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9月2日,深圳地铁三期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全长5.5 km、直径6.98 m的盾构区间提前4个月胜利贯通,标志着地铁11号线全线控制工期关键工程实现了重大突破,为11号线全线的顺利贯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下盾构施工难点多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隧道地跨福田、南山2区,为全盾构施工区间隧道,主要位于深南大道、白石路等城市主干道下,由4台大直径盾构从区间内专设始发井往车公庙枢纽站、红树湾站2个方向施工。  相似文献   

2.
李建设  陈慧超  李政 《隧道建设》2014,34(4):374-379
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如何有效地控制既有线的变形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小净距(1.5 m)上穿既有运营1号线竹子林站—侨城东站区间为例,采用既有线上方地层加固技术、上穿段盾构掘进控制技术和既有结构监测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结构的变形,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3.
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盾构区间的工程,通过始发前联系测量、始发测量、掘进测量和贯通测量4个工程阶段的测量详细阐述了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的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的技术参数、施工进度及过站方式等,可为以后西安地区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法施工的测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驾驶园》2020,(5)
正"欣悉贵公司承建的南京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02标三工区项目部驻地于2020年3月28日完成建设,成为全线首家完成驻地标准化建设任务的标段,在此向贵公司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是近日,南京地铁建设公司给中铁十一局发来的贺电。中铁十一局四公司南京地铁9号线项目主要担负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大街站、清河路站、汉中门大街站(不含)至水西门大街站区间、水西门大街站至清河路站区间"两站两区间"施工任务,于1月18日在全线率先进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部建家安家、前期施工都有所滞后,但全体职工却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中国铁建"召之即来、来之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西延线)工程外国语学校一互助站区间风井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地铁区间风井设置跟随式变电所的必要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东延伸)工程9标碧云路站—平度路站区间隧道施工时,为减少马家浜、防汛墙等重要建构筑物的沉降,施工前即进行了针对性的盾构机改制,穿越施工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均衡施工,穿越后进行二次注浆加固的技术措施,保证了建构筑物的安全,顺利完成了区间隧道的施工,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元庆 《隧道建设》2011,(Z2):162-170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泽民站—大卿桥站区间盾构穿越萧甬铁路桥前,为了保证桥体箱涵及铁路运营的安全,拟对铁路桥箱涵桩基础以下至隧道底1 m范围内进行压密注浆加固,确保在盾构推进过程中铁路轨面沉降值在允许范围内。在现场加固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加固过程中注浆钻杆掉落在区间隧道范围内,导致盾构无法继续推进,停机进行处理。本文结合该位置掉落钻杆的处理过程,对盾构法施工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建烽  郑余朝  陈强  严石友 《隧道建设》2019,39(Z2):385-392
为探究既有区间在新建隧道盾构下穿过程中施工沉降控制方法与既有结构沉降变化之间的关系,依托深圳地铁10 号线岗厦北站—莲花村站区间(以下简称岗莲区间)左线隧道盾构下穿既有2 号线工程开展既有结构变形监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建立模拟隧道施工的计算模型,分析得到既有结构在下穿过程中变形与下穿施工控制方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1)同步注浆等施工控制方式对既有结构初期变形影响较大,二次注浆对变形稳定时间及大小影响较大; 2)下穿过程需重视盾构土舱压力的维持,并采取保压措施,在较高水平上维持土舱压力,保持刀盘前方水土; 3)管片脱出盾尾后及时二次注浆,充分充填壁后空隙,在既有结构沉降较大时应及时二次注浆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4,(4):338-338
<正>天津地铁5号线第15合同段——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1 337 m将建成重叠隧道,盾构预计2014年10月底始发,2016年初贯通,这将成为目前国内地铁最长重叠隧道。2016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试运行。据介绍,地铁5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15合同段包括津塘路站、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津塘路站至大直沽西路站区间,共  相似文献   

10.
