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路基填筑过程所获得的有效获信息有限,缺少较准确的描述,符合灰色系统理论最少信息原理特征,因此凭借对灰色预测模型最核心的 GM(1,1)模型的研究,建立合适的灰色预估模型来对沉降进行预测。通过模型计算与现场实测的比较,结果表明:GM(1,1)模型可用于沉降值的预测,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软土地区公路工程特点,采用实时有效的路基沉降观测手段和合理的沉降预测方法对于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笔者以Lagrange插值法为基础,利用灰色理论建立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非等时距GM(1,1)模型,通过现场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中讨论了不同高路堤沉降预估方法的特点,并以某高速公路沉降观测点实测数据为例,建立了灰色GM(1,1)预估模型;并编写相应程序对高路堤后期沉降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灰色GM(1,1)预估模型可以对实测数据进行更好的拟合,且其对后期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相似文献   

4.
路基的沉降与稳定性控制是高等级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准确计算路基沉降变形值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文中采用灰色GM(1,1)模型及计算原理,进行某一级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计算得出软土路基的变形曲线。其模型精度评定指标表明,该方法拟合误差小,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路基沉降变形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常用的单变量预测模型不能考虑各沉降监测点间的相关性,不足以反映路基整体的变形规律。多变量灰色模型是单变量GM(1,1)模型在多元变量条件下的拓展,可以实现对路基中相互影响的多个监测点变形预测模型的建模和预测。实例计算表明,与单变量GM(1,1)模型相比,多变量灰色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显示了该方法进行路基工后沉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灰色系统理论在填石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填石路堤沉降现场试验,采用负指数曲线拟合路基沉降与时间关系,其与沉降变化趋势吻合较好,说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填石路堤沉降是可行的。结合填石路堤沉降特点,首先建立相同沉降观测时段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再运用最小二乘法优化GM(1,1)模型参数,并分别进行实例预测。结果表明,与GM(1,1)模型预测相比,参数优化模型预测精度会有显著提高,且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公路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灰色理论中的G(1,1)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岳阳城陵矶进港道路管桩处理后的路基沉降实测资料,分别运用这三种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这三种方法预测沉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灰色理论在软土路基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根据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得到时间响应函数及预测模型,据此对路基沉降过程和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其预测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
GM(1,1)模型预测变形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应用于路基工程进行变形预测,结合一工程实例阐述了该理论应用条件、建模方法,精度处理方法等,从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应用该理论对预测路基变形的局限性,对于开展路基变形的中长期预测,应慎用GM(1,1)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张桑高速公路3个典型路基断面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GM(1,1)、Verhulst和非等时距UGM(1,1)三种模型对各断面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拟合及预测,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各阶段最适宜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各断面的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Verhulst灰色模型模拟和预测精度更高,适用于路基断面的中长期沉降预测,预测结果可为路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地铁运营荷载造成软土地基的长期沉降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针对监测和观测时间的非等时性,文中采用牛顿二次插值多项式插值的方法建立了非等时距灰色理论模型GM(1,1)和GM(2,1),对上海地铁四号线一区段的沉降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监测沉降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M(2,1)较GM(1,1)有更高的精度。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其沉降速率上半年明显小于下半年,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灰色模型在预测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时精度不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GM-Poisson-Markov组合预测模型。利用非等间距加权矩阵与无偏优化对灰色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原始序列的动态更新实现模型的参数更新,在此基础上与泊松曲线模型建立一种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残差修正,得到改进的动态GM-Poisson-Markov组合预测模型。利用汉巴南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将预测结果与泊松、灰色模型、非等间距无偏灰色模型以及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铁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可取得较好预测效果,提高了预测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武广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的实际测量数据,研究软土地基沉降的竖向、侧向位移及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采用非线性分析软件ADINA建立路基土体固结沉降的有限元模型,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较,吻合程度较高,并说明了存在少许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依托上海至南通铁路DK84+420,DK85+900工点的建设,基于灰色理论,建立GM(1,1)灰色模型,分别采用等时矩和不等时矩观测方式,预测了两工点沉降趋势和最终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周期三个月内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相比,相对误差为4%左右,证明灰色GM(1,1)模型在软土沉降预测上可行;根据实测资料可构建灰色模型时间相应序列方程,预测出断面总沉降值,检验沉降值及沉降速度是否符合规范;同时可构建沉降预测方程,数值模拟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填石路基压实度检测时因填料粒径过大而存在一定误差,在施工时仅依据试验路压实度与碾压遍数关系来确定压实厚度这一方法并不严谨,也不能完全体现施工方案的经济性;通过引入灰色系统理论GM(1,1)和Verhulst模型对路基沉降速率和工后总沉降的预测来辅助确定压实厚度,使逻辑更为严密.通过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发现,该方法数据获取便捷、计算简单易行且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工程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灰色理论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理论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建立不等时距的预测模型GM(1,1),采用后验差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弥补等时距GM(1,1)模型的不足。同时,结合沿江高速公路常州段实测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了预测模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理想可靠,证明了该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胶新铁路路基沉降监测和预测研究,分析了试验段软弱土路基的实测沉降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各断面在通车前后的累积沉降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路堤自重作用下,路堤各部分土体均表现为沉降变形;线路上碴和铺轨阶段沉降较大;正式通车3个月后,路基在自重和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沉降较大;选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拟合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能得到更确切的沉降信息,使之服务于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路基)沉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采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基于XGM(1,1)模型预测地基沉降的程序,并将其应用于CFG复合地基沉降量的预测。通过对灰色预测XGM(1,1)模型在工程实例的应用和对比,证实XGM(1,1)模型运用到工程实际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铁路桥梁混凝土裂缝是较为常见的病害,该病害严重影响了铁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针对铁路桥梁混凝土裂纹宽度发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裂缝宽度非时距G M (1,1)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桥梁裂缝劣化情况进行预测,辅助管理者制定经济合理的“壁可”法修补计划,进而保障桥梁状态良好、铁路行车安全。为说明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以神朔铁路悖牛川特大桥1996~2012年的桥梁裂缝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桥梁裂缝宽度的变化,对桥梁养护维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壁可"法在悖牛川特大桥的应用,其对混凝土裂纹的修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结合蒙内铁路DMK7+660~+920软土地段高路堤地基实际工况,建立软土高路堤稳定与沉降计算模型并验算,同时比较“碎石桩加固”和“基底换填+强夯+反压护道”两种方案。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的松软土地段高路堤在沉降和稳定性方面不能满足要求;路基沉降最大位置位于路基中心,其次为左右路肩及左右边桩,且左右路肩沉降趋势相同,左右边桩沉降趋势相同;从沉降监测数据和运营状态来看,采用“基底换填+强夯+反压护道”方法,保证了蒙巴萨西站高路堤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