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规模采集营运车辆驾驶行为信息,并对其驾驶行为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有效遏制交通事故的前提.对采集的营运车辆驾驶行为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筛选、分段等,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利用经纬度坐标转换后计算出的车辆行驶速度与车载速度加权的车速进行分析;并运用DBSCAN聚类和 Spearman秩相关方法对不同车辆、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天气状况下速度和加速度进行聚类和讨论相关系数,提取驾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驾驶员夜晚比白天行车速度波动大,需加强夜晚行车的安全监控,且聚类方法可用于判定车辆驾驶的稳定性程度,有助于道路交通中心对车辆安全状态的判断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对于经验丰富的营运车辆驾驶员,天气对驾驶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不少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采用不良手势操作转向盘造成的。设计不良手势操作检测装置就是要监测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有不良手势,若有对驾驶员进行语音报警或提示装置,则可有效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将驾驶模拟器作为试验平台分析使用手机对驾驶的影响,有40名驾驶员参与了多阶段的试验,利用统计数据对不同通讯方式下完成的不同驾驶任务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带有干扰性的手机通话最有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而免提可以起到轻微的改善作用,不能有效改善负面影响;使用手机同时完成双重任务的干扰性远比单一任务的干扰性影响大;男性使用手机对于驾驶安全性影响比对女性大。以试验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使用手机对驾驶的可靠度模型,综合分析验证了使用手机对于车辆驾驶影响的初步结论。进一步为基于模型的驾驶可靠度进行分级,得到结论:使用手机对驾驶可靠度影响显著,干扰对话对驾驶可靠度影响更加显著;任何形式的通话都会使可靠度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的正确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所谓工作能力是指驾驶员的正确判断能力和操纵能力.当驾驶员疲劳时,工作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根据统计资料,驾驶员连续驾车12小时后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是连续驾车8小时的1.5倍;此外,连续工作7小时以上的驾驶员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数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3以上.统计资料还表明40~70%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5.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驾驶员表现为日间嗜睡,驾驶中易发生错误操作,因而导致交通事故。为降低事故发生率,应识别 OSAHS 驾驶员发生事故前的驾驶状态。从驾驶员的生理角度,通过脑电波识别驾驶状态,提出交通事故前的预警指标。招募20名已被确诊患有 OSAHS 的驾驶员在模拟驾驶舱中进行模拟驾驶试验。被试者的驾驶环境、驾驶要求(如驾驶中不能接打电话、不能超速等)相同;在驾驶中采集 OSAHS 驾驶员的脑电波(α和β节律)变化、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类型。通过宏观(波形图)及微观(数据)2个方面分析脑电波在不同驾驶状态下的变化。研究得出,交通事故发生时脑电波α节律受到抑制或消失;正常驾驶状态下和发生事故前的β/(α+β)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性。以上2项均可作为驾驶嗜睡预警的指标。此外,提出事故发生前30 s的β/(α+β)均值作为预警的临界阈值。   相似文献   