申文明 《路基工程》2013,(4):120-124
地铁隧道下穿大量建筑物,评估隧道施工引起的影响是控制工程风险的关键课题。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路西站—中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基础,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区间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的影响,对工程可实施性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工程辅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8月24日,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承建国内在建轨道交通工程最大跨度暗挖区间隧道——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人和站—幸福广场站区间隧道提前7 d安全顺利贯通。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9.75 km,穿越重庆市6个行政区,是由北向南的骨干线路。其中,3标段人和站—幸福广场站区间由大竹林停车场出入段线与正线在幸福广场站前合并,长度约114 m,单洞4线长53 m,最大开挖跨度27.62 m,开挖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佛山地区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施工对佛开高速桥的影响,以下穿佛开高速桥的佛山市地铁2号线莲塘站~张槎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佛开高速桥段区间隧道进行了设计,并采用Madis/GTS有限元软件对区间隧道下穿佛开高速桥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区间隧道下穿佛开高速桥施工过程中桥梁变形规律,总结了区间隧道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受力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地铁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北京地铁五号线灯市口站-东四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的阐述,在地下水位高、地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矿山法施作盾构联络通道的施工技术.按照"盾构区间强支撑,通道三重管超前注浆,洞口真空降水,开挖上下断面"的施工原则,着重对盾构区间强支撑,三重管超前注浆加固地层,地面及盾构区间监控量测,以及刚柔结合防水施作进行重点说明,充分体现了多工艺在浅埋暗挖工程中的应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6月29日,由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自主研发的类矩形盾构"阳明号"在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翠柏里站—盾构工作井区间破土而出,这标志着全国首条穿越核心城区的类矩形盾构隧道区间顺利贯通。这条由"阳明号"打造的类矩形盾构隧道区间长801 m、断面宽11.83 m、高7.27 m,实现了2个隧道(盾构区间)双线一次成型。"阳明号"从翠柏里站始发,历时1年零1个月完成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十号线双井站-劲松站区间为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标准单线区间.左线在K23+370附近下穿永3楼,下穿长度12m左右,然后从16层居民楼侧下方穿过(楼房与区间结构外皮最近水平距离仅2.935m).结合区间已施工段的沉降情况,预测出过楼房段区间隧道施工可能引起的沉降曲线,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天津城建集团隧道公司成功中标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工程TA08标土建工程。该工程总造价2.03亿元,工程涉及一站三区间,包括胜太路车站工程和河定桥站——胜太路站——百家湖站——盾构井三个盾构区间工程,开工日期2007年3月1日,竣工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正式展开正线调试。作为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地铁1号线沿城市重要的南北向发展轴建设,起点在镇海路,途经文园路、嘉禾路出岛,在高集海堤、集杏海堤探出地面,以高架和地面方式跨海,过海后又重新钻入地下,沿杏锦路、集美大道,最终到达终点岩内站。目前,地铁1号线全线24个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成,25个区间已全线洞通。完成铺轨61.2 km,占铺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地铁8号线梧桐山站~沙头角站区间矿山法开挖初支+TBM空推段施工为依托工程,进行了矿山法开挖支护施工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隧道结构应力和结构变形以及周边地层位移结果,从而达到预测危险工况和危险位置,指导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殷家禾 《路基工程》2016,(4):161-165
贵阳地铁工程2号线断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十分发育,常规的物探方法受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强烈干扰影响,对构造探测效果不明显;在贵阳地区采用微动探测法、结合钻探进行验证,基本查明了贵阳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阳明祠站区间六神关断层、阳明祠#1及阳明祠断层的工程及水文特征,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南昌市地铁3号线车站装修设计项目建设资金已经落实,正对外进行招标。招标范围为3号线一期工程22座车站装修系统性工作及车站区间中间风井出地面部分装修设计,按照3号线车站文化概念设计原则完成装修设计。地铁3号线工程起点为莲塘站,终点为京东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5 km,于2015年年底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