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对残积土坡坡体内部变形特征及边坡失稳机理的影响,结合自制监测系统、人工降雨试验及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开展不同位置、不同坡度、不同密实度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雨水入渗对坡体变形、吸力的影响。指出失稳预警因子应从降雨诱发滑坡失稳机理出发,着重考虑边坡关键位置的力学物理量变化。基于坡体变形和吸力时变规律,提出边坡变形发展的3个阶段;基于不同条件下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揭示降雨诱发残积土坡的失稳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边坡上部土体吸力和变形变化幅度较大,速度较快,而下部土体变化幅度较小,速度较慢;陡坡和高密实度边坡抵抗降雨入渗引起的变形能力强于缓坡和低密实度边坡,由于小孔隙结构发生破坏所需的能量远大于大孔隙结构,导致低密实度、缓坡坡体中部产生的变形大于坡体上部;边坡变形发展阶段为初始蠕变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滑动破坏阶段;无支护的边坡,失稳预警因子可选择边坡关键位置处的基质吸力;有支护的边坡,应根据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和边坡关键位置处吸力变化特征来选择预警因子;土坡的失稳模式为坡表冲刷→冲沟、切沟侵蚀→坡脚局部坍塌→破坏范围纵横发展→整体失稳,滑动面深度为1~3 m,该类滑坡应注重坡脚防护,尽可能降低边坡渐进累积破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构建东南沿海地区降雨诱发滑坡预测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降雨入渗对黄土边坡破坏面的形成及滑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一黄土滑坡为例,将流固耦合理论引入边坡的稳定分析,结合数值分析软件FLAC,研究了边坡在不同降雨入渗深度下位移、速率的变化情况以及边坡破坏场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以位移和速率为标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入渗,位移和速率有不断增大的趋势,降雨入渗4m后,位移和速率显著增大,边坡破坏面处于贯通状态,坡体达到临界滑动速率,直至推动整个坡体向下滑动而形成推移式滑坡。  相似文献   

3.
平山造城、填沟造地等形成大范围近直立的高填方体,这些新型工程为黄土高原带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在降雨条件下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灾变隐患,针对这一状况,开展黄土填方边坡降雨过程中坡体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湿润锋以及变形等动态响应规律的分析,并对坡体裂缝发育与演化及变形破坏模式进行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湿润锋下移致使坡体内部的基质吸力减小而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增加,并且其达到峰值以后稳定,虽然基质吸力降低到最低时,坡体未发生滑塌,但随着雨水的继续入渗,坡体会发生局部和大规模的破坏,表明降雨诱发的黄土滑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坡体裂缝体系演化机制为临空面附近产生张拉裂缝且向后扩展-坡体侧翼产生剪张裂缝-后缘产生贯通性的张拉裂缝,形成的拉裂缝不仅提供了优势入渗通道,而且也是每次滑塌的后缘边界;短时连续降雨诱发的填方边坡变形具有浅部间歇性和突发性破坏的特点,导致填方坡体产生多级块体滑动破坏;长时连续降雨诱发的填方边坡变形则具有深部渐变连续性破坏的特点,导致填方坡体产生冲蚀及流滑破坏。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楼房山隧道罐子沟端滑坡防治工程数值计算模型,研究降雨对碎石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将降雨条件转化为含水率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变化下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及剪应变增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下,碎石土边坡的稳定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先缓慢减小后急剧减小的特征,即存在一个与含水率有关的临界特性;降雨诱发碎石土边坡失稳的主要机理是雨水渗入后在地下水管道排泄系统作用下,将坡体下部碎石土中的细粒土带走,逐渐形成坍塌滑移,导致整个边坡破坏。  相似文献   

