免了开挖过程拱顶流砂、坍塌及工作面失稳的现象,实现了富水砂层隧道大断面开挖,提高了开挖施工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M3线试验段区间隧道K15+838.35~+660埋深8.15~13.1 m,穿越VI级富水砂层,地面环境复杂,施工风险极高。在地面不具备降水及垂直加固的条件下,为达到控沉防塌的效果,保证地面建筑物及洞内施工安全,应用洞内环向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技术,同时,采用一系列相配套的超前支护技术及加固措施,弥补了水平旋喷桩在砂层及碎石层中不能咬合的缺陷,确保了富水软岩地铁隧道的开挖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水平旋喷桩在风积沙隧道预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路基工程》2012,(1):122-125
以榆神高速公路神木一号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施工中解决开挖时漏沙以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采用水平旋喷桩对风积沙层进行预加固的施工技术,包括加固机理、注浆参数、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等;试验和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水平旋喷桩能保持风积沙层在隧道开挖后的稳定,有效地防止了漏沙,保证了隧道安全快速地施工,并指出水平旋喷桩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许俊伟 《隧道建设》2018,38(6):1029-1036
为解决富水淤泥质地层和粉质黏土层中大跨径矩形暗挖隧道密贴下穿雨水箱涵施工难题,提出采用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结合的技术加固隧道及周边土层,以提高地层刚度。隧道采用分步开挖法,分上下、左中右6步开挖,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注浆方案,并分段进行临时支撑拆除和二次衬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箱涵变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通过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改良土体,施工过程中的箱涵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且整个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变形较小(6.8 mm),说明施工采用的超前加固和开挖支护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类似地质条件下暗挖隧道的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5,(12)
针对风积沙隧道地层失稳快,坍塌风险大,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施工进度慢的特点,依托千松坝风积沙隧道工程,对该隧道设计、施工的洞口防护方案、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方案、开挖方案、沙岩交界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案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实测模型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波形曲线特征,阐明波形曲线特征点与桩身缺陷性质和位置的相对应关系,评述反射波法测桩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反射波法是检测桩基完整性的一种方法。文中主要根据反射波检测原理,综合其他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反射波法对桩身内部缺陷和截面尺寸及桩周地质的敏感程度,认为反射波法对桩身内部缺陷的反应不太明显,而对桩身截面尺寸及桩周地质的反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围岩稳定性差、富含地下水等造成隧道变形和地表沉降问题,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支护。该支护方法具有强度高、均匀性强、可控性强、综合效果好等特点。本文以某具体事例为依托,分析了高压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的作用机理、特点以及具体支护方案和施工方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网络模型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支护,可有效预防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目前检测桩身完整性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对桥梁桩基的总体质量做出及时准确的定性分析,并给出基本准确的结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然后根据实践经验阐述了现场测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Ⅰ、Ⅱ、Ⅲ、Ⅳ四种桩身完整性类别分别详细加以分析,并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探讨,使大家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验桩基质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依托三亚隧道穿越全风化石英岩富水软弱地层工程,对该地层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现场采用的水平旋喷桩预加固方案,通过力学参数试验掌握了旋喷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水平旋喷预加固的效果及加固后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比选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水平旋喷预加固结合CRD法能够较好适应该地层条件下的隧道开挖。现场应用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7,(4)
风积沙地层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地质情况,具有结构松散、颗粒间黏聚力极低、抗剪强度低等特点,风积沙地层中开挖隧道时自然也就面临围岩稳定性的问题,旋喷桩在一些工程案例中被用于解决该问题。通过离散元软件来模拟风积沙地层,对水平旋喷桩和竖直旋喷桩两种旋喷桩方法在风积沙隧道中的加固作用进行分析,从洞周变形、衬砌内力和应力分析等探讨两种方法的不同加固机理、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优劣水平等问题,可为旋喷桩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超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现依托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柳泉3#隧道,采用GTS-NX有限元软件对超前管棚、水平旋喷支护及大管棚配合水平旋喷桩三种超前支护方案进行比选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管棚配合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施工影响范围内地表竖向沉降量较小,初支无明显变形开裂、整体稳定性好,能够承受上方土体和交通荷载。该方案在现场工程应用中效果良好,依托工程隧道洞口超小净距段最小净距仅0.64 m,为国内已实施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最小净距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