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避免地表纵向裂缝对黄土隧道工程的安全产生危害,依托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董志黄土塬地区浅埋铁路隧道工程,针对浅埋黄土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时空规律开展研究。通过对现场地表纵向裂缝发育情况的调查,结合室内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裂缝成因整理模型土体中纵向裂缝发展状态的确定方法。在对不同隧道埋深工况下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和不同时间点中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空间规律与时间规律,最后总结形成浅埋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时空规律,并提出减少地表纵向裂缝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液限土路堤纵向裂缝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容玲聪  刘银生  赵纯健  李光 《公路》2003,(11):142-144
对高液限土路堤的纵向裂缝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用非饱和土理论推算出纵向裂缝可能发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摘要:介绍了某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底板纵向裂缝的开展情况,为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多种工况下箱梁底板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是纵向裂缝的主要成因。对比分析了避免底板收缩裂缝开展的对策措施,为防止裂缝在后续施工中出现,应减少薄壁墩与箱梁的浇筑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4.
根据青藏公路纵向裂缝现场勘察和形成机理分析,认为导致路基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路基边坡坡脚下融化区的产生及发展。通过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融化深度、融化区位置和融化区切入长度对纵向裂缝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融化深度不断加深,纵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增加,且规模逐渐增大,但并不影响裂缝产生的位置;融化区切入长度不同,纵向裂缝产生的位置不同,纵向裂缝的规模也不同;在所有切入长度中,存在一个临界长度,此时纵向裂缝的规模最大;随着融化区中心位置不断向路基中心移动,路基纵向裂缝呈现出复杂的变化现象,融化区中心位置影响路基纵向裂缝是否产生及其产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津涞公路典型纵向裂缝的调查,发现纵向裂缝没有出现在新旧路接缝处,也不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而是有其独特的原因.笔者就津涞公路的纵向裂缝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得出津涞公路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成因在于半刚性基层的带状离析.  相似文献   

6.
郑凯 《公路与汽运》2022,(2):120-125,129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空心板梁桥底板纵向裂缝进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测试、支座压缩试验、纵向裂缝剪切测试和静载试验,分析空心板底板纵向裂缝产生原因及对桥梁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裂缝维修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210国道包头一东胜旧路改造工程大树湾一达旗旧路补强段面层纵向裂缝,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玻璃纤维布粘结处理实践应用,证明效果良好,为今后修补面层纵向裂缝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曹建大  沈涛  李润状 《公路》2021,(2):368-371
在东北严寒地带,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拼宽施工后沥青路面经常出现纵向裂缝,而纵向裂缝对路面的损害极大,拼接处的纵向裂缝如何产生、预防以及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结合长余改扩建项目的实际施工经验,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为今后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窦明健  裴建中  张伟  胡长顺 《公路》2007,(11):73-77
通过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段纵向裂缝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根据裂缝形成的路基高度、建设历史、冻土类型、路基坡向和路基排水等条件探讨纵向裂缝的分布规律,依据裂缝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形态特点和变形特征进行形成机理分析,认为纵向裂缝的形成和分布与多年冻土融化、季节活动层冻融过程密切相关,路基过高、地表积水等因素也是裂缝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纵向裂缝的工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常见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中常见的 3种裂缝 ,即主拉应力斜裂缝、纵向裂缝和底板砼劈裂 ,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原因 ,着重讨论了主拉应力裂缝和纵向裂缝  相似文献   

11.
以拉萨市纳金矮塔斜拉桥为例,针对底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纵向裂缝的现象,采用Midas FEA实体计算软件,从施工工艺、底板纵向裂缝分布特征以及贯通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底板纵向裂缝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藏公路整治改建中,按照保护冻土、控制融化速率的原则,绝大部分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都被加高.随着路基高度的抬升,路基内相继出现了众多以纵向裂缝为主的病害.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青藏公路纵向裂缝的发育规律,系统地分析青藏公路纵向裂缝与路基高度、走向和冻土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机理,认为青藏公路纵向裂缝主要与路基下融化盘偏移有关,另外还与冻土环境、施工质量等相关,并提出了治理青藏公路纵向裂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每年桥梁的普查情况了解到很多桥梁出现桥面铺装纵向裂缝,究其原因主要为空心板之间的联接强度满足不了荷载要求。对一座1跨13m的桥梁上部结构空心板横向联接由铰接改为刚接,彻底消除桥面纵向裂缝的产生,通过桥梁结构分析,得出一个横向刚接的空心板结构。  相似文献   

14.
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通常根据它在路面上出现后分布的情况划分为沿路中线方向分布的纵向裂缝,与路中心线呈垂直方向的横向裂缝,以及龟裂和不规则裂缝四种。裂缝在冬、春季节外露现象相当严重,此时有雨、雪水渗入,在行车等荷载的作用下,使本来就在裂缝处出现“凹”陷的路面更趋于加重,最终导致破坏。因此为了提高路面的服务水平,减少路面病害,做到提前预防,必须加强早期对裂缝的整治。1 裂缝的形成11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1)在新建公路中由于碾压上的原因,出现填土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均,使路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陷而…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空心板在我国公路桥梁中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30 m跨径实桥空心板的反复加载试验发现纵向裂缝一般首先出现在构件有缺陷的部位,试验数据表明在荷载和裂缝宽度较小的裂缝开展初期,纵向裂缝宽度发展受循环加载荷载及次数的影响不明显;而当荷载和裂缝宽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纵向裂缝宽度随荷载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研究结论对于掌握空心板桥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纵向裂缝开裂行为及其损伤累积规律、对于认识桥梁性能变化过程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飞 《公路》1994,(5):7-11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长期存在的病害,裂缝产生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路面破坏。裂缝的形式可分为五大类,即:板中部横向裂缝,胀缝边缘裂缝,龟背状裂缝,板中部纵向裂缝和其他裂缝,各种裂缝有其各自的生成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措施,在施工中付诸实施,取得显著效果。对已经产生的裂缝,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补救。  相似文献   

17.
青藏公路路基纵向裂缝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代寒松  盛煜  陈继 《公路》2006,(1):85-88
路基裂缝病害是青藏公路上继沉降以后的第二大类型路基病害,此种类型的病害与公路左右两侧的太阳辐射差异密切相关。病害统计结果表明,发生在阳侧的路基纵向裂缝有22.5条,占总裂缝条数的70.0%,占路基纵向裂缝总长度的65.0%;其次,从病害发生路段的道路走向来看,路基纵向裂缝病害主要发生在走向为S90°、W S60°、W S30°、EW 0°和ES60°的路段,在走向为ES30°的路段上仅发生1条路基纵向裂缝。路基纵向裂缝与走向间的这一关系主要与高原上特殊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规律和青藏公路主体走向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某县级道路改建后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说明了采用聚氯乙烯(PVC)胶泥处治纵向裂缝的施工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俞清荣 《路基工程》2011,(2):166-168
在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通过地基处理、沉降观测及选择路面施工时间等方法以避免产生纵向裂缝。而一旦纵向裂缝出现,应及时分析原因,结合边坡稳定分析、注浆和土工格栅等应急处置措施来有效地降低纵向裂缝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机械滑模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早期表面纵向裂缝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