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东湖绿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它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武汉打造宜居城市的闪亮名片。结合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详述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绿道工程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为城市绿道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琴  郝琳哲 《公路》2024,(1):212-21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绿道慢行系统在规划绿色交通网络、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低碳城市相契合。基于对低碳生态理念的解析,分析了绿道慢行系统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从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连接慢行交通系统、营造舒适慢行空间、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游览体验等5个方面对东湖绿道的低碳生态理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绿道慢行系统低碳生态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1,66(10):216-22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3S技术、移动数据终端等前沿科学技术在风景园林行业中应用逐渐广泛,构建城市智慧绿道系统已成为趋势。分析了城市绿道人工化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城市数字化应用体系发展的需要,并总结了智慧绿道系统的运行流程、技术框架和应用范围;再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分析了智慧系统在绿道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探讨了该智慧绿道系统运行的可行性。旨在通过研究智慧绿道系统的技术框架来推动武汉市绿道网络体系的智慧化发展,同时对其他城市绿道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历经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发展也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珠江三角洲绿道作为慢行交通的一种,其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下,为加快广东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对绿道中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方法了解与分析,以及结合绿道规划中慢行交通建设的实际效果,试图探寻绿道规划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封面工程     
正本期封面工程为武汉市东湖绿道工程,由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武汉市东湖绿道工程包括一期和二期工程。东湖绿道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8.7 km,包含4个主题绿道(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处门户节点以及8个景观节点。东湖绿道二期工程线路全长73.28 km,包含5条景观绿道(湖城道、湖泽道、湖町道、湖林道及森林道)以及两大门户节点、  相似文献   

6.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匡河绿道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肥市第一条城市绿道——政务文化新区匡河绿道规划和设计的实例,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功能以及规划思路、设计要点。城市绿道工程是系统工程,游径选择、景观提升、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需同步考虑。  相似文献   

7.
常州在生态绿城实施规划中确立了6大工程建设体系,其中生态绿道网络是形成生态绿城空间格局的骨架。常州市快速路系统(高架环)是城市对内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途径,环高架生态绿道的建设也成为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基于高架沿线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环高架生态绿道规划确立了构筑特色空间展示环和生态慢行文化环的目标定位;结合高架路两侧植被选择配置和绿化建设情况,对沿线生态绿道建设进行分类引导;并对环高架生态绿道与主要道路、河流的不同类型交叉口采取不同的处理引导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系统建设引导、示范段打造和堵点处理等措施来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建设进度。目前已基本建成具有常州地方特色、方便市民通勤游憩的环高架绿色交通环线。  相似文献   

8.
绿道建设是应对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生态保护、慢行通勤、户外休闲三个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城市绿道发展的基础与问题,梳理绿道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提出了三种适合我国城市推广应用的绿道类别,即:生态绿道、慢行绿道和观光绿道,并结合现阶段城市发展现状,为城市化背景下绿道应用提供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综合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建设规模大、换乘交通方式多、交通组织复杂、分期实施建设预留等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是枢纽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以北京南站的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在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倡导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重点是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解决各种交通衔接,建设多交通方式人性化的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改善换乘环境,方便公共交通,同时做好配套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分期预留。  相似文献   

10.
传统交通规划理念更多地注重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对慢行系统考虑不足。为此,提出按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初步构建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现以新航城榆垡安置房组团交通市政配套项目为例,研究道路网系统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布局、停车系统布局等内容。这是对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的一次探索,并对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可为新航城其它开发区域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目的进行阐述,同时对导则编制背景和编制难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导则编制的指导思想,在绿道慢行道、节点及附属设施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三级绿道体系、三级绿道标识体系、三级驿站体系,并把绿道融入城市通勤交通系统,强化多模式换乘,满足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的相应需求,规范指导沈阳绿道建设,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2.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推进绿道体系的建设,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必要而紧迫。本论文主要对北京市第一条绿道建设的前期咨询过程进行积极探索,完善绿道建设规划和标准,探讨关于绿道建设的前期咨询方法,咨询成果对未来北京市绿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庆丰路隧道是嘉兴市首条同时穿越两条河道的城市隧道,其建设可完善区域路网,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促进片区联动发展。对项目背景、建设条件、技术标准、总体设计方案、隧道设计方案及配套地面道路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介绍,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恩施火车站现状周边道路系统不完善、停车场配套不到位、交通组织混乱、火车站作为城市的门户景观形象差等问题,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广场及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结合城市发展趋势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施工组织方案解决恩施火车站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光谷广场综合体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珞喻发展轴的珞喻组团中部,是联系主城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和通道。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结合地铁站对其周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整合地铁与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结合光谷广场综合体实例,对光谷地区交通现状和规划情况进行分析。以保障最优地铁功能、打造世界最美车站为出发点,对光谷综合体方案推导过程进行梳理,解决综合体复杂条件下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和消防等诸多设计难点,设计方案和实施经验对此类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文成县立足绿色交通、生态交通和美丽交通的发展理念,全面服务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建起了路径系统、绿化系统、标志识别系统、驿站观景平台等服务设施。"单车骑行自助游是我们在周末、节假日休闲出游、体验慢生活的最佳选择,我们喜欢文成县的交通绿道,在绿水青山中骑行,去拥抱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生一大享受。"温州市民黄堃海夫妇在文成县峃口桥绿道上一边慢慢骑行,一边和记者愉快地攀谈。  相似文献   

17.
以开封市涧水河绿地建设工程为例,介绍并分析了项目背景,阐述了自行车健身绿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介绍了项目的规划布局和总体设计,从自行车健身绿道的线形设计、宽度设计、辅面材料等方面阐述了项目的详细设计。同时,简要介绍了项目的服务站点、指示系统等其他配套设计。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已建成通车的东湖隧道下方还将有一条新通道开工建设。东湖下方将有两层隧道。它与东湖隧道垂直相交,从武汉植物园东侧的鲁磨路下穿东湖后直达花城大道。东湖与严西湖实现"一线牵",花山片区与武昌、光谷主城之间,也有了一条快速通道。目前,花山新城一带的居民若要到光谷和武昌,只能通过严西湖大桥再经三环线绕行,出行交通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多,城市现有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以及国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将停车场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对海绵生态停车场的定义及海绵生态停车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阐述。以武汉市东湖落雁东海绵生态停车场示范项目为建设实例,介绍了停车场建设目标、海绵设计理念及具体施工工艺,并对海绵生态停车场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规划的构成部分和规划组织原则,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步行系统、车行系统、地下及地面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构、功能分析和方案介绍,其研究成果可供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