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型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排气管路的保温性能对整车排放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小排气管路沿程热损失,提高后处理器内部反应温度和污染物转化效率,是整车实现排放性能升级的重要途径。应用新型无机复合材料包覆排气管路,降低排气管路的热损失,提高后处理器内部化学反应温度,能够有效提升后处理器内部载体的转化能力。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不同材料规格的实车特定工况下的保温对比试验,找到既能达到温降性能要求,又具有性价比高、占用空间小的合适规格保温材料,对于满足国六排放温降指标要求以及储备未来排放法规进一步升级的保温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研究结果 (1)MTBE及其他含氧燃油对法规限定的排气管排放的影响 a.不同汽车的比较 MTBE的影响实际上在不同汽车之间是不同的。在不带催化转化器的车上影响最大,在带催化转化器的车上影响最小。 b.对CO排放的影响 MTBE对CO排放的影响最大。MTBE加入量达到15%  相似文献   

3.
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柴油机尾气后处理器SCR作为处理NOX排放物的一种有效手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的关注。柴油机尾气后处理器SCR内部的气体流动状况及尿素喷射效果与其使用效率以及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三维SCR流动和喷雾计算模型,计算得出SCR内部压力、流场分布以及尿素喷射雾化分布情况。通过本次仿真,找到内部影响SCR工作效率的关键设计因素,从而更好的优化产品设计,满足性能及一致性的要求。结果表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器SCR内部孔道的分布对于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生产进行控制从而满足尾气后处理的效率及产品一致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六、汽油排放碳粒过滤器(GPF)1.汽油排放碳粒过滤器为满足CN6b(中国)排放法规,Ingenium I6 3.0L汽油发动机现在排气系统中使用汽油排放碳粒过滤器(GPF)。GPF用于收集燃烧过程产生的剩余颗粒物(PM)。汽油发动机产生的PM比柴油发动机要小,但是研究表明,即使微量的颗粒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地控制排气管排放。  相似文献   