5.
针对土石坝边坡在雨水渗入作用下易引起边坡孔隙水压变化,导致结构失稳的问题,采用SLOP/W有限元软件构建土石坝边坡模型,重点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降雨雨型和前期降雨条件下土坝坡内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得到坝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相同时,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坝坡基质吸力下降,坝坡的安全稳定性降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时,雨水以径流方式流失,土坝坡体内部基质的吸力变化较小;降雨总量一定时,降雨峰值数量越多,峰间降雨强度小,坝坡抗滑稳定性越低,当前期降雨和后期降雨间隔时间增大,坝坡安全稳定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当时间间隔很大时,前期降雨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持续降雨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会在土质边坡表层形成一层暂态饱和区,暂态饱和区的范围会随着降雨历时和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Geostudio 2012数值模拟中,表现为均质土坡在表层出现的湿润峰随着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向坡体深部扩展,在相同条件下,湿润峰在坡体平缓部位扩展深度大,而在坡体陡峭处扩展深度小,导致湿润峰将坡体划分为上部暂态饱和区与下部非饱和区两部分。相同原状土体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和减小而相应增大和减小,致使湿润峰上部暂态饱和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随降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出现均质土坡时,必须考虑天然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做好截水及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的建设往往需要对项目区地质环境进行较大的改造,改变地下水的补排路径、坡体荷载平衡等,进而影响斜坡稳定性。在施工削坡加荷的影响下,部分公路边坡虽然在自然状态下并无滑动迹象,一旦遭遇极端降雨天气将会出现裂缝的加剧扩展,滑带土的强度劣化等,进而引起潜在滑坡体的复活变形。本文基于大关县某公路边坡工程,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室内土工试验获取了坡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采用geo-studio降雨渗流耦合数值计算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变化及对公路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诱发的滑坡复活变形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稳定性系数随降雨时间增长而降低,且变化曲线在降雨4h处具有明显的拐点;随着渗流过程的不断进行,坡体潜在滑动面受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大永高速公路老南瓜塘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分析该边坡的失稳破坏机制,并确定雨水入渗导致坡体强度软化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老南瓜塘边坡在降雨、地震、降雨+地震等工况下的工程稳定性,根据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状态选取了抗滑桩支护方式进行加固,并复核加固坡的工程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边坡稳定性随降雨持续而降低存在一定滞后,边坡最不稳定状态在降雨结束后一段时间,并非对应降雨结束时。②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破坏显著,地震工况下老南瓜塘边坡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③前期降雨会加剧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破坏,降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久,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田华兵 《路基工程》2020,(6):202-205
以某泥质粉砂岩类土质高边坡滑坡治理为例,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破坏模式,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类土质边坡失稳多发生在连续降雨期间,在雨水的作用下沿相对隔水层形成软弱滑动带。通过清方卸载、加固坡脚和坡面抗冲刷防护,能有效控制滑坡变形,确保工程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0.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是研究边坡稳定性定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其计算正确性对于预防滑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泰勒分析法,找出不同坡度下土坡体最危险滑动面,运用瑞典圆弧条分法计算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然后运用有限元重度增加法通过ADINA软件求出坡体的安全系数;最后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再结合工程实例,通过ADINA分析结果与前人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基于ADINA有限元计算软件对于求解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含碎石粘性土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以浙江省58省道K15+200滑坡为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反分析方法,计算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和分析该滑坡的稳定性以及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含碎石粘性土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在降雨作用下边坡变形破坏过程中滑坡体各部位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不一致和塑性应变的不断发展引起的;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可以更好地反映该类型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及滑坡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胡伟  杨刚  吴银亮 《路基工程》2019,(5):122-126
英德至佛冈一级公路K2+730~+810左侧路堑边坡由于坡率设计不合理,长期裸露在空气中,受雨水侵蚀,产生滑坡,严重影响公路运营。运用北京理正软件对主滑方向上的三个剖面在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为1.009~1.121,降雨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为0.761~0.802,已滑路堑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经采用抗滑挡土墙、锚杆、截水沟等治理措施后,已滑路堑边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为1.636~1.783,在降雨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为1.347~1.452,均处于稳定状态。通过以上措施对滑坡进行了有效治理,确保了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降雨是诱发土质公路边坡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某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流固耦合方法,定量分析不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公路边坡渗流场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边坡体积含水量越早达到饱和且达到饱和的范围越大,边坡的基质吸力下降速率越快且消散范围越大,边坡抗剪强度降低越多,稳定性持续下降;当降雨强度达到大暴雨或降雨持续时间达到6天时,该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小于1,有可能失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降雨期和停雨期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变化,使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考虑前期降雨的边坡的渗透系数及孔隙水压力变化,得到各阶段边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和渗透系数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坡脚受前期降雨的影响较明显;受渗透系数较小和临界滑动面较深的影响,停雨后边坡安全系数仍持续减小。  相似文献   

15.
舒中潘  黄小东  李大鑫  杨关 《路基工程》2020,(1):174-177,183
推导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Janbu法稳定性计算公式,以川东某红层堆积层滑坡为例,采用几何数值模拟,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合适的抗滑桩位置。结果表明:该红层堆积层滑坡中后部的变形大,前缘的变形相对较小,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在长期地下水作用下,滑坡滑带土不断蠕变,加上人类工程的加载,导致滑坡滑动。滑坡中部-前缘蠕动变形量较大,但该滑坡的滑面还未完全贯通,因此其两侧边缘变形不甚明显。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陡坎的坡脚位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朱树念 《路基工程》2012,(3):177-180
以长牛铁路K14滑坡为例,在现场调查、地质勘察及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边坡下伏基岩向坡外倾斜、坡脚深挖后未设置有效的支挡措施、边坡坡面无防护措施、未采取有效措施引排边坡岩土体内地下水、连续降雨等原因引起斜坡滑动。采用上部刷方减载、坡脚设抗滑桩及重力式挡土墙的综合治理方案,治理完毕一年多,坡体稳定,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袁丁  蹇依 《路基工程》2014,(4):227-231
莫洛村滑坡由多期泥石流堆积形成,虽然滑坡体的坡面和滑面都比较平缓,但滑坡体良好的汇水条件和地下水流动产生的动水压力是滑坡变形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成因的不同,莫洛村滑坡可划分为两个滑坡,#1滑坡是由降雨诱发的推移式滑坡,处治的关键在于将地下水拦截并排出滑坡体外,#2滑坡是由河水冲刷掏蚀导致的牵引式滑坡,需设置防冲墙防护。实施治理后,已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