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轮胎不均匀磨损与悬架特性的关系,建立了悬架-轮胎-胎面自激振动系统理论模型。在对扭杆梁式后悬架进行力学分析等效的基础上,综合了轮胎-胎面摩擦系统,在ADAMS中建立了能够反映车轮定位参数(前束角、外倾角)和胎面侧向位移的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自激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的整车动力学分析和轮胎不均匀磨损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汽车转向轮摆振引发的转向盘和车身振动现象,选用某型轻卡商用车作为样车,考虑悬架及转向系统干摩擦和轮胎非线性,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包含转向盘和车身的整车十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轮胎力选用魔术公式模型,干摩擦选用Stefanski-Wojewoda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由转向轮摆振引发的整车振动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前轮摆振诱发整车产生自激振动多极限环现象,大幅自激振动与初始激励大小相关;振动幅值随车速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干摩擦幅值增加,摆振幅值和区间都相应减小,且多环区间加大,中间过渡单环区间消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理想转角关系,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双前桥多体动力学悬架模型,分别进行了平行轮跳及转向K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轴跳动转向及阿克曼转角误差偏大,不满足设计目标。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硬点DOE分析模型,优化了轴跳动转向及阿克曼转角误差,优化效果在整车性能分析中得到验证。此优化方法具有实用性及便捷性,为后续车型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升了开发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赛欧轿车的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总称为转向驱动桥;后桥是一个随动桥。前桥与悬架主要由动力传动总成、转向节及轮毂总成、前弹簧及减振支柱总成和稳定杆控制臂总成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后桥与悬架主要由减振器、后桥和后弹簧组成。前后桥与悬架的常见故障都是由于减  相似文献   

5.
电磁馈能式悬架方案设计与节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馈能式悬架是一种能够回收汽车垂直振动能量的新型悬架系统.阐述了电磁馈能式悬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设计方案,并建市了电磁馈能式悬架模型.运用CARSIM及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分析了电磁馈能式悬架的节能情况.结果表明,电磁馈能式悬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收振动能量.经分析可知,结构阻尼、馈能元件阻尼器及充电电路性能是影响馈能元件能量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庆欢  张蔚 《客车技术》2006,(1):20-22,25
利用某公司提供的实车数据建立了基于ADAMS的双前桥重型汽车的转向机构和悬架机构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转向运动学关系虚拟仿真.并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并对该车的悬架干涉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其分析结果为该车转向系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汽车悬架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检测车辆悬架振动动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悬架性能的评价指标,提出了悬架性能的检测新方法,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汽车悬架性能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采用PC-DAQ方案,在原有激振式悬架性能试验台上,增装必要的传感器,配以PC机平台和虚拟仪器软件,构建了可以测得悬架的吸收效率、振动频率、相位差及相应的振动波形的性能测试系统,为悬架性能的综合评价及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通过实车测试,所建理论模型正确、可行,测试系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汽车摆振与初始激励相关,足够大的初始激励才能激发大幅自激摆振即多极限环现象。为进一步研究汽车自激摆振多极限环现象,选用某型轻卡商用车作为样车,将悬架及转向系统干摩擦简化至主销处,选用迟滞环摩擦模型建立了整车十自由度摆振模型。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干摩擦力矩对摆振极限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摩擦幅值增加会使汽车摆振车速区间和摆振幅值减小,导致中间过渡单环区间消失。分析结果旨在为抑制该类型汽车振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悬架振动能量回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馈能悬架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减振和馈能特性。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馈能悬架的可行性,并得到悬架的能量回收率约为42.3%。基于1/4车辆仿真模型,以50km/h的车速和一段C级路面为输入,对馈能悬架和传统被动悬架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馈能悬架可替代传统被动悬架用于车辆减振,在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要求的同时,能有效回收悬架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悬架振动能量回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馈能悬架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减振和馈能特性。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馈能悬架的可行性,并得到悬架的能量回收率约为42.3%。基于1/4车辆仿真模型,以50km/h的车速和一段C级路面为输入,对馈能悬架和传统被动悬架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馈能悬架可替代传统被动悬架用于车辆减振,在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要求的同时,能有效回收悬架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11.
以某全地形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为研究对象,在ADAMS/View中建立悬架及转向虚拟样机,以转向梯形断开点坐标为变量,悬架上下跳动到极限位置时的前桥前束角为研究对象,输出悬架跳动与角度变化曲线,对断开点坐标进行优化分析,使轮胎跳动时由转向杆系与悬架运动干涉所引起的前桥前束角的变化角度尽可能小,从而降低对轮胎的磨损,保证车辆稳态行驶。  相似文献   

12.
汽车前车轮转向轴支承形式有主销式,CA141:球形轴节式。CA630:以及滑柱连杆型式即麦克弗逊式。桑塔纳轿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前桥独立悬架应用平衡杆结构:前车轮转向轴应用滑柱连杆支承方式。桑塔纳轿车前减振器作为悬架杆系的一部分,加以利用并将兼作转向主销滑柱和摆臂组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转向柱后倾角对三轮汽车摆振影响,以国产某型三轮汽车作为样车,对其转向系统进行了简化,建立了二自由度前轮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以上模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随车速变化的前轮摆振系统振动特性及转向柱后倾角变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减小三轮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速度区间。而当车速较高,前轮摆振系统发生自激振动时,减小转向柱后倾角能有效地降低前轮自激摆振极限环幅值和频率,甚至消除自激摆振现象。  相似文献   

14.
邓聚才 《汽车技术》2014,(3):10-12,30
针对某型号载货汽车存在平顺性超标问题,对各个环节的振动传递率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该车型前桥悬架的振动传递率偏大且不稳定,驾驶室座椅的振动传递率明显偏大。通过仿真分析,提出提高前桥悬架低相对运动速度段阻尼、使驾驶室座椅固有频率偏离前桥悬架偏频并合理设置座椅阻尼等平顺性提升措施,有效改善了该车型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梯形机构的非线性空间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可以获得梯形机构和整个悬架系统及车轮上的任意一点在空间的运动轨迹,进而探讨了悬架系统与转向梯形机构的协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汽车传动系自激扭振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汽车传动产生自激振动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提出当滑转率超过起振滑转率门槛值时传动系能产生硬激励特性的自激振动,并研究了自激振动系统的能量反馈与控制环节,为抑制自激振动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馈能式悬架是为了回收汽车悬架中被减振器消耗的振动能量。本文首先介绍几种理论上已有馈能式悬架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一种集减振与回收振动能量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机-电-液混合系统馈能式悬架,并研究该新型馈能式悬架的工作原理,评价了不同馈能悬架之间的结构方案。最后利用跨学科仿真软件AMESim对其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汽车因重心的变化而使其悬架系统的性能与燃油发动机汽车相比有很大不同。针对轮毂电机汽车的这一特性,利用三维绘图软件建模并导入ADAMS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转向模拟仿真用以验证双纵臂悬架系统在电动车上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之上,对悬架系统在转向时的侧倾特性和转向半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通过优化悬架的结构可弥补电动汽车可能出现的过多转向特性和侧倾特性,而优化后的悬架结构参数可满足电动车的静动态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线控转向是一种先进的转向技术。文中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以及线控转向技术在双前桥车辆领域的研究热点。展望了线控转向技术在双前桥车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以基于双前桥转向理论建立的各转向车轮转角范围内所有转角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累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杆系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仿真优化所得结构参数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