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支撑位置优化在城际轨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莞~惠州城际轨道交通GZH-5标段明挖区间深基坑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桩间旋喷桩止水型式,采用混凝土支撑+钢支撑的内支撑体系。设计中明挖区间部分段落混凝土支撑位于冠梁以下1~3 m,施工时需先在围护结构上施工腰梁后,再施工混凝土支撑。综合考虑基坑施工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优化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位置,将混凝土支撑钢筋与冠梁钢筋绑扎后,一起整体浇筑,从而避免了施工混凝土腰梁的麻烦。同时,运用《理正深基坑辅助设计软件F-SPW 6.0》对内支撑位置优化调整进行了计算与验算,不仅保证了基坑安全,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希望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工程实践出发,以合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南淝河特大桥重建主桥施工为实例,介绍了PC连续箱梁临时钢管斜支撑的设计方案及现场监测结果。结合理论模型分析,并用施工全过程实测数据证实临时钢管斜支撑的安全性、可行性。文章还简要阐述和分析了临时钢管斜支撑对连续梁线形控制的影响,以便今后在桥梁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地铁基坑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精准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峰 《隧道建设》2009,29(4):424-426
混凝土支撑在深基坑支护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基坑施工监测中常综合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判断基坑稳定性,但诸多原因导致了支撑实测轴力和设计轴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广济路站基坑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数据,综合基坑的围护形式、开挖形式和实时工况,对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影响实测轴力变化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混凝土支撑轴力计算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周胜 《隧道建设》2005,25(Z1):63-65
针对现浇预应力梁施工技术难点、解决思路与方案.着重介绍了支撑系统、预应力筋孔道预埋、预应力张拉、孔道注浆的具体工艺技术,可为高层建筑现浇预应力梁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软土基坑工程中,时空效应对基坑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优化基坑开挖的施工组织,利用时空效应为基坑服务是基坑工程的重要课题。两个基本相同的基坑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基坑开挖组织方式而使得基坑变形差异较大,从时空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和有支撑暴露时间对变形的影响,为后续开挖施工组织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连续梁桥临时支撑拆除时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的PC连续箱梁桥,结合实际工程,对其施工过程中及成桥后的内力、应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时支撑于中跨合龙之前和之后拆除的差异.结果表明,针对工程的特定情况,采用临时支撑在中跨合龙之前拆除的工艺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杭州九堡大桥南引桥为斜腹板槽形钢梁和混凝土桥面板组成的大跨度组合结构桥梁。槽形钢梁采用顶推法施工,不设临时墩,最大悬臂长85m,顶推总长度916m;支撑反力由腹板承受,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行顶推施工仿真模拟,研究了各墩支撑反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垫板刚度对槽形钢梁局部受力的影响,并分析了钢梁的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结合浙江省湖州市某实际基坑工程,介绍了拉锚支撑结构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并与常规钢支撑换撑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拉锚支撑结构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优势。研究表明,与钢支撑换撑相比,采用拉锚支撑结构,不仅能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施工方便,大大节省了施工工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的特殊地形及高墩盖梁,以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后湾特大桥盖梁施工为例,对盖梁无支架施工预留孔式牛腿支撑结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钢管桩临时支撑系统在连续梁桥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墩身高度不大、承台尺寸能够满足钢管桩临时支撑体系预埋钢板布设的桥梁。文中以广州增从(增城一从化)高速公路增江大桥主桥连续梁施工为例,介绍了临时钢管桩支撑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应力验算,实践证明钢管桩·临时支撑系统是一种安全性、经济性较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公路、市政桥梁建设中,桥梁施工支架系统采用钢管立柱门洞、贝雷梁架门洞及型钢门洞等形式作为跨越通行道路或河道的方法,各地的操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大跨径的门洞搭设为数不多,也未见理论性指导和操作规程的归属。本文以某高架桥的施工作为工程实例来阐述贝雷梁在桥梁支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顶升技术在桥梁加宽中存在的顶升不同步、梁结构内力变化不均匀等问题,在结合连续箱梁同步和交替顶升施工技术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顶升施工技术的优缺点,针对扣家大桥结构特点选取了交替、随动组合顶升方案进行同步顶升施工。详细阐述了同步整体顶升技术在简支梁桥中的整个施工过程,主要分为抱柱施工、钢支撑限位安装、墩柱切割、顶升施工、墩柱接高、桥墩补强等步骤。针对桥梁同步顶升施工中常遇到的结构失稳和容易偏移等技术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有效指导桥梁顶升技术在简支梁桥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高忠虎  赵文玉  吴忠铁  王晓琴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77-179,M0018,M0019
