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特稿     
正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总里程达到了15 285.1km,是2002年的24倍,平均每年以960 km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隧道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修建速度最快的国家。因此,21世纪也被称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世纪,隧道作为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形式,在铁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修建的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结构构成的空间。包括:地下街、地下人行道、地铁、城市公路隧道等交通、商业设施;地下管网、人防设施、地下垃圾处理站等基础生活设施。城市人口的增加,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地面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城市地下空产开发和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崔红兵,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人,1981年(中专)毕业于交通部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专业,1987年(函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大学学历,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内蒙古自治区工程设计大师。兼任中国交通工程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公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地面用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市政道路的建设也逐步开始利用地下空间,甚至地下互通立交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该文结合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隧道分合流端的设计方案,对其交通组织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为未来城市隧道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车行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对于减少地面交通拥堵,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噪音,保持城市原貌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目前以综合交通枢纽和地铁建设为主,部分大城市在商业核心区或人流密集区已经开始建设车行地下交通空间。通过分析车行地下交通空间的各种布局模式,化繁为简,将复杂的地下交通空间分解为主隧道、出入口联通匝道两个部分进行研究,使得地下交通空间布局方案的研究流程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重庆从人防建设到地下商业开发、挖掘地下交通功能,再到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山城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黄金时期。介绍了重庆在解放碑地下环道、礼嘉商贸核心区和兜子背两江隧道三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展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强大和创造性。展望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应该更加大胆地进行地下空间利用探索,让城市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有效开发利用地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生产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方向。人们普遍认为:"19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即号召人们"往深处想",把地下空间当成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隧道掘进机作为开发地下空间的重要装备,广泛应用于地铁、城市管廊、水利、公路、铁路和海底隧道等领域,将成为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盾构机整体式刀盘驱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21世纪将是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高速发展的时期,地铁隧道、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电隧道、市政管道的工程建设,将越来越多地选择先进的、对环境影响小的盾构掘进进行施工[1].目前,盾构技术已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用盾构施工具有快速、优质、经济、安全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9.
孙立  赵光  黄俊  李奥  杨奎  董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7):274-278,297
随着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多种地下空间的开发、改建方兴未艾。当前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同时必须解决协同建设中的安全及效率问题。基于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的多种问题,揭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模式,分别为共建式协同、预留式协同、保护性协同,揭示了各种协同模式的过程及协同目标,开展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技术研究,为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开发集约化利用和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暨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近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集轨道交通、市政设施、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6万m2,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市政交通综合体工程。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既有光谷广场下方,工程空间布局分为3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及地下公共空间,地下一层夹层为地铁9号线站台、鲁磨路公路隧道;地下二层为地铁2号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域辽阔,多山岭重丘,山区道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交通、水利、水电、采掘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等对隧道工程在数量、质量和难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的城市地下工程、深埋管道工程、大跨度公(铁)路隧道的修建,大大促进了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中铁六局集团交通工程分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公司专业依托轨道交通、公路、地下管网、市政、隧道、桥梁等领域,具备城市地铁,各类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与隧道等专业化施工技术及机械装备,年施工生产能力达40亿元以上,年市场开发能力达50亿元以上。公司业务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发挥长大隧道施工专业优势,持续加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开发力度,重点突破大(小)盾构、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市场。先后承建北京、天津、深圳、广州、郑州、西安、长沙、武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的交通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公路隧道属于封闭空间,交通空间有限、空气不易流通、环境噪音较大、洞内与洞外亮度差异悬殊,在隧道内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从公路隧道的环境特点、司机驾车的心理反应、洞内车辆的行驶方式等3方面探讨了公路隧道的交通特点,研究结果能够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析城市地下道路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城市地下道路的开发利用,即城市隧道、地下立交、地铁、地下街、地下车库等设施的建设,结合天津站和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泰达CB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及天津市区的其它地下道路的设计实例,对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特点和难点进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地下道路的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熊朝辉  周兵  何丛 《隧道建设》2019,39(9):1471-1479
武汉光谷广场交通综合体位于光谷广场正下方,是集轨道交通、市政公路隧道、慢行系统、商业开发于一体的超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体5条线路交汇、空间关系复杂、消防疏散要求高,工程设计难度极大。针对项目难点,在吸取国内外大型地下交通枢纽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规避工程风险,并采用多项创新手段及方法对光谷广场交通综合体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在空间组织、消防排烟、大型地下空间环境的营造和尝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基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特点,首先从人、车、路、环境,以及车库吸引率等方面建立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影响因素体系,然后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入口坡度、出入口车道长度和地下车库吸引率,最易受到影响的是车辆速度和驾驶人的反映判断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地下环形隧道和地下车库的通达性,减小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延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21世纪前10年,中国公路建设年均"催生"隧道555km。2011年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净增已超1 000km。在4月9日举行的"2015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公布的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第一大国。据截至2013年底的统计,中国已有公路隧道11 359座,总长9 606km。进入新世纪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增  相似文献   

19.
姜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248-250,258
以某综合管廊穿越地下交通隧道为例,分析讨论了两者的竖向关系及协同设计。综合管廊采用“管廊变舱+结构共建”的形式上跨交通隧道,通过调整管廊的舱室数量、净高、净宽,将管廊内敷设管线的重新排布,尽可能减少了管廊穿越对交通隧道竖向设计的影响,起到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减少工程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隧道建设》2014,(1):18-18
<正>2013年12月25日,我国最大规模的城市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南京青奥轴线地下交通工程主体全面完工。今后,青奥轴线主隧道将直通南京第6个公路过江通道,能有效改善南京市的交通状况。南京青奥轴线地下交通工程位于长江三桥和长江隧道之间,南接绕城公路油坊桥立交,北接未来的梅子洲过江通道,并与扬子江大道、江山大街、燕山路、江东南路、庐山路和青奥会议中心、青奥运动员村等交接。整个工程主要由青奥轴线主线隧道、滨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