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技术来探索沥青老化规律,同时与传统的研究沥青老化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别测试了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在原状(未老化)、RTFO老化后和PAV老化后的微观力学特性及其官能团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沥青的老化程度越高,"蜂状结构"发育越好,平均面积和最大面积越大。沥青试样内至少存在3个不同的微区具有不同的黏附力,其中"蜂状结构"相黏附力最低。老化影响沥青的纳米力学性能,提高沥青黏附力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不同老化程度的SBS改性沥青的黏附力均大于基质沥青。老化引起沥青羰基和亚砜基等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丁二烯基含量减小。沥青老化后微观力学的变化与官能团的变化有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道路沥青老化过程中组成与分子量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忠安  金鸣林 《公路》2001,(5):74-77
利用模拟老化方法在0-250h和60℃、100℃、130℃条件下分别考察了国产道路沥青老化过程中组成与分子量分布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短期老化时沥青的质量增加,平均分子量增加;高温老化时沥青的质量减少,沥青中胶质向沥青质转化,具这种变化符合宏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平均分子量与分散度显著增加。利用制备型色谱柱不仅能给出分子量分布参数,而且能够给出精细、直观和分子量分布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速搅拌法,通过沥青的三大指标、短期老化、布氏粘度研究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纤维对沥青常规性能的影响,通过剪切流变DSR、红外光谱分析其高温流变性能及微观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低速搅拌法,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纤维可提高70#基质沥青的高温、低温、短期老化性能;纤维沥青在66℃之前的稳定性不如70#沥青;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纤维并不会与沥青发生直接化学反应或混融而增减官能团,纤维对沥青主要起表界面的物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Pen 60/80基质沥青中加入不同含量的Sasobit,应用常规的沥青性能试验(针入度试验、粘度试验、组分试验等)测试Sasobit改性沥青分别在15℃,25℃,30℃的针入度和软化点,以及60℃,120℃,135℃的粘度和组分等性能指标;通过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模拟沥青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评价Sasobit改性沥青的耐久性。同时,利用凝胶色谱仪(GPC)和红外光谱仪(IR)测试Sasobit改性沥青的分子量分布、官能团变化等微观性能,分析Sasobit对沥青宏观性能、官能团以及分子量等微观性能的影响,定性地建立Sasobit改性沥青微观性能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分析Sasobit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沥青中加入Sasobit后,Sasobit与沥青中的—OH和C—H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导致沥青中出现了新的芳香族C—O键,并使得Sasobit的长链烷基与沥青中的沥青蜡发生了共晶,因而改变了沥青的晶体结构、组分比例以及胶体结构,使沥青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变,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这一点与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Sasobi...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热氧老化对沥青与集料界面黏附性的影响程度,分别对常用的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粉改性沥青进行短期老化和压力老化试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不同沥青老化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光电比色法和拉拔试验探究不同老化状态下沥青与不同岩性集料界面黏附性的演变趋势。试验结果表明:老化导致了沥青中不饱和化学键断裂和极性含氧官能团生成,提升了沥青中极性组分与水分子的缔合能力;热氧老化导致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下降,对改性沥青影响更为明显;经长期老化后,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大幅降低,对石灰岩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影响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沥青老化是沥青路面松散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沥青老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可分析沥青老化前后的特征官能团变化,定性或定量分析沥青的老化程度。文中综述FTIR技术应用于沥青老化研究的进展,重点研究3种不同老化方式下基质沥青的红外光谱变化特征,分析FTIR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5)
为探究沥青老化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沥青进行老化,利用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对老化前后沥青的流变性能变化进行分析,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观测沥青原样与老化后沥青内部特征官能团和微观形貌的变化规律,从沥青内部微观角度分析老化作用对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老化后沥青的相位角减小,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增大,内部生成了一系列含氧特征官能团,如羧基、亚砜基、醛基等,微观形貌中的"蜂"形结构数量增多,面积增大;老化过程中沥青流变性能与内部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沥青的内部化学组分与微观形貌结构的变化对沥青流变性能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方法制备橡胶沥青,采用TFOT试验及PAV试验对橡胶沥青进行了短期和长期热老化模拟。利用针人度、软化点、延度、弹性恢复及黏度指标对橡胶沥青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胶粉掺量、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对橡胶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胶粉掺量的增加能够改善短期老化后橡胶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但应控制掺量不能超过28%;增加老化时间、提高老化温度,都会使橡胶沥青的老化程度更严重。当老化时间超过15 h或老化温度超过193℃后,黏度会超过施工要求范围;每延长5 h老化时间,橡胶沥青的老化程度是每提高10℃老化温度的2.5~3倍。橡胶沥青的软化点与橡胶沥青老化时间显著相关,可以用来作为建立老化动力学方程的参数;橡胶沥青受长期热老化影响比短期老化更严重,但比基质沥青具有更好的长期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基质沥青中橡胶粉掺量对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短期老化性能影响,进行了老化前后25℃针入度、软化点、180℃旋转黏度以及25℃弹性恢复试验,并计算其25℃残留针入度比、软化点增量、180℃旋转黏度比以及25℃弹性恢复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沥青中掺入橡胶粉,有助于提高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的抗短期老化性能;短期老化使得橡胶粉进一步溶胀;当橡胶粉掺量多于20%时,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流动性变差,老化后黏度快速增大,黏度比增大较快,抗短期老化能力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周超  沈旭  姜浩然  章奇 《公路》2023,(3):327-331
根据专利《一种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2018107948408)制备顺酐化再生剂,并通过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黏度和车辙因子试验,测试该再生剂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顺酐化再生剂技术指标满足RA-5等级,老化后的基质沥青、改性沥青中加入顺酐化再生剂后,其抗低温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改性沥青135℃旋转黏度及车辙因子测试结果表明,顺酐化再生剂的加入能增加沥青黏度,但对耐高温性能不利。从微观组成探究再生剂的作用机理,沥青的老化实质上是组分的转移,加入再生剂后,补充老化沥青中的轻质组分,使得沥青中的分散剂及分散相逐渐趋于稳定,进而增加沥青黏度,恢复老化沥青的抗低温性能,但轻质组分的增加对沥青的耐高温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