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为了在汽车碰撞过程中让副车架前点或后点与车身脱落,使得发动机下沉间接增加碰撞空间,实现降低整车加速度,更好的保障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对前副车架连接点的脱落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优化了前副车架后安装座及加强板的安装孔设计。根据整车碰撞试验数据,该设计方案对于降低整车碰撞加速度、减少防火墙的变形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一种副车架对小偏置碰撞性能的优化提升进行分析,同时又观察了几种典型的小偏置碰撞性能良好的框型副车架,最后总结出几种框型副车架针对小偏置碰撞性能的优化提升方法,可为今后的副车架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加速度传感器的类型及其安装工艺对车辆碰撞模拟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碰撞试验常用的压阻式和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了不同碰撞模拟波形在加速台车和减速台车的模拟试验中的输出.通过DIAdem 和Matlab等工具计算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安装位置与方式的加速度传感器在不同模拟波形试验中输出结果的偏差、相干函数、碰撞能量和冲击响应谱等参数.结果表明在时域和频域内,不同类型的加速度传感器及其安装工艺对法规波形试验结果无明显影响,而对任意波形的模拟试验结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爽  孙浩  任培 《汽车技术》2011,(5):37-41
碰撞模拟系统通过控制冲击能量产生和耗散的时间历程获得目标加速度波形.在研究新型加速型碰撞模拟系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 3 种能量控制类型的新型模拟系统实车碰撞波形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比较了 3 种系统的模拟精度和重复性精度,并利用功率谱密度方法在 Matlab 下绘制了目标波形与模拟波形的能量-频率分布曲线.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针对现有平台车型C-NCAP五星级碰撞安全车身,基于车身结构轻量化要求,通过CAE仿真改进车身结构,开发了一款满足C-NCAP五星级碰撞标准的全新紧凑型A级轿车。在现有平台车型基础上,构建高精度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通过前纵梁、副车架和前防撞梁结构的改进设计,以整车加速度波形、前围侵入量和前纵梁变形模式等为结构开发目标,进行车身轻量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达到车身结构轻量化要求的同时,改善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轿车底盘的副车架应用MSC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耐久性疲劳分析,得到了副车架的应力分布及疲劳计算结果。通过分析和试验,能对副车架的结构优化提供基础,进而提高仿真计算在副车架设计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波形梁护栏加速度风险指标的影响因素和机理,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护栏防护能量、护栏板尺寸以及立柱等因素对车辆加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护栏碰撞加速度与护栏结构的整体防护能量成非单调关系;加速度随波形梁板的截面模量增大先减小后变大,存在最优的护栏板的截面模量;护栏方柱由于棱角突出,相较于圆柱对车辆的加速度影响更大;可通过缩短立柱间距的方法,而降低车辆的加速度,降低安全行车风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自卸车副车架的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的副车架进行了强度刚度对比分析,为自卸车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斌  包伟 《汽车科技》2013,(6):49-55,62
车辆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可以简化为等效双阶梯形波,利用这一方法分析波形特征,指导车身结构正碰性能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某车型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为例,将碰撞加速度作为设计目标,应用等效双阶梯形波法将波形参数化,通过对比结构性能指标,确定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护栏端头事故分析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车辆碰撞护栏端部事故严重性,通过事故形态分析,提出护栏端头碰撞条件与评价标准,并给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小型车碰撞护栏端头易造成乘员严重伤害,应采用小型车对护栏端头进行安全评价;卷板式护栏端头通过卷曲波形梁板吸收车辆动能,碰撞方向加速度为12.5 g,可有效防护小型车100 km/h正面碰撞;吸能箱式防撞垫通过结构变形吸收能量,小型车60 km/h正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0.7 g,侧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6.1 g。研究成果对护栏端头安全设计和标准完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副车架的受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车架是搅拌车的重要部件,其塑性变形及断裂是常见的失效形式。根据副车架的实际受力形式,设计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并采用美国ZonicBook/618E便携式实时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和TT9000扭矩遥测系统对副车架在实际使用过种中的受力状态做了实时监测,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某车型在整车安全正面碰撞过程中,车身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对加速度、速度曲线及车身关键件的变形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车身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正面碰撞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车型安全开发目标及车身结构的要求,对吸能盒、左纵梁内部结构件、副车架纵梁及蓄电池支架提出了优化方案。