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成都市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为工程案例,探讨了城市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法.从建设规模论证和建设形式选择两个方面研究了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路设计.采用经典的"四阶段"预测模型对道路流量进行预测,通过路段通行能力计算得到现状道路条件下未来年高峰期道路服务水平,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在建设形式的选择中,对道路沿线交通条件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地面快速路和连续高架快速路两个建设形式方案,从现有建设条件、路网规划、用地规划、交通功能、城市形态影响和总投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了总体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与已建浦东铁路交叉为例,从安全性、经济性、道路铁路协调性、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交叉方案进行研究,共提出3个交叉跨越方案,比选论证结果表明,两港大道下穿浦东铁路后上跨G228国道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彭庆艳 《公路》2021,(2):239-243
上海市高速公路存在四方面问题:地面路堤形式阻隔两侧地块横向联系;承担客货、省域市域等多种功能交通拥堵严重;进出立交节点匮乏为周边城市化地区服务功能差;影响区域路网完善。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高架系统具备如下交通功能:打通横向道路、缝合城市空间,分离交通功能、缓解交通拥堵,优化节点布置、方便沿线地区对外出行,构筑复合通道、完善区域路网。给出了不同城市化水平下横向道路合理的间距要求以及适合的主线抬升方案,提出了高架高速主线+地面干路辅道、高架客运高速+地面客货高速、拓宽段高架+老路地面、地面局部高架+单侧地面辅道等4种高架系统的建设模式及其适用条件,给出了应用案例。能够较好地甄别高速公路高架化的功能需求及其相应的建设模式,为特大城市高速公路高架化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射线高速的交通功能,提前做好射线高速进城通道路幅、节点及相关建设条件的前期研究工作非常必要.以渝湘复线高速进城通道方案研究为例,在对项目功能定位、交通需求预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总体方案构思与设计.对射线高速进城通道车道数论证、路幅型式选择、平纵设计及节点选型等进行了分析论证;对高架主路+地面辅路方案和高架及地下分段主路+地面辅路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并选择了方案一;对项目所涉两处立交的现状、功能定位及选型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总结认为,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区建设条件日趋复杂,做好射线高速进城通道的前期研究工作,可确保后期射线高速进城通道的建设条件及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高架快速路"先入后出"式出入口,是影响快速路主线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实践中,为便捷衔接地面道路网络,一般将上下匝道设置在主要交叉口处,将导致高架道路出入口交织段较短、出入车流严重影响主线交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分别针对常规布置方法、辅助车道布置方法、集散车道布置方法、"剪刀叉"布置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期用合理的代价减少高架道路交织影响。接着,以石家庄市和平路高架快速路工程设计为例,对不同匝道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对于该工程采用设置"剪刀叉"的匝道布置方案交通运行及工程代价等方面综合考虑较优。该匝道布置方案为高架快速路出入口间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且周边地块交通集散有需求的情况下,创造了设置匝道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要求为前提,以郑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为依据,吸取国内外快速路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主线保留现状地面道路,在沿线主要横向道路通过设置互通立交,次要横向道路设置跨线桥(或地道)的形式全面实现东四环的快速化"的建设思路,重点研究了3处互通立交的节点方案;论证了工程的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提出了总体布置方案,对立交节点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概况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工程为连接上海市内环线的第一条南北跨越市中心区的快速干道,南起中山南路鲁班路,北至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全长约7km。高架道主线为六车道,标准段桥宽25.5m,沿线共设七对平行式匝道与地面道路相接,上部结构除跨越主要交叉路口采用30+40+  相似文献   

8.