6.
营运车辆驾驶人因其职业特殊性,驾驶过程中易产生分心驾驶行为从而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为提高营运车辆驾驶人分心驾驶行为的检测准确性和泛化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obileViT网络的驾驶人分心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自然驾驶实车试验,构建包含安全驾驶、使用手机、喝水、整理仪容和与副驾驶交谈5类行为的营运车辆驾驶人分心行为数据集。其次,将注意力机制引入轻量型MobileViT网络,通过选择有效的网络主干MobileViT、注意力模块CA、网络嵌入位置从而设计出最优分类模型MobileViT-CA。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obileViT-CA分类模型可以有效提升分类网络的性能,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的营运车辆驾驶人分心行为数据集和State Farm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96.57%和99.89%的准确率,且模型具有体积小、检测精度高的优势,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车辆驾驶与维修工作中,经常发现部分驾驶员存在诸多不良驾驶习惯,致使汽车使用寿命缩短,故障发生率升高,燃油消耗增加,尾气污染加重。为此,很有必要探讨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道路驾驶中,最常做的就是并线,可以说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安全地完成一次并线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交通事故的统计却表明:并线中出现的剐蹭事故占交通事故的60%左右.那么到底是哪出了问题,使得一个简单的驾驶动作产生出如此多的交通事故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很多的驾驶员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并线操作步骤,缺乏良好的驾驶心态以及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驾驶时间对营运驾驶员驾驶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王猛  汪林  李宏海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5):113-116,120
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疲劳驾驶问题,以公路客运行业的营运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人机工程学和试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按驾驶时间的不同设计了区组对比的试验方案,并用试验仪器现场采集了99个样本的试验数据,利用F检验和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驾驶时间对驾驶员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时间在8~12 h之间,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注意能力会显著降低,而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降低不明显;驾驶员的主观疲劳感受随驾驶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汽车保有量和新驾驶员数量的快速增加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原因之一,如何设计驾驶员培训内容、优化驾驶证申请流程是提升新驾驶员交通安全状况的主要措施。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驾驶证申请考试要点、新驾驶员培训内容和渐进式驾驶培训(Graduated Driving Licensing,GDL)要求。对比中美新驾驶员培训与驾驶证考试内容发现:美国注重新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意识的培养与考查,而我国侧重于驾驶技能和交通法规的考核。最后,借鉴美国新驾驶员的先进管理经验,对我国新驾驶员培训与驾驶证申请流程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军车交通事故规律与科学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车交通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驾驶员素质低易发生事故 一是驾驶作风差的驾驶员易发生事故。驾驶作风是一个驾驶员的行为规范、礼节、品质和风貌的综合体现。驾驶员保持良好的驾驶作风,自觉遵守交通规范,严格安全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根本理论原因,本文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形成过程及其机理。基于人因工程学角度,以疲劳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承担驾驶负荷的驾驶员身体系统,并把驾驶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把每一阶段所产生的疲劳严格区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根据驾驶疲劳的程度,把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分为了四类,建立了驾驶疲劳累积模型。根据对驾驶疲劳形成的系统分析,概括了现阶段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军车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 源头把关不严是诱发车辆交通事故的祸源一是心理素质差易发生事故。驾驶员对交通险情的态度与处置能力,不仅与驾驶技术有关,更受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素质差的驾驶员,往往遇到交通危险就恐惧、紧张、惊慌失措,在平直路上极易感到单调枯燥、乏味疲倦,对拥挤的交通容易急躁,甚至采取不友好、不安全的举动等。二是胆汁型的驾驶员易发生事故。该类驾驶员易兴奋,遇有刺激容易发怒,驾驶车辆时表现为超速行驶和强行超车、会车以及争道抢行,  相似文献   

14.
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尤其是恶性交通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研究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汽车提供安全辅助驾驶功能,从而为减少常规车辆因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提供智能技术保障。车辆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发  相似文献   

15.
驾驶疲劳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中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率占了将近百分之四十,驾驶疲劳检测和预警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而驾驶员打哈欠是疲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直观指标,文章提出基于Python平台开发一套在线检测驾驶员打哈欠的系统,方法简单、指标稳定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同时,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在出行时选择公交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此,公交车驾驶的安全问题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相关数据表明,驾驶员的违规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应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交车驾驶员安全与驾驶视觉特性的关系,有效保障公交车行驶的安全性。公交车驾驶员是驾驶行为的参与者,行驶过程中结合视觉信息操作驾驶行为。本文简要概述了驾驶员的视觉基本特性与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及驾驶经验对视觉特性的影响等方面,基于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疲劳驾驶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疲劳预警,对预防疲劳驾驶、促进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疲劳的检测原理出发,对比介绍了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车辆行为特征、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交通事故、驾驶员安全教育现状和驾驶模拟器用于驾驶员安全教育的条件;提出了驾驶模拟器用于驾驶员安全教育的虚拟道路交通视景系统的组成及设计方法;分析了用于驾驶员安全教育的虚拟道路交通视景特征及驾驶模拟器用于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驾驶汽车的高速发展,L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装车率也越来越高,L3级自动驾驶已逐步实现,而安全自动驾驶还尚未完全落地,当前正处于人机共驾阶段,尽管ADAS系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但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和危险驾驶等交通安全“隐形杀手”仍长期存在,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生命安全,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能有效避免疲劳或者分心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已经成为避免事故和改善道路驾驶安全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驾驶员监测系统的测试评价方法,并总结了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从交通事故的事后分析中发现,驾驶员因服用一些药物而导致交通事故的现象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吃什么药,对于驾驶员来讲应慎重,因为有些药物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服用这类药物后,驾驶员有可能出现困倦,驾驶动作不协调,以致于发生不应发生的交通事故。奥地利科学家柯互格涅夫调查了9000例交通事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