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针对预应力混凝土局压问题,对局压的破坏原理和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加以介绍并结合工程实践,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局压设计中的若干细节作以探讨,提出在设计中要注意局压面积的计算以及间接钢筋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体外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与防护,体外预应力筋面积与非预应力配筋率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垂度和预应力度的影响,并指出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分析,揭示了新规范温度应力作用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配束的影响,并就如何配置钢束几何形状,以降低预应力二次力矩的不利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线性规划理论,通过matlab求解了索力、临时预应力及拱圈应力之间的影响系数,得到了满足约束条件的最小预应力数量,并将其导入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临时预应力可显著降低拱圈截面应力峰值、实现扣锚索索力的“重分配”、降低扣塔高应力区域,有利于保证结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魏霞  干学军 《中外公路》2012,(1):160-163
通过对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理论计算进行分析,根据几种施工合龙顺序的变形计算,合理选择了该桥的施工合龙顺序。并通过计算修正了初始的截面尺寸和预应力配筋,使最终的结构受力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筋的配束方法,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对预应力结构使用性能的规定,分别按抗裂性要求和应力条件给出了两种对预应力筋进行数量估算的公式。通过实桥算例,结果表明按应力条件估算的预应力筋数量小于按抗裂性要求估算的预应力筋数量,相差幅度最大达到21%,若按应力条件估算预应力筋的面积且实际富足量有限,就会导致截面不能满足抗裂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结构工程质量控制重点。本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规定的要求,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材料、预应力张拉和灌浆等环节质量控制要点的阐述,规范预应力昆凝土施工行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连续刚构桥进行加固前和加固后的荷载试验,从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动力特性上对其加固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提高了结构的刚度,改善了箱梁混凝土的局部应力状态,降低了结构的偏载系数。  相似文献   

9.
根据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中对预应力梁开裂弯矩的分析,考虑梁体外加荷载引起的预应力细微变化,推导出一种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计算公式。将按该计算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公式更能反映梁体的实际受力变化。将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符合程度良好,计算结果小于试验数据,结构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实际工程对预应力空心板梁梁高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目前运营桥梁的预应力空心板梁检测结果,运营桥梁部分存在因预应力空心板梁梁高过小而引起的梁体破坏现象,这大大地降低了桥梁使用寿命。经对梁高对比验算,从结构受力及经济性等方面,分析了预应力空心板梁梁高的优化对桥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的整体钢绞线用量由斜拉索与体内预应力钢筋两部分组成,两者用量直接影响结构整体受力。该文基于两者对截面预压应力的计算公式,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控制斜拉索及预应力钢筋的初始张拉应力,通过改变两者的面积控制两者用量,分析两者的用量比例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部分斜拉桥索、筋比值越大,跨中在恒载、活载及时变效应下的变形值越小,对应拉索应力幅值越小;但预应力所占比例过小时,跨中在恒载作用下即会出现拉应力。当索、筋分配比值为1.22左右时主梁压应力储备最为安全且变形值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5片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结构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以及高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并根据各国规范对试验梁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差别及配筋率在弹性工作阶段对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影响很小,但在混凝土开裂后至破坏阶段影响显著。各国规范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值和实测值相比,我国现行规范计算结果更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交通部颁新、旧桥涵设计规范的对比,总结出新、旧规范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的不同之处,且通过算例计算,比较了根据新旧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异同,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的梯度温度荷载进行了重新定义。为研究新旧规范中不同梯度温度荷载对结构受力的影响,以1座三跨变截面连续箱梁为例,采用QJX软件进行结构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新规范定义的梯度温度荷载对结构使用阶段受力影响较大,使结构受力更偏于安全;旧规范设计的结构可以通过增加梁高来改善结构的受力,使其能够满足新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受力特性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似 ,可直接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极限应力作为水平加固钢筋的极限应力 ,水平筋与斜筋面积不同对水平筋极限应力的影响较大 ,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6.
结合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徐变试验和既有研究成果,对现有可考虑温度影响的徐变模型包括Fahmi提出的基于时间-温度等效原理的徐变模型、CEB-FIP(1990)模型、BP模型、B3模型和组合徐变模型进行比选,并将比选出的组合徐变模型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徐变效应分析中。假定徐变符合弹性徐变理论,基于初应变法解决了应用组合徐变模型进行桥梁结构徐变效应分析的问题。通过将基于组合徐变模型和依据我国公路04桥规分析得到的桥梁结构变形、应力和预应力损失结果进行比较,探究忽略实际变温对徐变影响可能导致的桥梁结构行为估算偏差。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实际环境变温影响的徐变系数预测值与试验值更为贴近,现行徐变模型因未计入环境变温影响,可能低估了冬季和春季浇注混凝土的徐变,高估了夏季和秋季浇注混凝土的徐变;在考虑自然环境温度影响的徐变作用下,梁体下挠度可较规范值大约15.5 mm,截面应力与规范值的最大相对偏差约为10%,预应力损失可较规范值大约40%以上。随机变温作用下混凝土徐变,加剧了桥梁梁体持续下挠、混凝土开裂和预应力损失等问题。因此,在桥梁结构设计中推荐采用组合徐变模型计入实际环境变温对结构混凝土徐变行为的影响,从而为预应力束的合理布置与张拉控制、梁体预拱度的准确设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例简单介绍了钢束永存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技术,并指出有效预应力的不足,是预应力结构产生受力裂缝病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钢绞线有效预应力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表明钢绞线施工的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永存有效预应力降低,设计人员在进行裂缝病害成因分析、计算及加固处治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预应力钢筋的无粘结作用,提出了客运专线板式轨道轨道板的配筋设计检算方法;研究了预应力钢筋数量对轨道板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设计速度较低或列车荷载较小的线路,轨道板的预应力钢筋可以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朱利明  朱超  阳春龙 《世界桥梁》2011,(6):66-69,74
预应力连续箱梁抗弯强度不足导致跨中下挠及开裂是我国早期桥梁病害中的一个较普遍问题,采用碳纤维加固此类病害已在多座桥梁上使用,效果均良好.但目前规范尚无标准的相关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分析碳纤维加固预应力受弯构件结构破坏时的原理及理论破坏次序,提出了采用极限应变控制设计的加固设计思路,并在考虑原结构材料折减的基础上,结合规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以下简称中交0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中铁05)及欧洲混凝土委员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标准规范》(以下简称CEB-FIP1990)、美国混凝土学会《ACI209规范》(以下简称ACI209规范)中涉及的四种计算模型对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收缩徐变效应进行研究,通过MIDAS有限元模拟对该桥施工及运营各个阶段的收缩徐变进行分析,重点考虑在收缩徐变对该桥结构产生的影响,并比较不同规范计算模型下的收缩徐变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