通过对所提方案进行模型仿真模拟分析,并用HyperGraph对其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优化后方案的优化结果,并确认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有效地缩短了整车安全性能的开发周期,节约了实车碰撞试验验证的开发成本,为项目后期实车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整车高度,降低上装的重心位置,文章重点通过分析普通搅拌车的上装结构及其主副车架的连接方式,采用取消副车架设计方案,并对上装前后机架进行优化改进,以满足底盘车架连接的需要。通过车架的受力分析,对薄弱区域进行加强。为开发无副梁搅拌车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长度的圆形薄壁吸能管和不同质量的台车,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台车试验进行拟合,获得FMVSS213规定的动态试验台车碰撞加速度波形。将所得的台车加速度波形和已有的ECE R44台车加速度波形,加载到放置有Q3儿童有限元模型的两种(汽车安全带和ISOFIX固定式)背带式前向儿童约束系统碰撞仿真模型中,通过仿真,分析了加速度波形对3岁儿童乘员的运动学响应和损伤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加载FMVSS213加速度波形的儿童乘员的前向运动学响应比加载ECE R44加速度波形约提前20ms。加载FMVSS213加速度波形的头部前向位移、HIC15和头部与胸部的加速度均大于ECE R44工况。两种工况的上颈部轴向力和胸部压缩量无显著差异,但上颈部轴向力均大于法规限值(1 705N),而胸部压缩量均小于法规限值(53mm)。研究结果表明,FMVSS213动态加载试验对儿童约束系统的安全性评价要求更高,可为儿童约束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轻型货车前部吸能区短、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效果差的特点,提出了改进货车车架和保险杠之间缓冲吸能区的方案.通过分析改进前与改进后各测试点X向位移、整车加速度及保险杠系统能量变化情况表明,在整车前部长度不增加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结构有效降低了正面碰撞中的加速度,改善了吸能效果,对提高轻型货车碰撞安全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限元及试验技术的轿车副车架模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模态试验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技术相结合,研究了轿车副车架的振动模态特性。首先建立了副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其自由状态下的模态参数,之后根据副车架模态试验的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以获得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最后模拟计算了副车架在真实约束下的模态特性,为分析副车架在工作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在台车试验中准确复现车身B柱加速度波形,以机械式缓冲吸能器及其钢板布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碰撞中台车位移、钢板位移和钢板长度三者的关系;通过台车模拟试验过程的仿真,揭示了不同长度单片钢板的加速度特性和碰撞初速度对它的影响,以及单片钢板的半脱离特性.最后总结出台车试验中钢板的布置方法,利用它可复现任何碰撞波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汽车发动机罩盖的结构设计对行人头部冲击响应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根据行人头部冲击器与发动机罩盖碰撞加速度波形的多个波峰的特征,划分为不同阶段;分析了罩盖的碰撞变形过程和吸能机理,各阶段分别受罩盖随动质量、结构刚度、边界支撑及下方变形空间等因素的主导;对各主导因素进行补偿,以实现最优波形的罩盖结构设计方法。以某量产车型作为工程应用实例,给出了具有夹层板结构的发动机罩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改善行人头部碰撞保护性能,为发动机罩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5,(5)
以双层波形梁护栏为基础,组织实车碰撞试验并建立有限元仿真碰撞模型,采用试验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后,对边坡和路缘石对波形梁护栏防护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双层波形梁护栏变形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最大动态变形量小客车碰撞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别为740mm和728mm,大客车碰撞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别为1 469mm和1 420mm,小客车长度、宽度、高度方向重心加速度试验结果分别为13.6g、12.1g和10.3g,仿真结果分别为15.3g、9.8g和9.9g;保证压实度且路基边缘线距离波形梁护栏立柱外沿距离不小于25cm的边坡设置方式对波形梁护栏防护性能影响不大;不设置路缘石、路缘石不突出护栏迎撞面两种设计方式合理,路缘石突出护栏迎撞面会对波形梁护栏防护性能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有效地指导波形梁护栏实际工程应用,并为相关规范修订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说明汽车碰撞中乘员能量分配关系,参考国际常用法规和新评价规程(NCAP)对假人伤害指标的评估提出了一种新的假人各部位划分方式并进行了能量关系和假人响应的相关推导。在此基础之上,以某一经过试验验证的计算机碰撞模型从时域和位移域两个角度对各部位ride-down能量和约束系统能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比较了假人身体4部位的动态响应在峰值和时序上的差别和各部位能量、能量密度、ride-down效率的对比关系。最后对以胸部加速度替代整个假人加速度的传统方法和本文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传统方法的能量相比本文的方法存在近10%的误差,并且不能够较好评估整体能量变化趋势尤其是峰值之后的能量变化。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人体各部位能量分配关系、响应以及约束系统的正确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