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汽车供暖设备按所使用的热源可分为:非独立式(engine-based)供暖系统和独立式(non-engine based)供暖系统。  相似文献   

2.
朱仲文  汪鑫  江维海  李丞 《汽车工程》2023,(11):1991-2000
有效的热管理对于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s,FCV)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多采用各子系统独立管理方式,然而这种独立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余热从而提高热管理效率和续航里程。对此,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的整车集成式热管理(vehicle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VITM)系统,采用热交换器进行一体化的VITM,实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回收和各部件高效的热管理,通过六通阀的集成设计实现各回路解耦的灵活管理。并在AMESim仿真平台上开展热管理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VITM系统能保持燃料电池汽车各部件稳定维持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在-10℃的环境温度下,利用燃料电池余热作为热源的热泵空调给动力电池加热,与直接加热模式相比,加热时间缩短55%;给乘员舱加热的时间缩短85%,且能耗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为4,能耗降低75%。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纯电动车采暖耗能,设计了一种多热源分阶段协同控制暖风的方法。对电动车制热系统的热量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冷却余热、电机冷却余热和热泵空调制热的多热源制热方式。优化了多种热源的分布区域,建立了多热源制热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分段协同制热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综合汽车室外温度差异、制热部件放热顺序和乘员舒适性需求,合理选择暖风的工作模式。探究了分布式多热源制热时汽车各区域温度的分布规律。开展了暖风空调的低温试验,以揭示该方法与新能源汽车常规供暖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2℃条件下,该暖风系统工作2 h节能60%,在-5℃条件下则无需动力电池能量,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空气燃油加热器(原名为独立式暖风装置,以下简称加热器)是供现代汽车和工程机械采暖的一种较好装置,以燃烧液体(或气体)燃料产生热量,使冷空气变为热空气,然后送至驾驶室或车厢采暖。随着严寒地区的开发,加热器可显著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效率,以及乘员的舒适性。中汽公司所属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于1978  相似文献   

5.
<正>循环泵继电器(控制线路):此继电器用来为附加循环泵供电,通过空调控制面板或DME控制单元启动,具有以下功能。停车加热功能:利用发动机余热。在发动机停止的情况下,这项功能可以确保气流仍流过热交换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车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展,根据吸收式制冷的驱动热源不同,将其分为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发动机冷却水驱动以及综合利用排气废热与冷却水余热的吸收式制冷,并总结了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车用空调的发展历程自1928年通用汽车公司成功研制R-12制冷剂以来,汽车空调就开始不断地发展。1940年美国帕卡德(Packard)汽车公司第一次设计了车载制冷系统使车内空气凉爽,不过当时只是把房间空调器搬到汽车上。到50年代又发展成冷暖合一的空调系统。随着六七十年代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和计算机工业的兴  相似文献   

7.
李立 《汽车与配件》2003,(13):12-12
编辑您好!我想请教汽车空调分为哪几类?轿车的空调属于哪一类?在汽车上安装空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冷暖风机和空调机有何区别? 汽车空调分为两大类:非独立式汽车空调和独立式汽车空调,这主要取决于车辆的大小和安装条件。因为汽车空调普遍采用的是“蒸发-压缩”制冷系统,有制冷压缩机,  相似文献   

8.
曾壮 《汽车杂志》1997,(8):31-31
非独立式汽车空调系统由于要靠汽车发动机驱动,其制冷量将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提出一种非独立式空调系统压缩机传动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计算汽车在不同坡度上驻车时所需要驻车力的大小,设计独立式EPB结构,并通过对独立式EPB结构中主要部件螺栓和卡钳嵌体的受力仿真分析,验证整个结构最大应力位置及所选用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总结出独立式EPB卡钳钳体可以进行轻量化设计,适应现今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轿车均采用非独立式取暖装置.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冬季.由于使用及维修不当:常常不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更不能预防或除去附在风窗玻璃上的雾、霜或冰雪。那么.对这种非独立式取暖装置产生故障以后该如何检修呢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