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按照结构及原理,自动变速器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液力自动变速器(AT)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传动部分主要由液力变矩器和多排行星齿轮组成,它仍然分多档、几速,实际上是能实现局部无级变速的有级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除了起离合器的作用,还具有无级连续变  相似文献   

2.
现今,在北美,新上牌的汽车还是采用液力变矩器自动档居多,其自动变速器的占有率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汽车市场.这使得在北美市场,带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器成为变速器的代名词.之前,考虑到自动变速器的低效率,研发的重点在于提高变速器的效率.最新的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系统,在能效方面已经可以达到挑战手动和双离合器变速器系统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3.
正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核心部件之一,在整车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自动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相比较,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更高,自动变速器的核心在于可以实现自动换挡,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根据行驶速度需要控制油门踏板,自动变速器根据发动机负荷和汽车运行工况,自动切换不同挡位(图1)。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大众汽车公司来说,大众2010款途锐是第一款使用8挡自动变速器的汽车。8挡自动变速器OC8是对日本变速器集团的6挡自动变速器的进一步发展。与大众汽车公司工程师的多年经验和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款变速器完全能够适应大众汽车对技术不断提高的要求。与自动变速器09D相比,8挡自动变速器OC8可以通过8个前进挡和更细致的变速器挡位分级进一步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值。这款8挡自动变速器仍然采用了莱派特(Lepelletier)齿轮组布置方式。自动变速器OC8可以与选装的启  相似文献   

5.
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应用现代汽车上常用的自动变速器类型及应用范围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广泛采用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液力自动变速器实现了电子控制,称为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简称ECT)。ECT控制精确,可按最佳换挡规律和最佳换挡时刻进行换挡,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已成为现代轿车普遍采用的一种自动变速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动变速器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一汽大众的捷达都市先锋轿车装用了液力自动变速器,东风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6.
一辆94款帕萨特B4轿车,发动机型号为ACX,自动变速器型号为CNK,故障现象为加油时自动变速器不升挡。用V.A.G1552检测自动变速系统:变速器控制单元没有通讯联系,检查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电源线、接地线、自诊断K线L线均正常.由此可以判断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不良.  相似文献   

7.
自动变速器制造精度高、结构合理,在正常使用及维护情况下,损坏性故障较少,一般性故障的出现大都是因使用、维护、调整不当引起的。因此,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故障诊断时,首先应对自动变速器进行基本的检查及调整,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因维护调整不当引起的故障,还可以大概判断自动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应用掌握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分析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是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判断故障部件,理解故障产生的机理,请看以下案例。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自动变速器油液65年前最早出现的自动变速器所使用的油液是发动机机油。当时这种机油被染成红颜色,以帮助人们识别自动变速器中是否存在有泄漏。从那时候起到现在,自动变速器油液(ATF)已经发展成机油行业中最复杂的润滑油品种之一。汽车工程师在设计自动变速器时,他们必须充分考虑自动变速器油液ATF的摩擦特性。所有的自动变速器油液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含有摩擦力改良剂的,另一类是不含摩擦力改良剂的。使用摩擦力改良型自动变速器油液能够减小离合器或钢带锁止时的静态摩擦系数,这样换挡时就比较平稳。而如果使用非摩擦力改…  相似文献   

10.
自动变速器油十分重要.在自动变速器上,利用自动变速器油做工作介质,把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自动变速器.同时,自动变速器油也是自动变速器的油润滑油,并利用自动变速器的油压,使自动变速器实现自动变速.自动变速器的油量检查比较简单,也是用户唯一能进行的自动变速器检查专案.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因高温引发的热害问题,以红河州建水—元阳高速公路的尼格隧道为依托,基于能量平衡原则设计各降温措施的适用区间。采用CFD软件模拟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尼格隧道现场采用降温措施的效果,构建高地温隧道综合降温体系。结果表明: 1)围岩温度T<32 ℃时采用单通风管道,在围岩温度32 ℃≤T≤40 ℃时采用双通风管道,在围岩温度40 ℃<T≤48 ℃时增设局部雾炮车喷雾降温,在围岩温度T>48 ℃增设冰块降温,且在实际应用中温降可达到理论计算值。2)增大通风量对降温速率的影响最大,可提升37.7%;冰块降温次之,可提升11.6%;喷雾降温提升效果最差,仅提升3.2%;但是对于降温幅度,冰块降温>增大通风量>喷雾降温。3)增大通风量可以加快洞内空气的置换流通,宜作为基础降温措施;冰块降温通过融化吸热可实现大规模的温降,可用在热害等级较高的隧道;喷雾降温可实现局部区域的降温、除尘和加湿,可作为掌子面辅助降温措施实现对隧道的局部降温。  相似文献   

