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具有施工便捷、控制反射裂缝效果明显、减少废弃工程的特点,在目前大量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依托沪青平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改建(白改黑)工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为上海公路类似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提供一种新的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地根据自力更生,依靠群众的方针,正在大力进行旧木桥改建中,这是解决公路旧木桥问题的有效办法。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忽视了木桥的维修保养。因此,我们认为现在提出正确处理定载使用、维修保养和改建三者的关系是重要的,适时的。希望各地养路部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建旧木桥同时,也将尚未改建的木桥管好养好。这样既有利于公路安全畅通,也有利于改建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具有施工便捷、控制反射裂缝效果明显、减少废弃工程的特点,在目前大量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依托金山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改建(白改黑)工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控制指标进行总结,为上海公路类似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提供一种新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龚宁  曹建大 《公路》2021,(2):396-398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为了解决旧路改建后的质量问题,施工前需对旧路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主要是以病害程度和旧路各结构层弯沉分析确定旧路加铺方案。把路面动态设计的思想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合理利用旧路路面资源结构,确保旧路路面改建后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旧路拓宽改造中,常会遇到旧路基压实度不足、新旧路基结合处的处理及桥头跳车的防治和如何保证旧路补强层的平整度等技术难题.文章以国道207线拓宽改建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例,介绍了旧路加宽改建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沙朗桥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旧105国道城区段,经1988年加宽改建,全长36m,宽18.7~19.7m。在对旧105国道中山市城区段的路网改造中,进行二次扩建。总经了二次扩宽改建的方案优化、技术要点以及改造效果,探讨在道路改造中的旧桥改建技术。  相似文献   

7.
结合连霍高速公路郑洛段单侧加宽改扩建方式,针对旧路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旧路路面状况、强度及多次加铺后的路面结构,分析现有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按照南北幅行驶车辆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设计标准,以路表面病害及弯沉作为改建依据,在对可能的旧路改建方案综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按照减少铣刨量、充分利用旧路、更能适应荷载作用的原则择优确定更适宜的路面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乌兰浩特至扎兰屯高速公路旧路改建段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安全设计、交叉工程设置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改建方案路线平、纵、横及原有旧路保通设计方案的研究,对该项目改建总体设计原则、主要控制因素及主要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旧路拓宽改造中,常会遇到旧路基压实度不足、新旧路基结合处的处理及桥头跳车的防治和如何保证旧路补强层的平整度等技术难题。文章以国道207线拓宽改建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例,介绍了旧路加宽改建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旧路改建是节省公路建设投资、加快公路建设而满足现代交通需要的重要途径,旧路改建是提高既有道路等级和改善路网结构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旧路改建工程的特点分析,对其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从而满足高等级公路的设计强度和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从贵黄公路改造成城市快速路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出发,对老路的利用、平纵横设计及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可为山区公路改造成城市快速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范宏建 《路基工程》2015,(4):199-2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道路已不能满足现有交通量的要求。因此,通过道路拓建改造以增加其通行能力,而拓建后新老道路间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出现开裂等病害。结合实际工程,采用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技术对拓建道路路基进行加固,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通过现场检测发现,此技术可显著改善拓建道路中新老路基抵抗不均匀变形的能力,提高拓建后道路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省道213线为张掖市西出城主要通道, 过境及旅游交通量大, 需通过线位优化、 断面扩容、 管线敷设, 使其转变为功能完善、 交通便利、 更好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城市道路。对该路段在路网交通中的地位、 道路现状及交通量等进行了分析,从技术标准、 断面布置、 新旧路基搭接、 下穿铁路箱涵等方面阐述了项目工程方案设计, 最后对省道等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大部分道路已超过设计年限,进入改造期。旧路改造由传统的“以车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由重视“交通功能”转为“交通、景观、生态” 并重。不仅要考虑交通功能的改善,还需考虑道路景观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改造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通常比新建道路更复杂,考虑因素更多。该文结合西安鄠邑老城区主要道路的改造提升等工程实例,阐述了精细化设计的概念及技术措施,对以后旧路改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老城区道路街巷网络密集,利用交通微循环可以缓解交通干道的压力,提高区域路网的承载力和可达性。以干路饱和度和街道级交通指数为优化目标,支路不拥堵为约束条件,构建上层模型,采用用户均衡交通分配与借助Tran CAD求解下层模型,构建老城区交通微循环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损坏类型及其成因、旧路破损部位处理的新方法以及钢纤维在水泥混凝土旧路改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高新大道现状路面技术状况,分析病害原因,根据检测数据推算设计参数,采用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对老路加铺、全部破除新建、部分破除新建3种路面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老路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现状道路局部病害处理和特殊路段路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受各种应力的影响,以及沥青老化,沥青路面的破损日益严重。该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在道路维修改造中找到一种简便快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的新的方法。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为科学经济地进行旧路改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许海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41-42,49,238
老路改造工程往往受限于道路现状条件,设计指标不能完全满足相应的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若强而为之则大大增加了工程改造成本,因此老路改造中的一些设计指标宜依据老路运行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在满足需求且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可适当调整某些设计指标的取值,达到改造工程的双赢。该文以成都市人民南路为列,依据道路的实际现状,对老路改造中的设计车速、车道宽度、通行净空等关键性指标的取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的成熟,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特别是旧路改造时的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越来越多。该文主要介绍土工格栅在市政工程中使用时的施工监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