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路》2017,(11)
近年来,BIM技术在市政交通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模型交付标准,项目不同参与方对交付BIM模型等交付物容易产生分歧。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工程行业的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分析市政工程行业的特点,提出市政工程行业交付标准的体系框架和编写方法,并编写模型交付时的总体要求、命名规则和桥梁模型交付深度表(信息粒度和建模精度)。最后,以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项目应用为依托,对交付标准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路面结构快速有效排水,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提出采用复合土工合成排水材料的新型路面排水系统,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从上而下依次为水力传导层、毛细防渗层和隔离层。开展了新型路面排水系统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以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新型路面排水系统性能;模型试验通过在路面结构的基层和路基分别设置张力计,实时监测基层和路基基质吸力变化;采用控制变量方法,建立考虑非饱和渗流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新型路面排水系统设置位置、厚度、坡度对排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路面排水系统可将入渗水快速有效排除,基层材料在试验过程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并在降雨停止后第10min基层的基质吸力开始回升;新型路面排水系统能够防止水下渗至路基,降雨过程中路基土的吸力始终保持在初始吸力值;采用新型路面排水系统时,基层体积含水率在降雨过程中不断上升但未达到饱和体积含水率,在降雨停止后基层体积含水率呈现小幅下降,路基体积含水率则保持不变;在面层和基层之间、基层和路基之间均设置新型路面排水系统更有利于控制基层吸力和体积含水率;增加新型路面排水系统厚度和坡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基层材料的含水量,提高基层承载比;研究成果可为新型路面排水系统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既有桥梁结构的特点,明确了运维期间桥梁结构BIM模型的使用需求,定义了既有桥梁运维信息的分类和格式,提出了将3D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同BIM建模相结合的思路,同时明确了BIM模型中构件的命名和编码规则,研究了基于《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评分方法的模型建模深度。本研究符合现行桥梁结构的设计规范和管养要求,为BIM技术在既有桥梁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道路整治设计,提升城市道路综合品质,温州市专题组织编写《温州市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全要素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本文介绍了该导则的编制背景和编制理念,并通过对温州市街道整治全要素设计导则与常规道路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就其中道路空间布置、路面质量、附属设施等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解读,《导则》结合温州市地方实际,赋予道路更多设计要素,将对后续工程设计的优化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92号)要求,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建造工作,2021年3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明确了绿色建造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技术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绿色建造工作、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文件。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对《导则》内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发挥排水设施的防汛减灾效益,运用排水系统水力模型科学评估了上海中心城区分流制系统长桥区域排水系统的防汛安全现状调控方案。通过分析1 a一遇、2 a一遇和3 a一遇设计降雨时该地区积水点的积水面积、积水深度、退水时间,结合降雨过程强度、泵站运行等相关要素,提出该地区排水系统优化方案,并模拟分析优化调控后的防汛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借鉴国外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方法,以上海为例,分析上海市的降雨特征,并提出上海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的池容计算的经验公式法和基于水力模型的调蓄容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研究《LOD规范2016》《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等国内外BIM标准中关于模型等级的内容,总结和梳理模型分级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总体情况,提出了以"BIM设计"模式为目标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级体系,并给出了相关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商彦章 《商用汽车》2012,(13):62-63
2012年6月1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对国家标准<城市物流车辆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的函》,国家标准《城市物流车辆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浮出水面.《技术要求》是由交通运输部提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给出的规则起草,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1)归口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分形模型预测非饱和土的水理特性,主要研究了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变化及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个因素:土质特性参数(分维、进气值与饱和导水系数)、降雨强度、边坡几何特性参数及初始地下水位深度等.土体的饱和导水系数、降雨强度对降雨过程中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过程中的最小安全系数与土体饱和导水系数之间的临界关系可用Sigmoid曲线模型拟合;降雨强度直接影响了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降雨过程中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与降雨强度的关系曲线可用MMF模型拟合;另一方面,非饱和土的分维、进气值、边坡几何特性参数及初始地下水位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力模型软件Infoworks-icm建立宣城市道叉河片区排水管网水力模型,模拟计算该片区遭遇3a一遇设计降雨时的排水情况,运用水力坡降法对管道的排水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管道瓶颈处进行定点改造。结果表明,运用水力模型软件能够快速、直观地找到排水的瓶颈处,明确工程改造的位置,有效提高工程改造效率,改造后的管网能较好地满足新标准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排水管渠系统计算机模型常需要采用设计雨型作为降雨量输入,其中基于暴雨强度公式的设计雨型是常用方法之一。研究中分析了均匀强度雨型、三角雨型、交替块状雨型和芝加哥雨型的构造方法;通过示例说明了这几种雨型的雨峰强度、降雨深度、雨峰位置系数的特点,以及在汇水面积中形成的峰值流量、总径流量、到达峰值流量时间等径流特征。其中芝加哥雨型在雨峰强度、降雨深度、引起的峰值径流量数值均较大,且到达峰值径流量时间较短,在基于风险的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其计算结果较为保守,因此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南昌市高新区湖西片区为例,根据区域降雨及地形资料,以及一个实例,讲述如何根据研究区域的降雨资料、地理地形数据、排水系统数据,利用专业的动态耦合模拟系统,模拟排水管网、明渠、河道、各种水工构筑物,以及二维坡面水的流态,直观地表达地面径流和管网排水状况,找出积水原因和内涝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模拟还能认证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中心城区雨水管网改造规划是水网平原地区建成区雨水管网改造的缩影,规划区四面环水,人口、建筑密度大,实施条件复杂。综合分析区块排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通过划分集水分区,调整排水方向,结合地铁施工、控源截污等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排水通道,提高老城区排水系统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暴雨管理模型(SWMM)为基础介绍了管网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建模方法,利用Arcgis辅助处理模型基本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Thiessen Polygons)算法划分汇水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数值模型,对研究区域内管网进行排水能力评估,并模拟了不同外江水位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雨水排放系统的数值模拟技术可对设计管网进行优化,便于管理部门进行管网信息查询和维护,更可通过模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并提前作出防灾预案。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通过路侧排水口将路面径流快速排出是路面集中排水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分析路面宽度和坡度变化对集中排水的影响,准确识别集中排水条件下排水口泄流能力与影响范围,基于水动力学理论得到路面二维浅水方程,考虑降雨、地形、流体阻力等因素对路面径流变化的影响作用,建立路面径流运动变化分析模型,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结合实际工程建立路面数字高程模型,在设计降雨条件下,分析路幅宽度增加和坡度变化对路面径流深度分布和路面集中排水能力的影响作用,对比不同坡度组合下的路面排水量,并识别路侧排水口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排水量、路面径流流速、路面径流汇流时间是路面集中排水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采用路缘石开口进行集中排水时,路侧缘石对路面径流的汇流过程具有明显的拦阻作用,路肩范围内出现壅水现象;较低的路缘石高度可以减少路侧壅水对外侧行车道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路面行车安全;对于模拟条件下(横坡2%)的固定排水口布置形式,存在相应的排水最优路面纵坡值范围(1%~1.2%);路面径流的汇流方向与路面合成坡度方向不一致,当路面宽度增加时,路面汇流路径增长显著,路宽24.5 m时,路面径流没有就近从排水口流出,汇流路径沿道路纵向超过70 m。  相似文献   