5.
OBD Ⅱ系统很快将取代标准排气管检测排放污染。在美国己制订了相应的法规,马克·沃伦先生在本文中解释这项法规涉及的内容以及与排气管检测的区别。通过本文,读者可了解排放检测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涡轮增压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概述了世界各国涡轮增压柴油机运用废气再循环 (EGR)技术降低排放的发展状况 ,介绍并比较了内部EGR系统、在进排气管装有节流阀的EGR系统、对废气加压的EGR系统、装文曲利管的EGR系统、利用进排气管的压力波动的EGR系统以及有变截面涡轮等典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指出应针对不同的排放法规采取相应的EGR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六排放法规引入新的排放测试循环-全球统一的轻型车排放测试规程(WLTP),对气体污染物排放限值进行加严,同时增加了对颗粒物(PN)的测试要求。该法规还引入实际行驶排放污染物(RDE)的测试要求。RDE的法规要求的引入,使得现代汽车需要在所有正常行驶工况都必须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更可靠的排气后处理装置来满足要求。文章以某轻型汽油车国六项目后处理系统的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技术方案的催化剂进行排放测试对比,最终确定了满足法规要求的后处理方案,同时满足OBD诊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型柴油商用车排气系统散热原理介绍,结合金属、非金属材料及空气散热系数的对比,对新型的双层保温排气管从结构上和工艺上进行了分析,并对保温性能进行了CFD仿真分析,为整车应用做好技术储备并达到提高后处理系统保温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田彤  高章  姚博炜  刘晶 《北京汽车》2011,(5):22-26,35
结合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要求,分析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几种后处理装置的化学反应模型和应用。同时提出了一些国外满足未来欧Vl,US2010等超低排放法规的技术路线并分析其对排放的影响,对不同路线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为今后国内满足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提出相应的思路。不同催化器之间的组合使用将是未来解决排放问题的一个方案。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排气管长度对排气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增压器出口到后处理装置之间的排气管长度影响排气温度,从而影响了SCR后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排气管长度对排气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结合ETC和WHTC排放循环,对比了排气管是否包裹保温材料对排气温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排气管长度越长,排气温度下降越快,最大温降高达19%,对NOx排放影响也越大,NOx排放相对国家标准增加59%;增加保温材料能维持一定的排气温度,但温降最大也达到8%,NOx排放相对国家标准增加23%。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SCR后处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匹配道依茨BF4M2012-16E4柴油机的解放牌某环卫车系列车型,进行了匹配SCR后处理系统的合理布置,包括排气管路及后处理结构设计、尿素泵布置、尿素罐与尿素管路布置及尿素喷嘴的布置。对改进后车型进行了排放性能试验、噪声性能试验、排放耐久性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车型所用SCR后处理系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国Ⅳ排放和噪声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发动机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大大推动了发动机技术的发展.2005年欧洲车用发动机已开始实行欧Ⅳ排放法规,对柴油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欧洲NOx排放限值20年来下降了81%;PM排放限值15年来下降了97%.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了国Ⅲ排放法规,2011年1月1日实施国Ⅳ排放法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包括中国重汽在内的一些主要生产企业已经完成对国Ⅳ发动机的研制及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概述了日本汽车排放法规对PM排放技术要求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一辆满足欧V排放标准的柴油车进行日本10-15和JC08排放试验,验证并对比分析了日本新旧汽车排放法规对PM技术要求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JC08冷起动试验的PM排放结果高于JC08热起动试验,而10-15热起动试验的PM排放结果高于JC08冷起动和热起动排放试验;旧法规组合工况试验的PM计算结果大于新法规组合工况结果;与冷起动工况相比,JC08和10-15热起动工况的初始阶段,PM排放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最新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工况法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所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对应于欧Ⅰ和欧Ⅱ排放法规要求.其中主要的差异及技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使某车辆厂开发的车型满足国家最新相关法规要求,在排放试验室通过动力-传动系匹配试验进行选型.介绍了试验方案的设计及试验方法,进行了工况排放测试、动力性测试和经济性测试以及发动机净功率测试,对3款发动机匹配2款不同速比后桥进行试验对比分析,并选择出了满足技术要求的优化配置方案,给出了配置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WHTC排放测试循环的背景,以一台3.8L柴油机为试验样机,对其运行WHTC循环以及现行国标GB17691-2005中的欧洲瞬态排放测试循环(ETC)的试验工况进行了后处理排气温度对比分析,造成WHTC循环NOX排放的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在循环过程中排气温度偏低,SCR后处理系统工作条件不佳。因此能够提高或保持后处理器的温度,选择更高效适用的后处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本文基于后处理保温措施,后处理的选择对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同排放法规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轻型汽油车辆排放测试数据,研究了从国Ⅰ、国Ⅱ、国Ⅲ等3个排放法规阶段的排放控制技术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车辆排放控制水平起点高,实际认证车型排放量大大低于同期排放法规限值,同等级车型之间水平接近;最新车型排放控制技术整体接近国Ⅳ水平,为全国执行国Ⅳ法规奠定了基础.国Ⅱ车型与国Ⅲ车型劣化系数均大于法规推荐值1.2;国Ⅱ轻型客车的排放水平不够稳定,应加强对在用轻型客车排放的监管.自主品牌车型的排放略差于引进车型,应尽快提高我国排放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应对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在检测汽油车尾气排放时,需将尾气分析仪的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对于单排气管的汽油车,插入一根取样探头即可,然而对于多排气管,应插入几根取样探头呢?下面笔者浅析双排气管汽油车尾气检测的取样方法,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05)附录B.  相似文献   

19.
文中主要对欧洲与美国蒸发排放法规进行比对研究。针对一台满足欧洲、美国排放法规的轻型车,分别参照欧美法规,进行热浸、昼间蒸发试验。按照美国排放标准得到的热浸、昼间蒸发排放结果分别为0.166g和0.585g,均高于按照欧洲排放标准所测得的排放值0.028g和0.388g。结果表明,美国蒸发排放标准较欧洲排放标准更为严格,对车辆的碳罐系统要求更高。通过对蒸发排放的试验内容、试验流程、排放法规制定趋势及排放结果进行异同分析,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蒸发排放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因汽车排放法规逐步严格、燃油价格不断上涨,只有采用汽车电子技术才能够使汽车排放满足最新法规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是因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可靠性及成本等也能够满足汽车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