以某大桥门式墩现浇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贝雷梁钢管支架,其下为既有线路。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对纵横支撑梁、贝雷梁和钢管支架等进行了分析计算。旨在为门式墩施工支架的分析、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初期支护组合形式的有效性一直存在较多争议。依托蒙华铁路在建隧道,针对初期支护不同组合形式有效性问题开展大量现场试验,量测内容包括拱顶沉降、水平收敛、系统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应力及钢架应力。通过对花岗岩、板岩、砂泥岩、黄土4种地层进行试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Ⅲ、Ⅳ、Ⅴ级花岗岩和Ⅴ级黄土试验段数据,研究深埋岩质和土质隧道初期支护中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架及系统锚杆不同组合形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1)现阶段“网喷+钢架+系统锚杆”的初期支护组合形式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效果,有效性差,措施过于保守,存在很大优化空间; 2)在土质或浅埋破碎岩质隧道初期支护中,系统锚杆无明显作用,可以取消,而只采用“网喷+钢架”组合形式; 3)在深埋岩质隧道初期支护中,采用“网喷+钢架”或“网喷+系统锚杆”2类组合形式之一即可。考虑到目前现场系统锚杆施作机具和施工质量,采用“网喷+钢架”的组合形式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依托上海市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展示了该工程顶管段在下穿S20外环高速时采用的钢管幕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解决了路面变形及钢管幕顶进过程的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保证了S20外环高速的正常运行.所采用的钢管幕超前支护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监测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重庆北站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地面交通以及地下停车场的正常运行,提出火车站地下广场内桩基托换并盖挖法施工地铁车站技术:先采用桩基托换上部结构,然后以托板为基坑顶板进行盖挖施工地铁车站。既有桩基和结构的临时支撑以及托板与既有桩基、钢管柱的节点处理是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在桩基托换过程中,根据既有桩基上主梁数量设置H形临时支撑体系,并及时连接相邻临时立柱,形成整体;在托板与既有桩基节点处,凿除既有桩基基础部分混凝土,保留既有钢筋,长边方向底板部分纵筋从未凿除的桩体钻孔通过,短边纵筋绕行;钢管柱与托板节点施作时预留桩顶钢筋,将其伸入到托板中,连接成一个整体,一同灌注混凝土。现场监测最大变形为16.6 mm,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桩基托换并盖挖施工技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广东省莞惠城际轨道明挖隧道(DK25+380~DK26+596.936、DK25+866.936~DK29+530)深基坑工程钢支撑施工为例,重点介绍钢支撑施工的一些关键环节和安全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8.
韩常领  张天  徐晨  夏才初 《公路》2021,(1):335-339
以连城山大断面软岩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施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单层I22b钢拱架初期支护、单层H20b型钢拱架初期支护、双层I22b工字钢拱架初期支护和双层H20b型钢拱架初期支护4种支护方案下围岩的变形规律与支护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单层和双层I22b钢拱架初期支护均不能控制隧道的大变形,而双层H20b型钢拱架初期支护可以控制隧道围岩变形。采用数值软件进一步比较了4种支护措施对于控制围岩变形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I22b钢拱架的支护控制围岩变形的效果明显较差,尤其是单层I22b钢拱架的支护方案条件下围岩发生了较大的变形。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方案后围岩变形分布更均匀,支护结构与围岩协同变形。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坑开挖会造成立柱上浮,引起钢筋混凝土支撑的附加弯矩,严重的会造成支撑失稳。通过系统监测超深长条形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断面处地下连续墙和立柱上浮量,该文总结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上浮和规律,得到了影响基坑立柱上浮的三个因素:开挖深度、开挖速度和立柱位置。从而推导了立柱上浮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支撑附加弯矩和立柱上浮力的计算方法。根据监测结果,计算了某基坑施工过程中立柱上浮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支撑附加弯矩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李义华  翟志国  许维青  刘柳 《隧道建设》2022,42(8):1482-1490
针对京沈客专望京隧道2号竖井施工中68 m深的地下连续墙在富含承压水且以粉细砂层为主的软弱地层中成槽难、垂直度控制难、42 m深的基坑安全与主体结构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对超深地下连续墙创新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基坑上半部采用钢支撑替代混凝土支撑、基坑下半部环框梁与混凝土内支撑逆作、环框梁和腰梁合二为一、改进接头防水方式、改变竖井主体结构施工工艺等多项技术革新。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在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地层中,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可以显著提高超深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减少接缝渗漏水现象; 2)通过优化超深竖井内部支撑体系和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并且将临时支撑结构和永久结构合二为一,可以显著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安全、节省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