12.
试验室使用的稳态工况和车辆在城区道路行驶时的瞬态工况有很大差异,测试结果不能真正反映车辆的瞬态排放工况,文章主要介绍了CO,HC及NOx的生成机理,阐述了瞬态工况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各个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提出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可以不受这些因素影响,可以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对车辆排放进行实时测量,真实反映车辆实际道路行驶的排放情况,反映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兵  夏萍 《汽车电器》2008,(1):9-11
设计了一种基于UC3906与UC3823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开关型双电平智能充电器,这种充电器可保证蓄电池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精确充电,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消除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提高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多重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用于电动汽车可变直流母线的电机控制系统,要求在电机不同工况下及时、准确和可靠地实时调节直流侧电压,并在突然制动时得以回馈能量.为此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不添加额外半导体器件的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此种软开关技术,可降低开关损耗,提高效率.采用多重拓扑结构,弥补该模式下变换器电压、电流纹波大的缺陷,并提高了可靠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变换器功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汽车制造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陷,也为了降低汽车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额外增加的制造费用,各汽车生产厂商都已经采用了防错法。防错法代替了针对缺陷制定的一些改进措施,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制造缺陷,而且可以避免在生产中各个环节额外增加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实践证明,在制造环节采用防错法,可以实现零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调查和评估的效率及质量,将GIS采集、图形表现技术应用到实际调查工作中,建立了交通安全工作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基于GIS的交通安全工作实地调查与评估方法。通过在GIS数据采集器中预先设定各项调查指标及其可能取值,实现了调查数据电子化、图形化,提高了调查效率。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思路,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新型刚性复合地基桩,除能提高复合地基整体抗沉降、差异沉降及抗侧滑位移能力,还能节约现浇混凝土40%、减少施工出土量50%、避免二次清淤运输的污染;这种技术通过带有中高频液压振动锤和专用夹具联合体,对内外钢护筒和桩尖联合体实施振压,快速被振沉到地下土层设计标高处形成可浇灌混凝土的内外钢护筒空腔体,它可适应不同的软弱土层和复杂场地施工。  相似文献   

18.
在车辆导航系统中,通常采用GPS来获得车辆的位置信息,并准确地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和定位。可以认为通过GPS获得定位数据是GIS的一种数据采集方式。它可以实现车辆位置的实时、动态确定。利用目前较先进的组建式GIS技术开发了一套能够实时动态显示模拟GPS信息的电子地图,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丰田佳美94型轿车安全气囊的触发由电控模块根据碰撞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控制。使用中若安全气囊系统发生故障,其自诊断电路可存贮并显示故障代码。修理时可提取故障代码,按代码进行检查与维修。若无故障代码但有故障征兆,则可按故障征兆进行检修;若故障代码时有时无,则可按间断故障进行检修。  相似文献   

20.
孙坤 《汽车电器》2021,(2):36-40,43
汽车电器在极限工况下的顾客感知及性能表现关系到汽车的耐受性及上市后的口碑,可以在短时间内体现汽车电器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性能稳定性,在现代汽车的测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汽车电气鲁棒性的研究,能够提高汽车电器的耐受性,降低售后顾客的抱怨率,提高车辆在市场上的表现及此类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本文主要聚焦于整车电器在几个极限工况下的鲁棒性表现,来说明整车电气鲁棒性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对鲁棒性测试方法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以提高对汽车电气鲁棒性重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