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条件的进步,江河两岸城区的发展和联系成为城市发展和交通系统面临的课题。然而机动化的发展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问题,非机动车作为绿色慢行交通的代表正逐渐得到重视。过江慢行通道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示窗口,也是城市生活品质的直接体现。为解决慢行交通跨河问题,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慢行系统设置为例,探讨不同慢行过河交通组织模式的不同情况的应用,为城市跨河通道慢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龙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20-22,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过江通道规划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建成区内,过江通道的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通常要处理好过江通道与交通路网、地块开发、地铁建设、河道通航等重要制约因素的之间的关系。过江通道在桥隧形式上各有利弊,以宁波市四明路跨奉化江通道为例,分别研究了桥梁、隧道过江方案的总体布置,桥隧方案与地铁的关系,通过对桥隧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桥梁方式过江为最优方案,为类似过江通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武汉市香港北路为例,分析总结了一幅路道路的慢行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两个具体改造方案探讨了武汉市乃至我国其他城市改造一幅路道路慢行系统的可行方法与措施,并对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及非机动车道改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在缓解过江需求、构筑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城市交通问题。在分析城市过江通道交通作用及发展控制原则的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过江通道资源紧张而交通量又过快增长的沿江大城市,采用双层公路桥梁建设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交通问题,但双层公路大桥势必会带来更复杂的交通组织,更高要求的交通疏解设计。该文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为例,通过采取合理布局两岸疏解立交匝道、完善配套道路、重视人行和非机动车慢行系统、因地制宜等对策措施,较好地满足了大桥交通疏解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赣州楼梯岭大桥工程为例,从大桥两端的接线条件、安全性、人性化和工程造价的角度,探讨了结合慢行系统的跨江通道设计。在综合考虑车行、人非总体方案以及防洪、航道等因素后,采用了双层桥设计方案,并通过合理设置慢行桥落地形式,使人非慢行系统直接接入章江两岸滨江道路和滨江公园慢行系统,从而大大方便了两岸慢行交通转换,提高了人行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跨越江河外延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过江机动车与人非出行需求,需要建设通道予以解决并做好与江河两岸路网的衔接,以保证跨江通道功能的发挥。本文介绍了宁波中兴大桥开展的人非过江系统的基本前提、总体方案比选、慢行系统交通组织、下层人非通道结构设计等研究情况,为中兴大桥的人非通道的设计和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主桥应选用缓坡推行方案设计慢行系统;主桥段人非系统布置于主梁下缘,引桥段非机动车道布置于机动车道下层;南、北两岸分别经江东北路、规划支路灯控平交“转换”后上桥,缓坡推行上桥;人行及非机动车则利用主墩周围空间设置电梯及环形楼梯上下桥;下层人非通道结构纵断面设计应分为四个区段,即主跨及部分边跨的标准悬臂段、挑臂根部位于腹板边缘的过渡段A、挑臂根部位于腹板内侧的过渡段B、边跨汇合段。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以常州市为例,解读了常州市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了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实施案例,希望通过实践来引导城市慢行空间及慢行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安全慢行、舒适慢行、健康慢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某规划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公轨两用过江通道的建设规模和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岩溶发育及特征,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桥梁和隧道方案。通过对规划用地、交通功能、地质条件适应性、运营安全、经济性,以及对水保区、通航、行洪的影响等方面的比选,最终认为位于岩溶发育区、紧邻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过江通道采用隧道方案有较高的工程风险和社会风险,而桥梁方案建设费用低,能够满足通航和行洪要求,且设计理论完善,施工经验成熟,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工程可行性。因此,工程可行性阶段推荐采用公轨两用的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市中心四城区为例,针对兰州市地形狭窄高差起伏明显、用地紧张、交通组织困难、现有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导引,分区、分级梳理慢行交通系统症结,市内四区与市外协同郊野联动构建慢行交通大系统;从慢行道路控制、慢行驿站系统、慢行指示系统等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建设.系统化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慢行交通运转体系,继而通过慢行系统联系公园城市各功能区块,激活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使慢行交通系统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现状特点,制定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目标,确立了"充分保障步行交通,适度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提出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步行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依托大连丰富的"山、海、城"等景观资源,构建以生活休闲功能为主的"三级、七式"特色慢行系统,为其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主跨1 700 m的单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文中从大桥的建设背景,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江交通需求介绍大桥的建设标准、跨度的布置,以及桥梁方案的总体设计。因过江通道资源有限,大桥采用双层桥面结构形式,有效解决两岸车辆过江通行的需求,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上、下桥梯道,在满足行人快速过江交通需求的同时,又方便了行人上桥观光。文中对大桥双层桥面、上下桥梯道以及新型人行观光道踏板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汕头市城市交通规划》总体要求,预测了汕头市过江远景交通量,研究了隧道两端现有接线基本情况及路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埃隧道过江通道方案,分析了隧道建成后通道两端交通组织特点,并对路网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琴  郝琳哲 《公路》2024,(1):212-21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绿道慢行系统在规划绿色交通网络、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低碳城市相契合。基于对低碳生态理念的解析,分析了绿道慢行系统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从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连接慢行交通系统、营造舒适慢行空间、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游览体验等5个方面对东湖绿道的低碳生态理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绿道慢行系统低碳生态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交通供需矛盾,优化城市中心片区交通组织管理,改善道路系统运行效率,提高出行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以某城市中心区A片区为例,阐述了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分析常用指标,分析了该片区的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存在问题从交通组织优化、公交系统优化、慢行系统优化和交通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交通的快慢行系统矛盾日益凸显,行人过街通行及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中针对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设置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总结目前国内关于行人信号设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及实验提出了最佳人行横道线清空时间的计算模型,以科学合理地确定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沙市都市区跨湘江通道的交通规划方案为例,就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网分布、跨江通道的位置、桥隧接线和匝道控制用地、接线与路网连接、桥型选择、桥梁和隧道方案比较、交通量预测分析和跨江通道的建设序列、各个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于滨河城市的跨江通道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庆祥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118-120,388,38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许多城市中心区联系城市各组团的过江桥梁交通压力日益增大,通常容易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瓶颈路段。因此,如何在改造或新建城市中心区桥梁时,科学合理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高整个片区的路网通行能力,发挥出其最佳的综合效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该文以惠州市西枝江大桥拆除重建工程为例,介绍了桥梁的方案选择、桥梁与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桥头公共用地的综合利用等设计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加剧、空气污染严重。为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建设高品质的慢行交通已迫在眉睫。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是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某市凤山路慢行系统立交的方案设计为背景,从初始研究开始,经过一系列基于功能、景观造型、经济性的优化过程,以建成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节点为目标,对原有欠合理交通组织重新梳理,提出先进、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很多城市的冬季时间较长,居民日常出行受到了天气的严重制约,特别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本文分析了在寒冷冰雪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出行特点和通行空间要求,提出了道路横断面慢行系统空间设计、路面铺装和融雪设施、立体慢行系统空间设计以及交叉口处慢行系统空间设计等利于寒冷城市居民便捷出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