以两港大道中段工程为背景,总结了预制拼装施工的高架桥梁上、下部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理念及特点,可为与上海市相似地区的城市高架快速路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84-86,90,M0010,M0011
扬州市万福快速路采用高架主路+地面辅路的建设形式,介绍了该项目背景、技术标准、道路总体方案、高架桥梁方案,包括建设形式与车道规模、快速路出入口方案、沙湾路立交远期预留方案、高架桥梁跨径布置、高架桥梁结构方案等;另外还介绍了京杭大运河大桥总体方案。以上相关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韶关市丹霞大道北高架桥现状建设条件、道路总体设计要求,对提出的"单层双向4车道高架+双向4车道辅路"与"双层双向6车道高架+双向4车道辅路"2种快速化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交通量预测、线形指标及对周边现状建筑的采光与噪音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并加以交通仿真验证后得出"单层高架双向4车道+双向4车道辅路"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天津临港工业区的交通出行需求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绕渤海的海滨大道对临港工业区交通出行的重要性,并对临港工业区主要出行道路与海滨大道相交的各个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论证了海滨大道的建设与临港工业区交通需求的相互依托关系,实现了区域交通与过境交通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机场路高架施工时,原有地面交通不能中断,部分路段的主线高架桥梁需要分幅施工。分幅施工的主线高架桥梁,因两幅桥落架时间不同,中间墩柱及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需承受较大的偏心弯矩。该文针对该工况仔细分析了中间墩柱、桩基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并提出一些施工过程的有效措施,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内首条应用氢能源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需要从客流、道路、运营、线网和车辆五方面综合考量确保其成功实施。首先,通过对公交客流的梳理,确定临港中运量的线路走向及车站布置。其次,经过对现状道路条件的分析,提出车道断面布置方案和交叉口节点优化方案;根据建设进度及运营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运营组织方案。再次,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专用道的使用效率。最后,使用新型数字轨道胶轮电车,构建了临港多模式公共交通准点出行网络。  相似文献   

14.
在杭州市萧山区“迎亚运、立新功、展新姿”交通建设大会战背景下,对通城大道快速路建设进行总体设计方案研究。通过对通城大道快速路地面道路分段和线路中5个主要控制点的分析,确定了快速路路线走向;从互通立交的总体布置、匝道的区域布局和地面道路(辅道)布局3个方面研究了工程总体方案;对快速路与沿线主要地块、建筑物的关系,以及与地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市地铁1号线工程在线路南端主要沿蠡湖大道呈南北走向,位于道路东侧的绿化带内。针对线路基本处于与现状DN2200浑水管平行且位于其下方设置的状况,沿蠡湖大道设置的车站及区间施工都要对该浑水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介绍了沿蠡湖大道DN2200浑水管的迁改方案(整体迁改和局部迁改),并对两种迁改方案作了经济技术比较,还对方案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田立交是淄博市近中期“二环五射”快速路网中一环南环昌国路和二环东环鲁山大道相交叉的节点立交。受场地内金泰铁路专用线和现状建筑的限制,立交匝道展线受限。根据路网分析并结合立交的建设条件,阐述立交的功能定位、提出建设技术标准、构思巧妙的立交形态并进行方案比选论证,推荐功能完善、合理可行的总体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项目占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用地,大多数地方要求高速公路按高架桥的模式建设,地方利用桥下空间配套建设地面道路,本文结合G92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地面道路项目对高速桥梁下路基施工给既有高速公路桥梁的安全影响进行充分研究,特别是对于高速互通设置路侧辅墩路段,地面道路路基填筑时在辅墩两侧形成不均衡加载,对辅墩产生水平推挤,对辅墩桩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通过路基填筑对桥梁桩基影响的充分分析提出了三个处理方案,分别从投资、用地、承台及墩柱位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荐采用的方案,同时对施工期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可为以后的高架结合地面道路的路基填筑施工方案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严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3):160-162,192
高架桥梁预制拼装技术日渐成熟,基于便捷施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原则,围绕预制拼装工艺优化的思考和尝试从未间断。分节盖梁的推广有效解决了超重大尺寸盖梁运输和吊装困难的问题,而干接工艺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分节盖梁吊装和拼接工序,较传统湿接工艺,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小措施成本。结合上海S3公路(周邓公路-G1503两港大道立交)新建工程中干接盖梁的应用,通过工程实践,介绍和提炼干接盖梁工艺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交通拥堵严重制约城市整体发展的问题,对城市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以有效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力.结合武汉市雄楚大街(梅家山立交—楚平路)改造工程,对如何合理选择快速路建设形式和规模、如何处理好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矛盾进行了论证,对快速路横断面设计进行了3种方案比选,并对快速路重要交叉节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推荐采用"高架道路+地面辅路"建设形式,主、辅路分别采用双向6车道规模,横断面采用11 m侧式错位BRT(快速公交系统)站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