17.
肖燕  瞿帅 《路基工程》2020,(1):29-32
针对目前湖南省各地区所采用的公路边沟尺寸单一,区域适用性较低的现象,结合湖南省各地区降雨分布和公路边沟工程特点,基于水力最优断面分析,将湖南省各地区降雨强度分为3个区,并据此计算了不同公路等级、边沟类型及边沟断面排水沟设计,给出了参考尺寸推荐值。  相似文献   

18.
肖泽荣 《隧道建设》2020,40(10):1471-1479
为解决富水地区隧道开挖后地下水过量排放导致水位下降,进而破坏植被的正常生长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确定隧道排水量的有效方法。依托福州市某在建公路隧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学,同时结合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的概念,提出隧道允许排水量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面井法,建立单洞隧道的地下水渗流模型,揭示地下水排放量与地下水位降深的关系。其次,根据所提出的地下水渗流模型,在植被存活的前提下,得出满足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要求的隧道排水时间,继而得出地下水排放疏干漏斗的影响范围。然后,通过降雨入渗系数法得到在影响范围内降雨补给量W与总地下水排放量Qt进行比较。通过调整隧道每延米平均涌水量q,使W等于Qt,q即为隧道的最大允许地下水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 1)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一定时,随着隧道单位排水量的增大,隧道影响范围逐渐减小,降水补给总量也逐渐减小,排放总量逐渐增加,因此存在一个单位排放量使排水总量等于降雨补给量; 2)未考虑水分胁迫时间效应得到的排水量较考虑水分胁迫时间得到的排水量偏于保守。最终,确定在建隧道的排水量q=0.4 m3/(m·d)。  相似文献   

19.
王克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49-152,M0016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步伐,我国现阶段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过度开发和建设带来的硬质铺装多等问题,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不仅改变和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同时还带来了洪涝灾害等问题,导致传统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受到挑战。因此,健康及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在城市化建设空间的控规下,可以通过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方式,来提升现状单一的城市排水系统:在排水系统中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和不同类型的雨洪事件,同时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徙。以青海省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对“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在西北地区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带边缘排水系统的排水性基层路面结构的排水效果,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对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降雨入渗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二维路面结构渗流分析模型,并采用AASHTO评价指标t50进行排水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没有内部排水系统的路面结构中雨水排出很慢,并会在基层与底基层中长时间滞留;带边缘排水系统的排水性基层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