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技术关键(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油经济性既是体现汽车燃油消耗多少的重要性能,也是表征汽车技术状况好差的重要参数。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始,就一直在研究、开发燃油经济性的检测技术,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仍只能用油耗仪测量法确定燃油消耗的多少。此法要在发动机供油系串接油耗仪,要拆、装油管,费事、费时,且不安全,不适于检测现场应用。加上现行的营运车辆燃油经济性限值标准可操作性差。尽管检测站有油耗仪等燃油经济性检测的成套设备,营运车辆年审、年检时,都免检燃油经济性。由此,行业内出现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取消燃油经济性检测的议论。决不可因难而退,燃油经济性检测是控制车辆技术状况的重要内容,是评定维修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汽车后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整体性掌握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和建立车辆使用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上世纪80年代汽车检测业在我国开始起步,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大力扶持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大形势下,行业政策不断调整,营运车辆综合性检测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依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而进行的二级维护竣工检测和等级评定,并且已成为营运车辆进入与退出运输市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技术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也同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JT T478 2002《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的实施促进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辽宁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联合安车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电子拍照、车辆电子档案化及动力性、燃料经济性、方向盘转向角、转向力等项目检测及查询统计结果入网。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是机动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机动车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障。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机动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噪声、排放污染物的检测和评价。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为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完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道路运输管理  相似文献   

6.
按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2009年第11号令)和《关于印发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规范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厅运字[2010]33号)规定,从去年初,成都市通过展板、视频、QQ群、电话、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燃料消耗量达标核查的广泛宣传,并通过规范各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核查标准,认真落实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核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汽车的滑行性能主要反映汽车传动系和行驶系的技术状况,最终影响到汽车的经济性,一般用滑行距离和滑行阻力两项指标来表示,因此滑行距离是汽车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01)规定了汽车的滑行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均使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滑行距离,但在执行标  相似文献   

8.
为继续做好北京市道路运输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工作,6月5日,北京市运输管理局修管处组织部分区县管理部门和部分综检站负责人,召开取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收费后有关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重点围绕局修管处和局财务处起草的《关于开展本市道路运输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正《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16)已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1号)的重要配套标准,是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和性能保持的主要技术依据,是保持车辆技术状况、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最大限度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的重要保障。依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道路运  相似文献   

10.
<正>1控制系统设计思路溧水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严格以《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JT/T 478—2002,以下简称"规范")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GB 18565—2001)为基础,结合部分新标准的限值和省交通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维修企业车辆维修竣工检测,还是汽车检测站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或综合性能检测,都需出具车辆检测报告单。不论是维修企业质量检验员,还是汽车检测站相关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都必须对检测报告单进行审核。作为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必须认真审核车辆检测报告单,以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车辆检测报告单审核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以《湖北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为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12.
动态信息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联网流程优化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联网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对2018年印发的《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技术要求(暂行)》进行了修订。该举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决策部署,进一步便利道路运输经营者开展车辆检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更好支撑道路运输车辆异地检测和网上年度审验。  相似文献   

13.
动态信息     
北京市修管处组织召开取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收费后有关工作专题研讨会为继续做好北京市道路运输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工作,6月5日,北京市运输管理局修管处组织部分区县管理部门和部分综检站负责人,召开取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收费后有关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重点围绕局修管处和局财  相似文献   

14.
<正>在测试过程中,为保证每次测试的平均车速和规定的试验车速在±2 km/h的范围,驾驶员应正确利用变速器,平稳换挡、加油。为提高营运货车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推动货车制造技术的提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交通运输部于2009年11月发布《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并发布JT719-2008《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对检  相似文献   

15.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道路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噪声和排气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实用技术,是社会化的、独立的技术服务机构。对运输车辆的综合性能检测和由此而确定的拄术等级,是运输车辆能否进人道路运输市场和可以从事那些范围道路运输业务的重要依据.同时,它还是对车辆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利用可再生资源是交通运输经营者关注的问题,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对于营运车辆准入市场,交通运输部已有《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0)标准及客、货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然而,对营运车辆报废期到后延续使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审批权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此,笔者就营运车辆到报废期后延续  相似文献   

17.
正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是指对道路运输车辆在保证符合规定的技术条件和按要求进行维护、修理、综合性能检测方面所做的技术性管理,其目的是保持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保证道路运输车辆的运行安全,为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高效、安全、优质的保障服务。交通运输部修订重新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简称新规定)已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规定明确了要对道路运输车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1日,《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办法》规定,总质量超过3500kg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应当分别满足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和《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的要求,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不得用于营运。为进一步做好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2011年2月23日,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9.
汽车前照灯性能检测是汽车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前照灯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中都明确规定了对车辆前照灯技术状况进行检测的技术要求。从车辆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前照灯检测中,其影响因素很多,检测合格率低,而如何避免这些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车辆检测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1 修订JT/T189-1995和JT/T199-1995的意义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营运车辆迅速增加,目前已超过670万辆。这些车辆的技术状况,不仅影响其运输效率,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道路交通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加强对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通过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进行分级评定,从而促进和提高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以达到营运车辆高效、节能、安全和少公害从事营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